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26 19:36 |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5日 04版 | 查看:498次
2022新年钟声犹在耳边回响,疫情再袭津门。
1月8日,天津市津南区检出两例新冠肺炎阳性病例,并被证实为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病毒。“要采取最果断、最严格、最有力的措施,以最快的速度遏制疫情传播,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筑牢首都疫情防控‘护城河’!”一声令下,万众同心,汇聚成共克时艰、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敲门行动”全面展开
“张奶奶请开门!我是网格员李楠!”在河西区天塔街紫金南里小区,李楠拖着酸疼的双腿,敲开了一天里第200户的房门。张奶奶打开门,满脸笑盈盈:“我认得你,上一次做核酸检测,担心我和老伴儿腿脚不利索,就是你扶着我们下楼,开车载我们去的……”“那您还有什么困难吗?有啥意见您也跟我说!”“没有没有,我在窗边就看到居委会李主任带着你们这些孩子,大冷天一刻不停地东奔西走,可真是怪心疼的!”
全员核酸,不落一人。“敲门行动”全面展开。天津市级机关1000名党员干部冲向疫情最严重的津南区;教育系统35个单位7406名干部教师迅速集结,下沉到社区;全市96支医护队3万余名医务人员在6400多个采样点昼夜奋战,用汗水为父老乡亲筑牢免疫屏障……连日来,天津全市8万多名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和村镇,与3.7万名社会工作者、301家标识志愿服务组织以及5.17万名志愿者一起行动,挨家挨户敲门走访,做到应检尽检,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同时,倾听群众在疫情防控中的意见诉求,为行动不便人员等特殊人群提供便利化服务。
河东区常州道红城社区党委书记陶艳芳记得,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时,社区工作人员人少事多,50多名志愿者闻讯而至。敲门入户、登记信息、维持秩序……第二轮检测时,她的志愿者微信群人数瞬间涨到一百多人。陶艳芳说:“对社区按时完成全员筛查任务一下子有了底气!”
入户采样的医务人员胡雪莹,从1月9日到17日,参加了3次全员“大筛”和2次重点区域核酸检测。每进一户家门她都要换上新的防护衣,双手仔细消毒。这样的动作,胡雪莹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不能出户的居民大多是老人或病人,配合采样有难度,我们更要热情细心周到做好服务。”胡雪莹说。
敲开万户家门,奉上一腔热忱。一封封请战书、一枚枚红手印、一句句铮铮誓言、一个个“最美逆行者”,都是“天津力量”的生动注脚,彰显了天津人众志成城击败疫情的信心和底气。
“我给大家敬个礼表示感谢吧!”92岁退役军人张煦阳打开房门后,动情地给“敲门人”行了个标准的军礼:“政府组织领导得好,咱们市民群众也得配合好。只要大家伙儿齐心合力,没有嘛难关能挡住咱!”
寒冬腊月里,门里门外暖流交汇,温暖了整座城!
“关键时刻,咱们可不能‘掉链子’”
“马上要进行第3次核酸检测,关键时刻,咱们可不能‘掉链子’!”58岁的赵阳是武清区徐官屯街道二级调研员,他正在给伙伴们做“战前动员”,却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河南老家的弟弟报来噩耗:“母亲去世了……”
“弟弟在家里尽孝,我在这里为国家尽忠!”伙伴们劝他回家休息一下,他摆摆手,“大家都在为抗击疫情而战斗,我怎能擅离职守!”
郑义礼和任汉林都是河北医科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去年年底,这对恋人原本打算回任汉林的家乡西安举行婚礼。不料西安出现疫情,他们把婚礼地点改在郑义礼的家乡津南区咸水沽镇,日期定在1月10日。“我们打算办完婚礼再和岳父、岳母一起欢欢乐乐过大年。”任汉林说。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打乱了他们的甜蜜计划。
“疫情出现后,我家成为封控区。回到小区门口时我们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决定进去。我们都是学医的,家乡发生疫情,我们应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郑义礼说。1月10日,本该身着婚纱礼服的他们却穿上防护服出现在检测点位,当上了全员核酸检测志愿者。维持秩序、统计信息、指导老年人扫码……“工作结束,推开家门,爸爸为我们端上来热腾腾的火锅——这就是我们的结婚宴啦。”郑义礼笑着说。“虽然没办成喜庆热闹的婚礼,但是,亲戚、朋友、同学纷纷通过微信发来美好的祝福。我觉得,在抗疫一线并肩战斗的过程,就是我们的特殊婚礼——这场婚礼对我们来讲更有意义!”任汉林说。
天津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以其抽丝剥茧、探幽发微的疫情讲解,赢得了“福尔摩斯·颖”的雅号。此次“遭遇战”她再次披挂上阵,夜以继日一线抗“敌”;在新闻发布会上,全程脱稿介绍流调最新发现、本轮天津疫情的发展趋势……张颖成为1300万天津人的“偶像”。
“我是党员,还是思政课教师,请给我安排任务!”疫情来袭,天津市多数高校已于元旦前放假,大部分学生已离校返乡,但还有22所高校的56426名学生滞留在校园。全力保障学生安全、安心,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天津高校思政课教师以“战疫”为课堂,投身第一线。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教师全员出动。周志伟、李慧芳连续两天累计服务近50小时,完成2000余名居民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周晓桂、杨晓东在社区检测一线,帮助年老居民扫码登记、现场录入。天津科技大学的杨新莹每天奔忙在社区,冒着凌晨的严寒搭建核酸检测点,组织居民有序扫码采样,为老人和幼童安排“绿色通道”……
“你今天身上带着光”
“妈妈,我想抱抱你。”1月12日中午,在东丽区新立街道一个核酸检测点,东丽医院的医护人员朱艳华正在全神贯注地工作着。尽管防护服将她裹得严严实实,但12岁的女儿石铂凡还是一眼认出了她。
当天,石铂凡和奶奶接到社区通知,一起排队进行核酸检测采样。令她意外的是,给她做咽拭子采样的竟是妈妈!是意外,更是惊喜,因为她已经一个多星期没见到妈妈了。就在她伸出双臂的同时,朱艳华却立即比画出一个“停止”的手势,然后指向出口。“我懂得妈妈的意思。她是为了防疫安全,也担心耽误后面的人检测。”于是,石铂凡恋恋不舍地与妈妈挥了挥手:“妈妈,加油!”
天津大学第4轮核酸大筛现场,党旗在寒风中猎猎飘扬。建筑学院2021级硕士生韩哲穿上防护服后,特意将党徽别在领口:“我要带着党徽——我为自己的党员身份自豪,也为自己的志愿行动自豪。”在他做志愿服务的5个小时中,党徽,吸引了无数目光。回到宿舍后,同学告诉他:“你今天身上带着光!”
一支200多名出租车司机组成的抗疫支援队,不停地穿梭在津南区各个核酸采样点与核酸检测实验室之间,迄今累计出车千余次,转运核酸检测样本上百万份。联众公司的司机刘宝刚说:“能为天津战疫出份力,我觉得很有成就感。疫情一日不结束,我便一日不离岗。”
“我们是外国人,但绝不是外人!”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各国留学生也行动起来了。他们说:“今天,我们也是一名普通市民。我们理应和坚强的天津人民一起并肩战斗,为疫情防控尽自己一份力量。”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留学生兄弟哈吉木和小波主动请缨,担任留学生互助组组长,协助留学生管理老师做好留学生防疫工作。哈吉木说:“天津的防控措施是迅速的、有效的,老师们组织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了核酸筛查,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中国速度,中国很强大,天津一定能战胜这次疫情!”
一桩桩平凡的事,谱成了一曲雄壮的津门战疫交响乐,用激昂的旋律感动了一座城。
他们用风趣盎然的即兴创作抚慰了一座城
“奥密克戎,这回给你‘拿拿龙’(治治你)”透着自信;“团结就是大麻花,越拧越紧”富于鼓动;“核酸二筛听指令,叫到哪栋哪栋动!没让你动不要动,动了楼下白挨冻……”风趣的“叫楼”令人忍俊不禁……
“硬刚”奥密克戎的天津人,用骨子里的喜剧天赋,展示着这方水土这方人的团结与乐观,也深深打动了全国网友:“天津人把抗疫干成了‘曲苑杂坛’!”“煎饼果子加油!”……
“曲苑杂坛”自然少不了天津人最钟爱的“天津快板”。有的说形势:“这大年根底下,大伙忙得都不行啦,谁想冒出这么个玩意儿,跟着瞎起哄!您别不当回事,它闹得还挺凶,市内六区四郊五县家家不消停。”有的侧重科普:“这新冠病毒,它行踪诡秘,看不见摸不着,它到处打游击。更可气的是,又跟咱玩变异,这个奥密克戎,像暗藏武器,它蔫不唧儿地不言语,到天津来‘起腻’!”有的意在警示:“专家可说了:要做好精准防控,戴口罩勤洗手还得多通风。积极打疫苗,不要心存侥幸,居家隔离不串不聚,咱网上沟通。”有的鼓劲儿:“天津速度,连夜启动,积极执行做筛查,一呼百应。配合管控,减少出行,不抢米不抢菜咱后防很稳定。要相信政府能保障供应,不信谣不传谣,安心过隆冬。”有的感恩:“社区的好同志,寒夜的指路灯,组织工作不辞辛劳是业业兢兢。白衣天使我给你鞠个躬,户外检测多穿衣服,千万可别冻病。青年志愿者,迎风逆行,谱写青春美丽华彩,力量大无穷。”
数不胜数的天津人在“战疫”时刻为世人奉献了一台特别的“曲苑杂坛”。正是这些勇敢坚忍善良幽默的人们,用他们风趣盎然的即兴创作抚慰了一座城……
(本报记者 陈建强 刘 茜)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