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7 20:51 | 来源:科技日报 2021年12月17日 第03版 | 查看:7837次
◎本报记者 代小佩
68岁,贾立群依旧坚守在临床一线。在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每天慕名找贾立群给孩子做B超的家长很多。贾立群说:“我不能对不起这些家长的信任。我不退休,他们找我做检查时就能找到我。”
贾立群身高大约1.75米,身形消瘦,说话慢,礼貌而周到。见面前一天,他带领的超声团队获得2021年度“敬佑生命·荣耀医者”金牌团队荣誉。这位朴素的医者是中国儿科超声拓荒者,曾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治病救人,贾立群始终追求踏实、圆满。
给出靠谱诊断他心里才踏实
20世纪80年代,北京儿童医院在全国率先成立儿科超声室,贾立群因工作出色被派去“挑大梁”。当时,贾立群在放射科干了11年,诊断靠谱、口碑好。而他连超声诊断仪都没见过,怎么开展工作?但贾立群就是这样的人,不管去哪个岗位都毫无怨言还努力干好。
随后,他被派到301医院学习超声,在那里第一次见到超声诊断仪。贾立群反复摸索超声诊断仪的图像调节,结合儿科疾病谱,看书、查资料,摸索儿科超声检查方法。
后来人们发现,把超声高频探头应用于儿童腹部,得到的图像更清晰、细腻,能反映细微病变,儿科临床医生对超声检查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儿科被戏称为“哑科”,因为孩子尤其是婴幼儿不会表达,不舒服时就哭闹。孩子一哭,肠道里的气体就变多。这些气体像大雾,干扰超声图像导致看不清甚至看不见病变,容易造成漏诊、误诊。
每次给患儿做B超检查,贾立群都极其仔细,想方设法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我来说,如果看100个病人,误诊一个患儿只是其中的1%,但对一个家庭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100%。”
有一次,贾立群给孩子做完超声检查后,孩子就被送进手术室。贾立群也跟去,在手术室观察,直到半夜两点多。“我一是去学习,再一个就是惦记病人。我想第一时间亲眼看看,超声诊断的到底对不对。看到临床结果和我的诊断一致,心里才踏实。”
不断琢磨和积累经验,贾立群很快成为儿科超声专家,开拓了中国儿童超声领域,成为家长心中的“B超神探”。
2008年2月,贾立群连续查出几十例“肾结石”患儿,他和临床医生敏锐发现,这些孩子均有三鹿奶粉喂养史,于是向上级报告。同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轰动全国。贾立群凭借对这类患儿超声检查经验,和临床专家一起迅速制定出诊断“毒奶粉肾结石”的“金标准”。
三十年不吃午饭 只为孩子早点吃上饭
科室的人都知道,贾立群从不吃午饭。这一习惯与30年前的一次误会有关。
一天下午4点多,贾立群在诊室饿出虚汗,赶紧泡了一包方便面。刚吃几口,一个家长冲进诊室,“逮住”贾立群“躲”在帘子后吃泡面,顿时大声嚷嚷起来:我孩子都在这饿着等做检查,你当医生的,怎么能在这吃东西?贾立群没有争辩,把方便面往旁边一搁,说:“让孩子进来,我给做。”
实际上,那天早上和中午贾立群都没顾上吃饭,连着工作了快10个小时。“但家长不理解,还训了我一顿,我当时特别委屈。”贾立群回忆,“愧疚也有,孩子还饿着,我做的也不是很圆满。所以我当时什么也没解释。”
从那以后,贾立群不再吃午饭。“做腹部超声前孩子必须空腹,我不吃,他们就能早点吃上。”贾立群说,“但我不鼓励科室年轻人也这样,毕竟不是好习惯。”
贾立群曾承诺,24小时服务、随叫随到。几十年来,他就一直住在医院附近面积44平方米的房子里,走路到科室只要几分钟。
多年来,总有家长想给贾立群送红包,贾立群从不收。有一次,一位家长硬往他兜里塞钱,推来挡去把贾立群白大褂的兜撕坏了。后来,贾立群干脆把兜口缝死,“缝兜大夫”的绰号由此传开。
带着病因不明的孩子,家长们风尘仆仆从各地来到北京,找到贾立群,一拨又一拨。贾立群从不辜负他们。他说:“人家信任你才慕名而来,我不想拒绝他们,总想满足他们的愿望,这样比较圆满是不是?我现在身体可以,只要医院允许,我就一直干下去。”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