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7 11:42 | 来源:学习时报 2021年12月24日 A12版 | 查看:5993次
焦裕禄
焦裕禄的母亲李星英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焦裕禄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他有一个明事理、顾大局、勤劳善良的母亲。焦裕禄的成长和工作,离不开母亲的教育、理解和支持。
“人到啥时候都不能塌了脊梁骨”
焦裕禄的母亲李星英,是一个老木匠的女儿,1892年出生在山东省博山县南崮山村。见过她晚年的人都说,李老太太是一个勤俭耐劳、乐观善良的人。虽然李星英没有上过一天学堂,但她却聪慧要强,非常能干。
焦裕禄的父亲焦方田是博山县北崮山村人,与母亲李星英的家乡隔山相望、相距不远。李星英嫁到焦家的时候,焦家生活比较贫困,但她却不嫌贫、不慕富,孝敬公婆、哺育儿子,不靠娘家接济。她每日里披星戴月,风风雨雨,地里的活也干,山上的活也干,播种、收割、拾柴、剜菜,样样都是一把好手。一家人的衣服鞋袜,也都总是被她缝补得整整齐齐,洗得干干净净。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了,是焦家的第二个孩子。焦裕禄8岁的时候,家里省吃俭用把他送到了村里的私塾读书,4年以后在李星英的坚持下,又把他送到自己的娘家南崮山小学继续学习。焦裕禄深知家庭困难,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学堂,从来没有耽误过。放学后,他经常会拎着柴刀到山上砍柴,背到集市上卖,再用卖柴得来的钱购买一些学习用品,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学习之余,李星英也经常会带着焦裕禄下地干活,不仅教会了他许多生产生活的知识,而且还教给了他许多做人的道理。她经常对焦裕禄说:“天上的每颗星星都对应地上的一个人,好人的星是亮的,坏人的星不亮,好男儿要有担当。”这一时期,家里虽然清贫,但大人勤快劳作、孩子学习用功懂事,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安静平和。
然而,这样的生活却没能持续太久。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底,日军侵占博山县城。焦家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焦裕禄被迫辍学。1939年,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到八陡村商店当学徒,靠担扁担、推小车挣些钱补贴家用。1940年,家里收成不好,且各种苛捐杂税越来越重,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卖菜、卖油、卖锅饼,甚至在冬天冒着生命危险到黑山后的煤窑做工。即便这样,家里的生计依然不能保证。1941年,博山大旱,粮食几乎绝收,焦家不仅没有了吃的,而且还欠下了外债,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悬梁自尽。焦裕禄的爷爷因受不了打击,病倒在床,焦裕禄的哥哥漂泊在外,一时联系不上,父老子幼,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了李星英的肩上。但李星英咬紧牙关,支撑着这个家,她拉着焦裕禄说:“你给娘记住,人到啥时候都不能塌了脊梁骨。”母亲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刻在焦裕禄的心里,成了他一生坚守的做人原则。
“娘能撑起这个家”
焦裕禄的父亲死后,19岁的他就和母亲一起担负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然而祸不单行,1942年日寇开始强化治安,刚结婚不久的焦裕禄就被扣以“共党嫌疑分子”的罪名抓到了博山监狱。焦裕禄被抓走以后,李星英非常焦虑,只能到处借债上下打点,甚至每隔一天就去县城一趟,为的是能看上儿子一眼,来回70里的山路,她不知道走了多少趟。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当年底焦裕禄就被押送到了辽宁抚顺大山坑煤矿当劳工。
母亲的坚强给了焦裕禄活下去的勇气,1943年7月他终于历尽磨难逃了回来,母子二人久别重逢,抱头大哭了一场。但是因为没有“良民证”,焦裕禄回家不到十天,就又先后遭受了日伪两次迫害,被逼无奈之下,他只好带着妻子和儿子告别母亲,一路逃荒要饭,来到远离家乡的江苏宿迁,靠给地主打长工勉强度日。路上,年幼的儿子还不幸在拥挤的火车上夭折。焦裕禄不在家里的这几年,李星英靠种地、拾荒、讨饭独自苦苦地支撑着支离破碎的家,等着儿子回来。
1945年8月,宿迁解放后,在党的宣传教育下,焦裕禄对党的政策和主张有了一定的认识。他在后来的自传中这样写道:“宿迁解放后经常参加开会,才更明确认识了八路军共产党才是真为人民办事的,才真正相信共产党能胜利。”于是,同年秋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乡,加入了村里的民兵队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一家人也终于团聚在了一起。由于参加工作表现积极,1946年1月,焦裕禄在家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7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央华东局为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决定从各解放区抽调大批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好、有一定指挥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干部,随军南下,支援和发展新解放的地区。焦裕禄得到消息后,立即向党组织提出了申请,但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赵仲三考虑到他家的情况,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对他说:“你参加南下工作队,我没意见,可你得回去给你娘商量商量,不得到家里同意,我是不让你去的。”
焦裕禄高兴地回到家跟母亲道别。此时的李星英已有五十多岁了,经过多年的辛劳身体已大不如前,尽管有万般的不舍,她最终还是决定支持儿子的革命工作。李星英疼爱地对儿子说:“想去就去吧,娘能撑起这个家。”焦裕禄坚定地说:“请娘放心,我不闯出个新天地,我就不回来见您!”就这样,焦裕禄再次告别母亲,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
“裕禄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了吗”
焦裕禄刚离开家乡的头几年,李星英度日如年,对儿子的思念与日俱增,她左盼右盼,日盼夜盼,终于盼到了一封来信。她按照儿子寄来的信封地址,执着地去找寻。终于在尉氏县找到了焦裕禄。由于焦裕禄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并能够与群众打成一片,当地人都很喜欢他,见到李星英都尊敬地称呼她“焦妈妈”,她感到很欣慰。接下来的几年,为了缓解自己的思念之苦,也为了支持儿子的工作,她几乎年年去找儿子,每次去都要带上腌好的香椿、咸菜、亲手纳的千层底和他爱吃的煎饼。有时候去的是尉氏,有时候去的是洛矿,有时候去的是兰考……
焦裕禄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母亲每次来,他都尽量挤出时间,亲自到火车站接送。母亲不在身边时,他经常嘱咐家里的亲人们照看好老人,并经常寄钱给她。1964年春节,深知自己身体状况的焦裕禄,向党组织借了300元钱,带着一家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和母亲过了最后一个春节。
1964年3月,焦裕禄回到兰考后不久就病重住院,组织上给李星英发去电报,母子二人得以见到最后一面。无情的病魔最终还是夺去了焦裕禄年轻的生命。李星英老人一生坚强,很少落泪,即便是焦裕禄在郑州病逝和下葬时,她都忍着没有哭。焦裕禄在兰考县委的同事来看望她时,她还坚强地劝慰大家:“同志们,不要哭,哭是没有用的。”后来,老人问县领导:“裕禄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了吗?”县领导说:“完成了,完成得很好,很出色!”老人接着问:“裕禄对得起毛主席了吗?”县领导说:“对得起啦,很对得起毛主席啦!”听到这句话,老人欣慰地点点头,眼圈红了。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爱。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曾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李星英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虽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她却用自己的爱,为党和人民养育了一个好儿子,她无愧于“英雄母亲”这一光荣称号!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