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你平安归家 这些青年奋战在一线(组图)

发布时间:2022-01-27 14:5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1月27日 T02 版 | 查看:458次

  春运期间,北京铁路公安局北京公安处北京站派出所一方面加大日常站区巡逻巡控力度,另一方面拓宽为民服务的广度,丰富为民服务举措,努力营造“平安出行、有序出行、温馨出行”的良好氛围。图为民警杨小涵在站前广场解答旅客问题。李浩/摄

  为确保春运期间铁路运输安全,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淄博工务段周村线路工区突出抓好线路防断工作,在防断重点处所严格执行各项作业标准,对钢轨焊缝接头等部位进行钢轨打磨,消除线路病害。图为1月24日,青工刘国麟在对钢轨焊缝进行打磨。郭修山/摄

  1月25日,在青岛开往龙口的C664次复兴号列车上,青岛客运段管内动车队的乘务员与旅客一起共同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林峰 翟祚珩/摄

  春运期间,郑州客运段全面做好防疫的消毒工作,图为高铁三队乘务员对重点旅客和儿童宣传勤洗手的要领。张强 万斌/摄

  春节来临之际,拉(萨)林(芝)铁路复兴号工作人员手写明信片,为旅客送上新春的祝福。 刘航/摄

扫一扫 看视频

扫一扫 看视频

  疫情,无法挡住时光列车的前行,更无法挡住中国人对团聚的向往。交通运输部预计,整个2022年春运量将比2021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

  春运几乎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1979年年初的广东,众多回家的人把广州火车站挤得水泄不通时,“春运”这个词还没有诞生。此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也就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定期流动”的春运。

  性价比上的优势,让铁路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出行的首选。一年年的春运中,一列列复兴号飞驰在祖国的大地上,把千千万万旅客安全送回家。但旅客看不见的是,百万中国铁路人、数十万中国铁路青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你的回家之路、为千家万户的温暖默默奉献着、坚守着。

  零下38℃,极寒中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的火

  “五号道岔开通煤专位置正确。”“推进、推进。”1月23日19时许,加格达奇车务段漠河站调车场内,气温-38℃,伴着对讲机里传出的指令声,24岁的连结员孙楠在确认道岔处于开通状态后,迅速爬上车梯,在调车机的推送下,领护着40辆空车向着燃煤装卸专用线方向驶去。

  北风呼啸,车列前端旋梯上的孙楠,用厚厚的棉手套抹了一把眼睫毛上的霜,瞭望着前方进路状态。漠河站客货兼并,货运主要以运输煤炭为主。进入冬季,各地居民供暖供电用煤需求量大增,孙楠所在调车班组主要负责货运列车车厢的解体和重新编组工作,每次作业先把解体后的空车厢送到装车地点,再把装完货的车厢拉回站内重新编组,调车组每个班次要在室外作业10多个小时。

  孙楠的老家在河北,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他也憧憬着繁华的都市生活。但相较于生活在边陲小城的寂寞,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这里的寒冷。“来漠河之前就知道这里冷,但没想到会冷到这种程度。这里的冷是冻到骨头里的冷,不管冬天穿得多厚,一会儿就能冻透。”孙楠说。

  漠河站每天要完成调车作业200多辆,这些作业多在夜间进行。赶上去煤炭专用线送车时,往返一趟需要3个多小时。尽管孙楠和同事里三层外三层捂得严严实实,还在身上加了热帖,但站在冰冷的车梯上迎着凛冽寒风领车,还是很快就会被冻透。

  “到达装车点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旋梯上蹦下来,使劲跺跺脚,拍打拍打胳膊,让冻僵的身体缓一下。”孙楠说。

  23时许,一轮明月爬升在半空,在月光的映射下,站场上的冰雪散发着森森寒气。“请求进入两车间作业。”车辆再次停稳,孙楠在得到调车长准许后,按下紧急停车信令,熟练地钻到车钩下,关阀门、摘风管、下铁鞋等动作,一气呵成。

  24时,一轮调车作业结束,孙楠和同事终于能够返回休息室暖和一会儿,抽空儿再吃点饭,补充一下热量。饭还没吃完,对讲机里又传来了下一批调车作业准备开始的命令。

  “虽然这里工作条件很艰苦,但我们都能挺住。在别人看来,这是一车车的煤,但在我们眼里,这些却是温暖千千万万家庭的火。”孙楠说。

  独守在大山深处的女孩,你为什么不怕夜的黑

  南昆客专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广昆通道,也是云南联通沿海城市的大动脉,靠着铁道线上接触网源源不断提供的电源,平均每天有50多趟动车飞驰在铁道线上。而建在铁道沿线的平安变电所就是这电源的总开关,守护动车安全运行。

  今年26岁的谭晓珠是昆明供电段平安变电所的变配电值班员,由于变电所地处偏远,方圆十几公里杳无人烟,几乎与世隔绝,每周她需要独自一人驻守在大山深处7天,负责所内对大型供电设备进行全面巡视、监护,异常信息处置等。

  除了需要克服单人值守和独自一人的寂寞之外,每周三晚上20时,变电所会进行全所照明停电检查,谭晓姝需要熄灭所有室内外灯光对设备进行巡视,在黑暗里仔细观察设备是否有异常放电现象,对异常放电设备进行及时检修。

  全所照明停电,意味要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大山腹地里,仅靠手电的光源完成检查工作。白天看着大山,草木茂盛,葱郁得让人心醉,可夜晚的大山,如同一头黑色的巨兽向人逼近。

  “但是只有在这样的漆黑的环境下,才能发现设备是否有异常放电的情况。”谭晓姝说,铁路供电设备长时间运转,可能会出现接触不良、螺帽松动等,如果因为供电中断或不及时,动车将会无法开行。

  “不行不行,心理素质还是不行,都已是老职工了,实际上还是有点慌。”谈起每次停电检查,谭晓姝不免还会流露出些许女孩的胆小、柔弱,“其实我也怕黑,我最喜欢的就是每当有列车通过时的声音,那声响就像是在和我打招呼,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隐居修炼的女侠,可酷了!”

  “但是,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在这里坚持下去。就如平安变电所这个名字一样,我守护设备的平安,设备守护旅客的平安,一切都是值得的!”谭晓姝说。

  “排石人”:你看不到他,他却在高处守护着列车安全

  清晨山间云雾缭绕,刚进山,周朗就明显感觉到一股潮湿的冷气。“大家注意脚下的青苔有点湿滑,踩稳扶牢,注意间隔,拿好手里的工具。”作为柳州工务段金城江路桥危石工区工长,周朗常常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同事。

  工作30多年的关善富用镰刀在队伍前面开路,砍掉阻挡作业人员前行的杂灌和藤条,时不时提醒作业人员,哪些藤条有刺,防止大家被尖刺划伤。山路陡峭难行,多数地方只能容下一个脚掌,扛着作业机具爬山有一定的挑战性,作业人员只能紧贴山体,借助安全绳依次向上通过。

  一个多小时后,作业人员攀爬到了半山腰,到达了需要整治加固的两处危石点。周朗用镰刀砍掉危石附近的杂草,这样便于预判危石加固处理。“莫胜宇和王贵贝用冲击钻打孔埋设短杆,付一峰负责看发电机,关善富和我负责用钢丝绳捆绑危石,韦秀峰负责用电动扳手扣紧扣件。”周朗说。

  周朗介绍说,黔桂铁路穿过广西河池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上的危岩落石就像铁道线上的不定时“炸弹”,威胁着山区铁路的行车安全。

  钻完孔、埋设好短杆后,关善富将钢丝绳的一端用扣件固定,另一端沿着四周埋设好的短杆交错穿过,同时扣紧了多个扣件。扣紧扣件后,大家用撬棍准备将危石撬向一侧。“一二三!一二三!……”众人合力撬了好几次,才让危石落在平地上,消除了一处安全隐患。

  处理完第一处危石后,大家开始对第二处危石利用钢丝绳进行加固处理。莫胜宇用红色喷漆对两块危石分别喷漆标记,同时在危石上面标注了处理日期:“2022·1·21”。

  经过7个多小时的奋战,大家顺利完成了两处危石的加固任务。此时,天空飘起蒙蒙细雨,作业人员开始陆续下山。山间吹来的阵阵冷风让人直打哆嗦,但危石工行走在不到一脚宽的峭壁上,神色平静。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明天他们又将在黔桂铁路沿线的另一座山上继续奋战,为春运安全保驾护航。

  铁道线上的“护眼人”

  “寒冬里对螺栓的检查至关重要,每一个都要进行加固,确保无松动、无断裂。”弯腰、下蹲、前行……2022年春运期间,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胶济客专上行线间,一队携带重达30多斤仪器、工具的身影,出现在刺骨的冷风中对铁路客车故障轨旁检测系统(即TVDS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作业。他们是济南车辆段济南动检车间维修组。

  凌晨3点,远处村子里,零星的灯光早已熄灭。四周寂静无声,仅能听到叮叮当当、窸窸窣窣的作业声在空旷的轨道上响起。

  “这套铁路客车故障轨旁检测系统(TVDS)能全方位拍照采集通过列车的走行部、连接装置等信息,上传至智能数据中心,由室内动态检车员在电脑上分析检查,让车辆故障无处遁形。”济南车辆段济南动检车间设备维修员韦鹏鹏说。

  作为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唯一的TVDS上道维修班组,平均年龄35岁的他们承担着局管内京九、京沪、胶济等6条铁路干线10套TVDS设备的安装、检修、维护工作。他们的工作需要在凌晨3点到5点间进行,并且要在温差近30度的室内、室外进行穿梭作业,对10余种设备进行检测和试验,从而保证几百公里之外的动态检车员能接收到运行列车高清图像。

  “漆黑一片,我们就靠头灯和手电照亮,要细心,更要耐心。”工长田敬华说,相机保护盒上的螺丝尺寸与米粒一般大小,每每作业到这一步时,不管多冷都要把手套摘掉,从而保证作业质量。

  今年济南局配属的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复兴号动车组首次亮相春运,“为全力确保列车安全运行,我们得加大巡检力度,及时调整设备参数,全力保障列车安全驰骋在齐鲁大地,为回家的旅客保驾护航。”田敬华说。

90后明星“搓澡工”:只有平凡的岗位,没有平庸的员工

  1月18日0时30分,被大雾笼罩的南宁动车所内灯火通明,动车组机械师陈帮赢和搭档们蹲在车顶上,熟练地为车顶绝缘子“搓澡”。他们先用喷壶将绝缘子整个喷湿,再把浸湿的毛巾卷成一条,围住沾满水的叶片,双手握住毛巾的两端,来回拉扯搓洗着。

  “绝缘子是隔离高压电的重要部件,由于雾天、扬尘等气候以及鸟虫、漂浮物等影响,绝缘子上会有附着物,可能导致出现污闪故障,无法正常受电,危及行车安全。”陈帮赢说,他们还会喷涂防污闪涂料,重点加强对受电弓、绝缘子等车顶高压设备的检查维修,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

  “看似简单的粗活,实际需要细心谨慎,否则擦不干净还发现不了故障。”陈帮赢说。随着从高处搓到低处,腰也侧弯得越来越低,到了最下面一层叶片,他的整个上半身快要贴到车顶了。

  2021年,为了提高绝缘子清洗质量,保证动车绝缘子的绝缘强度,南宁车辆段将该项工作由劳务工转为机械师负责,25岁的陈帮赢随之被调配到此。

  “同为机械师,技术含量却大相径庭,心里难免有落差。”说起过往,陈帮赢有点不好意思,“后来有新闻报道列车因为绝缘子故障导致晚点,影响行车秩序,才发现这工作丝毫马虎不得。”

  渐渐地,陈帮赢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作业时和搭档比赛,业余时间又经常交流学习,怎样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只有平凡的岗位,没有平庸的员工。”陈帮赢语气里有感慨,但更多的是坚毅。

  每年秋冬季节,受雾霾、冰雪天气影响,绝缘子上的污渍会变多,擦拭工作也会更加艰难。尽管双手被冷水冻得通红,甚至还会长冻疮,他们也不会戴上手套,用陈帮赢的话来讲,就是“手上多了一层皮,我们就摸不出它们到底有没有伤了。”

  “大家”的团圆,总需要一些“小家”的暂时分别来守护

  20点,大街小巷的路灯闪烁着,照亮着人们回家的路。魏文婧骑着小黄车,带着行李,顶着寒风向火车站驶去。

  魏文婧是银川车务段惠农车站的客运员。95后的她用抖音“张同学”的独特表达方式,记录了自己的春运首班,一位普通铁路青年的工作日常。

  到达火车站后,魏文婧乘坐2636次列车前往她的“主战场”——惠农车站,准备迎接工作以来的第一个春运首班。22点15分,列车到达惠农站。早已等候在车厢门口魏文婧第一个冲下车,跑向自己的宿舍。

  带头花、画眉毛、涂口红、打领带……班前准备工作一气呵成。22点35分,魏文婧准时出现在交班室中。

  魏文婧所在的班组客运丙班是“青年文明号”班组,业务强、标准高是特点。交接班会结束,魏文婧和上一班同事完成备品、重点注意事项的交接后,带好记录仪、检查对讲机,22:40,“魏同学”的春运首班正式拉开帷幕。

  23:20,随着接班后的第一趟列车接近,魏文婧像只“小蜜蜂”一样忙碌了起来。提行李、组织排队、检票、引导进站……直到开车前15分钟,最后一位旅客顺利进站,检票口停检,魏文婧松了一口气,低头按动起自己的智能手表。

  “1:22、2:28、3:23、4:20、5:41。”这些都是她这一晚需要接车的时间。“基本上每隔一小时就有一趟车,检票、组织旅客乘降等等,一晚上就能走两万步。”魏文婧说。

  “叮叮叮”闹铃响起,手表显示“5:41”。这次魏文婧从检票岗位换到了接车岗位。她提前15分钟出务,在站台北端开始巡视,在灯光的照射下,透过口罩呼出的“白气”格外明显。

  列车在站台停稳后,魏文婧快步向站台中间走去,引导旅客出站、协助重点旅客、回答旅客疑问……腰上的钥匙串随着她匆忙的步伐“啪嗒、啪嗒”的碰撞出欢快的节奏。一声汽笛长鸣,列车继续向前方驶去,忙碌暂时告一段落,本来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她这会额头上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白天,旅客流动大,除了接车、售票等工作外,她还担任着“消毒员”的角色,工作间隙,穿起防护服,拿起喷洒壶,对候车区域进行全覆盖消毒。

  “爸妈,今年春节我不能回家陪你们,有空我一定回来。”魏文婧的老家在内蒙古赤峰,已经近两年没有回过家了,看着视频里的爸妈,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挂了视频,她抬头望向天花板,不停眨着眼睛,努力不让眼泪流下来。

  “大家”的团圆,总需要一些“小家”的暂时分别来守护。春运中,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魏同学”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坚守护佑着万千旅客的回家路。

  (通讯员李杨、王艳龙、邓瑜、郭梦娴、李浪浪、封荣权、苏伟萍、廖炳达、李艺、张晓涌、抗瑾娴对此文亦有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伟 张晓盈 赵小萱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