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6 21:2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10月 | 查看:687次
人物故事:
邱露养,男,1965年9月出生,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濠头乡庙前村小学教师。1984年8月参加工作开始,邱露养一直扎根于庙前村小学,在这所偏远山区学校教书育人34载。为了孩子的梦想,为了山区的未来,他恪尽职守,无怨无悔,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苦难日子怀揣教育情结
1984年,邱露养因高考失利、家庭贫困,毅然走上三尺讲台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妻子不顾家人反对和流言蜚语,执意嫁给了这个穷得叮当响的男人,一年后也跟随他,承担起学校炊事员的工作。
庙前村地处湘、赣交界处,距濠头墟26公里,是革命老区汝城红色革命发源地之一,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留下了光辉足迹。这里地势陡峭,山高林密,气候氲湿,地理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是名副其实的老、边、贫村。村里唯一的小学成为了山里人摆脱愚昧、传播文明的摇篮。庙前村小学高峰期有学生三四十人,这些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段,只能就读不同年级,邱露养成了复式教学的实践者。有时三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个教室上课,他总是尽可能安排好每节课。
邱露养常说:“当好一名老师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要给孩子们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为了适应教学工作,他不断自我“充电”,进修、订教学刊物、与同事交流、寻找资料,探索教学方法。有次深夜备课碰到一个难题,明天要上课,自己却没弄懂。“决不能误人子弟”,他硬是连夜步行几十里到乡学校向老教师请教,路上下起雨,一身泥水一身汗,也没有挡住他前行的脚步。自掏腰包学习更是常事,他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实现了由代课教师到民办教师至公办教师的蜕变,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三尺讲坛承载大山梦想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庙前村没有通公路。开学前,邱露养都要步行几十公里来到濠头墟,自费为孩子们购买新书包,并将孩子们的新书和书包用麻袋装好,背着回学校,沿途借歇脚的机会进行家访劝学,告诉孩子们新书和新书包都买回来了,哪还有不读书的道理。
关注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是邱露养杜绝学生流失的法宝。他免收了辍学兄弟吴裕科、吴裕平俩800多元的学费,资助了特困生李飞、陈鹏、何英三名学生三年的生活费用2000多元。
偏远山区,缺医少药,邱露养将学生的安危牢记心中,哪个学生的家庭有病灾、哪个学生的性格怎样他都了然在心。为了学生,他自学医药、自制土方,自备简单的药物或采集草药,从不收取一分钱药费。有一次一个名叫李建的学生突发病毒性重感冒,邱老师连夜步行50多里路,将学生背到乡卫生院进行治疗,这种例子还很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小的办学条件普遍比较简陋,为了丰富校园生活,邱露养自己当起木匠,在学校操场上竖起了篮球架,搭建了简易乒乓球台。学生教寝室的门窗、玻璃到处都拾掇得整整齐齐。每逢留守孩童生日时,邱露养会把妻子拉上,用山里自采的野花、野果,自家煎的两个香喷喷的荷包蛋,自弹自唱的生日歌给学生送上关心和鼓励。每逢学生上学淋湿了衣服鞋袜时,他会把自己的孩子衣物拿出来或生火为学生烘干,让孩子们感受到无比的温暖。
洒辛勤汗水育桃李芬芳
在学校是好骨干、在社会是好老师,可在家中却错失了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的美名。
当自己的女儿升学需要照顾时,邱露养却在雨中护送学生回家;当自己的父母生病时,邱露养却把照顾家人的重担放在了妻子肩上,以至妻子多次累得卧床不起,落下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当自己的儿子患上间歇性精神病时,他依旧没有耽误过孩子们一节课。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孩子们一拨一拨地长大了,很多学子已从大山走出去,考取了大学,活跃在各条战线上。邱老师眼角皱纹深陷,头上白发替代了青丝,唯一不变的是他仍然坚守在大山深处,用坚忍执着托起山区教育。
现如今,许多生活条件较好的孩子都陆陆续续离开庙前村小学,去到条件更好的濠头乡读书。这座被群山绿树环绕的庙前村小学,几乎被世人所淡忘,学校里只有邱露养1名老师和3名学生。一人独守一所小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这3个孩子,邱露养每天6点起床打点,8点授课。孩子有不懂的问题,他耐心指导;课间,他陪伴孩子们一起玩耍。到了中午,将孩子们带到自己家中,张罗午饭,提供营养餐;夜晚,他还要为孩子们批改作业、备课。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一门功课都不能少。有时备课到很晚,他就会选择留在学校里,困了就在学校的教职工简易宿舍里休息;遇到雨天路滑,或是孩子的父母没空接送时,他会亲自将孩子送回家。
守望在山里那么多年,邱露养难免会觉得孤独。当被问到为什么独自一人还能在这所学校坚持这么久时,他目光如炬地说:“这里是我的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如果连我都不愿意继续留下来,山里的孩子们将没有继续受教育的机会,无论如何,我也必须坚持下去。”在孩子们心中,邱老师就像父亲一样亲切。2014年,邱老师被评为了“全国优秀教师”。如今,他的女儿也传承了父亲的衣钵,在汝城县二中当了一名生物老师。(责任编辑:姜丽 伍淑云)
来源:湖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