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6 11:1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9月 | 查看:642次
人物故事:
刘燕燕,1980年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洪门镇留庄营村党支部委员、村委委员、村妇联主席;王霜,1990年生,河南省荣军医院职工;李朝娟,1988年生,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洪门镇留庄营村个体经营者。2021年夏天,在新乡市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时,三位巾帼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连续7天坚持为防汛一线救援者和受困群众准备爱心餐,她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2021年7月20日,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新乡市区有多处地方积水严重,市区的卫河、定国湖、牧野湖面临决堤风险,市区内多地停水停电,造成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吃口热饭”成了难题。
看到这种情况,李朝娟提前收摊,将仅剩的10笼蒸饺装进保鲜箱,骑着电动车往牧野湖边的救援一线赶去……
晚上睡前,她打开手机继续关注最新的暴雨信息:牧野湖倒灌,上千名志愿者自发赶去护堤;卫河决堤,8辆重卡投河堵决口……
回忆起白天见到的消防指战员,他们从各地赶来,开着冲锋舟、皮划艇一刻不停地救人。李朝娟抹了抹眼泪:“我弟弟也是当兵的,真看不得这个。”
辗转难眠。凌晨1点多,似心有灵犀般,住在离她不远处的好朋友王霜发来微信:“在干嘛?”
王霜家在500米之外的宝龙小区,那里停水停电,她已经连续两天来李朝娟的店里休息了,每天晚上回家前都从摊儿上买走一包馒头回家吃。
“蹚水走回家,几百米的功夫,路上的人都在问我从哪儿买的馒头,都是认识的街坊邻居,一人分一个,一大袋馒头到家就只剩俩了。”一连两天情况都是这样,王霜动起了做点什么的心思,“市里的人都吃不上馒头,更别说前线的救援人员了。”
越想越睡不着,她拿起手机跟李朝娟联系。“咱们干点啥吧。”两人在微信上一拍即合,考虑到有些地方烧不了热水,连方便面都泡不开。李朝娟第一反应就是蒸馍,“实在、顶饥。”“本想蒸包子,联系了北环市场,哪儿都没卖肉的了,要是蒸馒头,没一点儿味,怕咽不下去。”
最后,李朝娟决定蒸花卷,“做油酥、放葱花,能做又有味儿。”凌晨1点25分,王霜联系洪门镇留庄营村妇联主席刘燕燕,商量利用李朝娟的包子铺为一线防汛人员和受灾群众蒸花卷。刘燕燕刚刚结束防汛岗位上的工作,她顾不上休息,三人说干就干,4点10分,第一锅花卷出锅,在发了条朋友圈说明“支援”情况后,大家积极转发,很快接到了来自各方的需求电话。
由于小区外面积水严重,材料不足,刘燕燕在微信“留庄营村妇联活动群”进行宣传组织。随后仅仅用了5个小时,群里的村民有近百人参加蒸油卷这一项志愿服务工作,大家自发捐赠面粉近2000斤、微信转账3900元、食用油100斤、大葱100斤,有些村民还将家里蒸馒头用的工具等拿到包子铺里,有车的村民就开始自发为一线人员送花卷。
7月24日,三人分别将油卷送到新乡工学院安置点、新乡市中德小学安置点、卫辉唐庄等受灾地方。油卷需求量越来越大,靠李朝娟的包子铺是供应不上的,刘燕燕灵机一动马上与村内市直一幼新二街分园负责人王红进行沟通,将这所幼儿园的厨房定为油卷第二制作点。
在得知新区小学将安置近500名受灾群众的消息后,刘燕燕又第一时间联系新区小学安置点相关负责人,了解到27日至31日受灾群众的早餐和晚餐还没有着落,她们便提前着手准备。27日凌晨4点开始,村里的巾帼志愿者集结就位,开始为受灾群众准备早餐,经过3小时的努力,早上7点15分,420份小米粥、青菜、油卷准时送达安置点并分发到每位受灾群众手中。午饭后,志愿者们又开始忙碌安置点受灾群众的晚餐准备工作,在傍晚18点20分,志愿者们准时将油卷送达安置点。
在这次抗洪救灾中,河南省新乡市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涌现出众多平凡英雄。刘燕燕、王霜、李朝娟便是身边的群众代表,他们为打赢这场洪涝灾害作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责任编辑:王楠)
来源:河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