发布时间:2010-11-06 10:36 | 来源:新浪博客 2010-08-05 23:45:19 | 查看:992次
张秀兰(中国好人网配图)
从12岁到42岁,30年,她帮助过数百人,资助总金额更是上百万。她说:“我稍稍节约一点,就有可能使得别人的生活有所改善,我很满足。只要我知道了,我不出手相助的话,我睡不着觉。”她,就是张秀兰,一位普通的中年女人,这个名字,被很多人交口称赞,她被誉为“酉阳县的及时雨”,也被称为“酉阳好人”。
奶奶的善举,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的种子
今年42岁的张秀兰是重庆市酉阳自治县板溪乡人。是什么原因让张秀兰这么有爱心?她说:“在我看来,帮助人是一种快乐。这一点,奶奶对我的影响很大。小时候,我们家自己都没有吃的,每次有讨饭的人经过,奶奶都会给他们吃的,每次我都会问奶奶:‘我们自己都没吃的,怎么把东西拿给别人?’奶奶说:‘我们现在没有没关系,我们可以借得到。’这些对我来说印象很深。”也就是这样的感受,让张秀兰后来的人生都充满爱心。
到酉阳县城读高中后,她因为经常帮助别人,父母给的零花钱很快就用完了。她的热心还耽误学习,高考那年,她因5分之差与大学擦肩而过。“‘兰儿,妈妈经常叫你把心思用在学习上,现在好了,上不了大学以后当一辈子的农民,看你还怎么去帮助别人……’这是我高考失败后母亲对我讲的话,几十年我记得清清楚楚。那时我觉得愧对母亲,我决定外出打工。那时女孩子出去打工不像现在这么普遍,是需要勇气的。”
爱心让她的婚姻和事业陷入困境,但她始终没有放弃
19岁那年,张秀兰带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开往深圳的火车。由于她肯吃苦,很快就在一家服装加工厂站稳了脚。一年后,张秀兰结婚,婚后生育了两个女儿。1994年,张秀兰和丈夫回到酉阳县老家,在县城开了一家电器门市部。也许是张秀兰多年来助人为乐聚集了人脉,生意很快就走上正轨,日趋红火。几年下来,张秀兰和丈夫的资产就达到了百万元,成了小县城屈指可数的百万富翁。挣钱后的张秀兰帮助他人的欲望更加强烈,不管认识与否,谁需要接济,她都会解囊相助。老邻居刘卓清肺气肿无钱医治,她托朋友开车将他接到酉阳中医院,住院9天,承担了期间所有费用;一个远房亲戚没有工作,她就安排他到自己店里,包吃包住,还给工资;老乡冉启禄家庭贫困,无钱送孩子上学,她就每月定时寄钱给他,直到那个孩子参加工作。丈夫虽然有时候不能够理解妻子的做法,但看到越来越红火的生意,也没有过多地反对。一切的不幸,始于2000年。“那年,我得知一个朋友患了直肠癌没钱做手术后,很是着急,想要帮助他渡过难关。手术的费用至少需要4万元,丈夫叫我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我犹豫了很多天,想到人命关天,最后还是瞒着丈夫,帮助了他。”她说:“那时,4万元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丈夫得知后,气得捶胸顿足。”“‘张秀兰你真是个大善人啊,店里流动资金都紧张了,你还有钱送给一个男人,他究竟是你什么人?你为了别人连自己的家都不顾了,我就成全你们吧!’他的话很伤我的心,几天后,他又将一张离婚协议书摆在了我面前。看到这协议书,我觉得天昏地暗,无论我怎样解释,他都无动于衷。”张秀兰为记者讲述着当时的情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张秀兰一气之下在协议书上签了字,电器门市部留给了她,两个女儿也归她独自抚养。张秀兰独自经营电器门市部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亏损得越来越严重,半年下来便欠下几万元的债务,一家三口的生活费都没有了着落。这年,她借来两万元开了个理发店,可因为经验不足而血本无归。孩子上学需要大笔开销,那段日子张秀兰过得异常艰难。那时在县城一元钱可以买5斤白菜,她就买5斤白菜一个人吃一周,直到周末女儿回家时才买点肉解解馋。尽管张秀兰自己生活步履维艰,但每当在媒体上看到一些呼吁帮助的新闻报道时,仍会倾力相助。一次,得知一个贫困家庭的8岁小女孩不幸患肝癌急需救治,她便将准备给女儿买衣服的钱全部捐了出去,为此女儿与她赌了好几天气。
照顾无亲无故的孩子11年,为孩子筹学费四处碰壁
现实的困难没有让她放弃她的爱心事业。2000年,张秀兰得知女儿刘康班上有一名叫陈祝的同学,小时候被父母遗弃后被一对贫困的夫妻收养了,养父疾病缠身,养母又患有精神疾病,生活异常艰难。2000年,张秀兰家已经一贫如洗了,可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将陈祝接到自己家里,承担她的学费和生活费。她说:“一个孩子也是带,几个孩子也是一样带。”她总是对女儿说:“我们家虽然穷,但总比她养父母家强,妈妈做生意认识了一些朋友,先借钱供她上学吧,不然这孩子的未来就毁了。”2005年,陈祝的养父陈德和临终前死死抓住张秀兰的手,却说不出一句话,张秀兰安慰道:“你放心,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供陈祝上完大学。”听了这句话,陈德和才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张秀兰把陈祝当成自己的孩子,给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张秀兰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2006年,陈祝考上了青海师范大学。同年,她的女儿刘康也上了大学。已欠债5万多元的张秀兰只好到处奔走,为孩子们筹学费。可是,以前的很多朋友见她是为了帮助别人而陷入困境,都和她划清了界限,有的甚至一听是她的声音就挂断了电话。几天奔波,她没有借到一分钱,她想到了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一个人,但结果却令她感到心酸:“1997年的时候,我曾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借给他1000元,帮他度过难关。那时,我知道他烤烟卖了,有一些钱,想找他借点,可是他却说没有,最后给我50元。因为我实在太需要钱了,我是含着泪把这50元拿走的。”她说:“我第一次尝到了什么叫人情薄如纸。”眼看孩子们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张秀兰只得厚着脸皮向亲戚借,可连亲人也不肯借钱给她,更有甚者还挖苦她说:“自讨苦吃,你把陈祝送回她自己家,我就借钱给你。”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张秀兰为了给孩子凑齐学费,四处寻找零活做。8月酷暑,她为了给孩子们挣学费,在县城的一个建筑工地找了份搬砖的体力活。工友们起初不认识她,都不理解她。后来她的故事被工友们知道后,纷纷解囊相助,最后在工友们的帮助下,终于凑足了学费,这让她倍感欣慰,她坚信好心一定会有好报。
“我现在还不能闲下来,还有人需要我帮助”
2006年底,一个好心人得知张秀兰的事后,以自己的房子作抵押,帮她在银行贷款3万元。张秀兰用这笔钱在酉阳县城开了个服装店,从此才渐渐摆脱贫困。2009年初,张秀兰又和朋友合伙在酉阳县开了一家宾馆,生意慢慢走上了正轨,她的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经历过各种人情冷暖的张秀兰更加坚定了帮助别人的信念。
2009年9月的一天晚上,张秀兰在县城某医院门口看到一个拄着双拐的父亲抱着一个脸色苍白的女孩在哭泣,她经过了解得知,孩子的母亲多年前离家出走了,父亲吴大勇又身体残疾,女儿吴玲玲患急性阑尾炎,必须马上手术,但因为没钱,医院不肯医治。张秀兰马上找车将孩子送到酉阳县中医院做手术,并四处奔走,为孩子募捐。她还将吴大勇的大女儿接到自己的服装店免费学手艺,为这个苦难之家点燃了希望。
如今,张秀兰仍资助着两名小学生。她说:“我现在还不能闲下来,还有人需要我帮助。”
30年来,张秀兰帮助了数百人,她能记起名字的就有70多人。在这些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身上,她花费了近百万元。
“张妈妈在最困难的时候收留了我,把我当作亲生女儿一样看待,这份恩情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会永远铭记。”正在上大学的陈祝说。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