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6 19:1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11月 | 查看:877次
人物故事:
沈建佳,男,1956年5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特克斯县特克斯镇博斯坦社区退休干部。沈建佳连续33年资助、关心各族贫困学子,累计帮助173个孩子完成学业。曾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称号。
173个孩子的“阿塔”
“阿塔”,在哈萨克语中是“爸爸”之意。如果有170多个孩子叫你爸爸,会是什么感觉?对沈建佳来说,答案绝对是幸福和欣慰。这173个孩子并非是沈建佳亲生的,都是他资助或帮助过的孩子。如今这些孩子大多已经完成学业,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每逢春节、古尔邦节等重大节日,这些孩子或日夜兼程赶回来与“阿塔”团聚,或以信件、电话的方式问候这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阿塔”。
一次,有个来自牧区的哈萨克族学生,突然摔倒在县电影院门口,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沈建佳见情况危急,急忙将学生送到县医院抢救,并支付了全部医药费用。这件事开启了他助学帮扶之路,他陆续把一些农牧区贫困孩子接到家里居住,承担了他们吃穿住行的一切费用,直到考上大学。
为13个民族的孩子筑起快乐“窝子”
“窝子”,是哈萨克族牧民“温暖的家”,沈建佳总是能够让别人把自己家当做快乐“窝子”。除汉族外,还有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蒙古族、锡伯族、回族、塔塔尔族等13个民族的孩子接受过他的直接捐助。在这些孩子遇到困难时,沈建佳或送钱送物,或洗衣做饭,或联系解决工作……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们渡过难关,他的家也自然成了这些孩子们快乐的“窝子”。30多年过去了,长大的孩子们也习惯性地回到“窝子”看看曾经玩过的玩具、睡过的童床、用过的瓷碗以及“阿塔”为他们理发的剪刀。
哈萨克族学生阿尔曼是沈建佳第173个孩子。5岁时,阿尔曼的爸爸去世,7岁时,妈妈也因病去世。后来因叔叔无力抚养,阿尔曼被送到沈建佳家里。在沈爸爸的关爱下,这个胆怯的孩子慢慢接受并融入了沈爸爸的“大家庭”,他总说:“我长大了,也要像沈爸爸那样帮助别人,报答沈爸爸,为社会作贡献。”
33年100万无息“存款”
沈建佳每月的5000元退休工资,基本都花在了孩子们身上。从1988年帮助贫困孩子开始,33年来,由他资助的贫困学生和孤儿共计173个,资助金额累计100多万元。目前,在他家中长期居住的孤儿还有3名。为了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他还为孩子们购置了很多文体用品,并专门在家中腾出两间房子供孩子们使用。
沈建佳对孩子们无尽的关爱,引来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关注。去年,特克斯县政府投入4万元建起了两间新房,改善了孩子们的居住环境。沈建佳常说,帮助孩子时并不孤单,因为有很多人同他一起在为孩子们努力着。
无悔慈善路,坚毅资助情。努力做一个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的人,继续坚持资助困难学生,这是沈建佳的愿望。(责任编辑:黄舒雅 于洪举)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