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中国好医生好护士:吉林省:尹永杰(图)

发布时间:2022-01-27 17:0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12月 | 查看:697次

尹永杰,男,1963年10月生,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重症医学专家,在35年的行医生涯中以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和历次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中都做出了积极贡献。尹永杰2010年荣获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带领科室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和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的称号。

  最美的“跛行逆行者”

  2020年初,全国打响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当时他刚刚接受了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不久,走路还须人搀扶,然而在2月6日深夜,当吉林省接到通知组建国家重症医疗队时,他毅然决然地请战出征,作为医疗组长带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他在出征大会上说:“我们是医务工作者,国家有此大难,我们必须冲锋在前。”他行走缓慢、一瘸一拐、坚毅向前的身影,被同事们称为“最美的跛行逆行者”。

  进驻武汉,尹永杰立即带领医疗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疗队承担了B9东疗区一共50张床位的救治任务。这些床位收治的全部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他们大多是高龄且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救治难度可想而知。尹永杰统筹部署,带领医疗队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身先士卒,第一个进入隔离病区,亲自查看每一位重症患者,拟定精准诊疗方案。他总是强调:“国家派我们来这里不是简简单单地收容病人,我们更要为每个患者做到精细化治疗,确保治疗效果。”为此,在前线医疗设备不足时,他第一时间与后方医院沟通。很快,一辆辆满载着各种急需医疗设备的急救物资车从长春呼啸而来,实现了跨越2600公里的“火线支援”。熟悉尹永杰的人都知道,在那段艰苦卓绝的日子里,他没有作息规律,病人的病情就是他出发的命令。作为队里医疗总负责的他,时刻保持警醒。给他打电话,电话铃不超过两声,他准能接听。他要求:所有危重症病人的病情,必须每2小时在微信群里汇报一次,实行“0”报告制,即不管病人有无病情变化都需要上报,他随时翻看信息。不管三更半夜,他要是觉着不对劲,随时给值班医生打电话,用手机视频,指导前方医生及时修改诊疗方案。方案如需做出重大调整,他会随即召集相关人员从驻地立即赶往病区现场。一天夜里23点多,他接到了电话,有位年龄71岁、在其他医院抢救了1个多月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要求该疗区接收这名病人。经过短暂研判,尹永杰立刻做出决定:带领体外膜肺氧合(ECMO)小组成员,立即出发,驱车1小时从驻地赶到医院,又历时3小时为这名病人成功装上了ECMO。当病人生命体征渐趋平稳时,窗外已现黎明的曙光,所有的队员汗水早已湿透了全身,有的队员累得瘫倒在走廊的椅子上。

  每一个有创诊疗操作,都意味着医护人员被感染风险的大幅增加,但尹永杰总是说:“这场疫情中有很多重症患者,重症医学是他们最后的希望。我们做好了科学的防护,就不要怕感染,该用的手段要尽早上,尽力挽救每一个生命,保证救治成功率。”ECMO治疗是体外生命支持的终极手段,他带领着医疗队,冒着被感染的高风险,克服防护设备给精细操作带来的重重困难,完成了吉林省援鄂医疗队首例ECMO治疗,并且使用ECMO成功救治高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这一诊疗实践多次被央视等媒体报道。

  为家乡父老“请”命,二次出征

  2021年1月24日,尹永杰再次领命出征,带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疗团队赶赴通化,投入到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中。他统管所有内外科重症病房,带领团队成员以不畏艰险、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承担了定点医院所有病区中最繁重的救治任务,共救治危重症患者82例,实施有创机械通气15例,成功开展ECMO生命支持7例,在此次区域性突发疫情的救治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形势最紧张的第1周里,他每日深入病房工作16个小时,即使在休息的时候也随时接听会诊电话,前方有事随叫随到,不分昼夜。(责任编辑:郭雯 赵阳)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