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海霞:林业职工扎根一线25年 守护绿色“生命线”(图)

发布时间:2021-11-06 17:3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9月 | 查看:576次

[object Object]

人物故事:

  鄂海霞,女,1971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鄂海霞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就在基层一线从事林业工作,面对又脏又苦又累的工作环境,一干就是25年。25年来,鄂海霞常被人调侃“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像个掏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林业站的。”因为她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在植树造林的第一线上。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初心和誓言,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诠释对党的忠诚,她把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深情深深的融入到了这片土地中,扎根基层,倾情播绿。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尤其在春季,植树造林的季节风大沙多,造林绿化土地大多为盐碱地、白疆地、石质荒山等非常恶劣的土地条件,工作环境异常艰苦。越是艰难险重的工作,鄂海霞越是带头冲锋陷阵,迎难而上。在刚毕业负责盆花培育工作时,筛炉渣、掏鸡粪、沤肥等最脏最累的活,鄂海霞总是带头冲在前头干。在绿化造林工程项目中,她每天都是一脚泥、一身土,“迎着晨星起,夜归月儿落”,放弃节假日休息,餐风饮霜,奔波在绿化工地上。先后负责实施了近40项园林绿化项目。

  在大武口区电厂二灰场上建设新区人民公园时,正值春季风沙非常大的时节。当时的人民公园还是一片粉煤灰场,一脚踩下去,粉煤尘土没过脚腕,只要有点风,就会粉尘弥漫。结束一天工作回家时,鄂海霞浑身上下都是粉煤灰,真的像刚从煤窑中出来似的。

  在西大滩绿化工地上,正值冬季严寒季节,零下十几度的温度,鄂海霞穿着军大衣在野外指挥拉运土方等绿化前期工作,一干就是一天,直到绿化工程结束。

  在绿化造林工作中,结合绿化工程项目,鄂海霞引进了圆冠榆、紫花醉鱼木、红叶海棠、沙冬青等新品种苗木,不但丰富了大绿化树种,也提升了大武口区的绿化景观效果。同时,她严格落实责任,带领检疫员对造林绿化苗木一车一检,查处了携带锈色粒肩天牛等多起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调苗案件,为生态建设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抗击疫情期间,坚守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岗位,带头进贺兰山查野生动物养殖场所,落实防控责任。大年初一带头守卡点、查疫情,带领全体职工24小时轮岗坚守卡点。鄂海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永不满足现状。为了适应林业工作的新要求,她自加压力,自学AutoCAD电脑制图技能,拓展业务领域,使业务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鄂海霞积极开展优新树种引种驯化工作,主持了2个优新树种引种项目,为丰富造林绿化植物多样性而努力。她大力推行营林措施、物理防治、信息素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控措施。人工捕捉成虫、扑虫网捕虫、绑扎粘虫胶带、摘越冬虫卵,砸卵、悬挂迷向剂和诱芯、打孔注药、根部埋药,虫孔注药等措施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在大武口区大力推广的粘虫胶带防治斑衣蜡蝉取得了显著效果,困扰市民的“花姑娘”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保护生态安全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科技探索无止境,面对市民对绿化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鄂海霞积极探索生物防控、引入异色瓢虫防治国槐木虱,推广微孔注药防治蛀干害虫,用林业科技开创工作新局面。星海镇土地盐碱化严重,如何在白花花的盐碱地上种出果实,为老百姓增收,是鄂海霞最放在心中的一件事。面对乡村振兴对林业技术的需求,她带领技术团队下到田间地头推广设施果树栽培新技术、新成果,真诚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她看到“设施葡萄高干水平棚架复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这一科技成果非常适用于盐碱地发展果业,她积极争取了设施葡萄高干水平棚架复合栽培科技推广项目,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作用。在技术成果推广中,鄂海霞带领技术团队常常早出晚归,扑下身子和果农一起挖坑、栽植、摘心、绑缚,耐心、细致的讲解管护技术和标准,真心实意的服务果农,带领团队技术服务温室大棚30余栋,指导果农10余户。

  鄂海霞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带领技术团队编制完成了《贺兰山东麓荒山造林技术规程》《斑衣蜡蝉防治技术规程》等3个绿化技术规程,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印发。(责任编辑:周胜武)

来源:宁夏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