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好书记张书堂:用生命践行诺言(9图)

发布时间:2010-10-10 08:42 | 来源:新华网山西频道 2010年07月29日 17:18:39 | 查看:1713次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坚定着自己的信念

   “要听党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

  作为一名村支书,他坚守着做人的底线

  “集体的钱我没花过一分。不仅我没有,就我们亲戚也没有。”

  面对病魔,他从容淡定

  “跟病魔作斗争,那我是有信心的”

  面对工作,他一言九鼎,绝不言退

   “不管办什么事情,再吃亏再受罪我也要把它办成办好”

  他就是武乡县洪水镇新寨村党支部书记张书堂

  一个用生命谱写对党忠诚、对社会主义事业无限热爱的人。

新寨村支书张书堂 

  1972年张书堂光荣复员返乡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基层干部的岗位,四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张书堂近三十年的时间是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度过的。1973年-2001年间,任武乡县洪水乡寨坪村党支部副书记 书记、书记;2001年-2008年间,任洪水镇人大副主席、副镇长;2008年至今,任洪水乡新寨村党支部书记。从翩翩少年到六十花甲、从青春年少到病入膏肓,岁月带走了张书堂的青春,侵蚀了他的健康,却没有磨掉他对事业的忠诚与追求。在总结自己近三十年的村党支部书记的经历时,张书堂认为:第一,要听党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要干就干好;第二,作为一个支部书记,你心里必须装着老百姓,你不装老百姓,你光想你个人的事情,你今天能当,明天能当,后天就不行;第三点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廉政,说的大些叫廉政,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你不能自私,不能大小事情都是你家的、你亲戚的、你朋友的,不说大公无私,起码也要先公后私。就是这三个原则支撑着他走过了平凡的岁月,使他在回顾一生时,自己的内心能够做到无悔与坦然。

张书堂当年修建的寨坪村大桥

  在寨坪村任职的20多年里,他带领村民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开煤矿、绿化荒山、 建设商贸楼等等,一系列发展经济、共同富裕的举措,换来了寨坪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寨坪村由一个典型的烂摊子、穷窝子,变成了武乡县出名的小康村、明星村。1987年至1997年连续十年被武乡县委授予“红旗党支部”称号,1998年被授予省级“红旗党支部”称号。2001年张书堂卸任时,寨坪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1200万元,集体年收入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寨坪村的村民们逢年过节不仅能领上集体免费发给的食油、白面和大米,还在全镇率先安装上了程控电话和能收看13套节目的闭路电视,得到了水、电、煤、粮食加工和孩子上学“五免费”的待遇。

  2002年洪水镇镇政府换届,张书堂被推选为副镇长,不再兼任寨坪村党支部书记。来到了更广阔的舞台上,张书堂更闲不住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工作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良好的群众基础、突出的工作实绩、过硬的作风能力,让张书堂在工作上获得了“救火队长”的称号。然而,这个风风火火的救火队长,却救不了自己家里的火,从而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对张书堂及其家人来说,痛苦的记忆留在1982年。就在那一年,事关寨坪村发展大计的第一个矿井在建设中遇到了困难,恰在此时,张书堂的三儿子感冒发烧,尽管妻子一再催他领上孩子去大医院看看,张书堂却因为矿井建设一拖再拖。村里的矿井建成了,而张书堂的儿子却因延误了病情,再也没能站起来。

  2008年,六十来岁的张书堂到了退休年龄,被称为“救火队长”的他在这一年开始了人生的最后一次救火--出任武乡县洪水镇新寨村党支部书记。

  领着村里人看着村里的新房子,“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发展,三年大变样”,建一个村级活动场所,建一个小广场,然后绿化、硬化……张书堂和他们描绘着新寨村的未来。

  新寨村距寨坪村3里路,由新寨、娥头、季家庄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20户430口人,1051亩耕地分布在沟沟梁梁上,是远近闻名的乱窝子。“一片滩、两座山、三个村、四条心。”是新寨村的真实写照。特别是近年来,肖家岭煤矿在新寨村开矿时曾承诺,为村民每年提供100吨煤。然而7年来,村民们没有分到过一斤。为此,村民们经常与煤矿发生纠纷,有的还到县里上访,干群关系尤为紧张。这时候,镇党委又想到了老张这位干将,先是征求他的意见,想派他出任新寨村的党支部书记。众人听说后,顿时一片哗然,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张当罢镇领导,怎么还下去当支书?有人说,老张年纪一大把,放的自在不自在,干嘛还想去趟浑水?有人说,当罢寨坪到新寨,看来老张当支书当得上了瘾!的确,要说当支书,老张曾经整整当了25年,其中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他自己心里当然清楚;要说当上瘾,在本村当支书,那才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工作基本已经理顺了好干了,这次转了一个圈,虽说是当支书,但去的是矛盾十分突出和尖锐,同样出名挂号的贫困村、落后村,而且还是个外村人,一旦弄不好,吃苦受罪无所谓,丢人败兴不用说,关键耽搁的是老百姓,愧对的是镇党委。的确,这事情要是放在一般人身上,或许会婉言推辞,但是放在张书堂身上,他却义不容辞!一句“我听组织的”,毫无怨言地揽下了这道难题,挑起了这副重担!话虽说的动人,要想打开工作局面,还得事实说话。七年来的纷争素要无果,积累下的矛盾日益加深,张书堂去了一下子就能得到满意解决吗?光看看账上留下的12元钱和140万元的贷款,不用说是谋划发展兴办实事,就这些难道还不够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泰山压顶不弯腰,越是艰难越向前。不屈的性格促使张书堂一如既往地扑下身子,一头扎进新寨村这潭深水。张书堂决定从村里最急需解决的煤矿纠纷问题入手开展工作。他一方面走家串户了解村民的想法,一方面积极同煤矿协商,最后由镇里出面,达成了共识。煤矿一次性支付村里35000元,从2010年开始每年给村里供煤500吨、向村集体上交5万元占地补偿费用。

  当新寨人领到了补偿款,看到自己和村集体以后每年都有进账时,心气顺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得了病还牵挂着村里的建设,一有时间就跑到工地来帮忙

  工作迈出了第一步。然而,面对新寨村账上留下的12元钱和140万元的贷款,张书堂明白,自己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

  为了让新寨尽快走出落后的泥潭,让老百姓切实得到实惠。张书堂又郑重向村民们作出了承诺,要在全村办成四件实事。筹资10万元,铺通东庄口至新寨村的1.5公里水泥路;筹资30万元,铺通煤矿到季家庄的2公里的水泥路;筹资20万元,新建五间高标准的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筹资5万元在南河滩垫滩造地80亩。

  无论是修路还是垫滩造地都需要资金,村里没有半文钱,怎么办?张书堂从家里拿上钱,到县城、到市里,到省里头跑,争资金、找帮扶,终于用一个月时间就把水泥路铺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

  干起工作来,张书堂在人前是铁打的硬汉。然而,起早贪黑、没有规律的生活让病魔悄悄地向他袭来。2009年,就在新寨村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时,张书堂被诊断为癌症。

“得了这病,药片子得按顿吃”

  人以信为本。面对刚刚有了起色的工作,张书堂选择了“接着干”。“要说死,谁也不想死。但是我这个人在对待病魔问题上,我不想死,但我又不怕死,有些东西敢想,敢做。在时间上,我不敢肯定现在我到底还能活多少天,但是我活一天,在那个地方[新寨],总想为那个地方[新寨]办点事,有点想法。”

  整理好了心情,张书堂得病后,在村里的工作并没有落下,他拖着孱弱的身体,依然跑资金、上项目,从太原看病回来的第一站不是家,而是新寨村的工地。化疗有副作用,刚回来的前几天他吃不成饭、睡不好觉,就干脆跑到村里干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一项一项布置、检查、验收。在他的带动下,新寨村村级活动场所盖起来了,新寨村的干部动起来了,村里的百姓心劲也被调动起来了,村里一天天发生着变化。

  心换心,赛黄金。张书堂的病情也牵挂着每个人的心。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纷纷为他捐款。从乡镇到省里,各级领导也关注着他的病情。“作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作为一个老百姓,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领导没有忘了咱。这一点,我给每个领导讲,尽管我有了病了,但是越应该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抓紧工作。”和时间赛跑,和病魔抗争,用生命践行最后的诺言。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张书堂给新寨村民承诺的四件实事全部兑现。

  “我只是干了一个村支书该干的事情”, 一句最简朴的话语,是张书堂对自己一生的简单描述。为了这一句,他用尽了一生的时间来诠释对事业的忠诚,也是这一句,让他耗尽一生的精力,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2010年6月7日,张书堂因病去世,享年63岁。

  愿张书堂一路走好。

挂个瓶子,住个单间,心还在村里

病了,在家里的时间多了起来,想着心事,看着老伴忙家务活。

老伴陪着锻炼锻炼,治不了病,开个心!

武乡县各级干部为张书堂捐款献爱心

  (文/中共长治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图/武乡县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