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4 19:29 |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1-11-03 17:01:41 | 查看:850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刘静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作为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70年来,他亲手捧出了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初教6、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歼8Ⅱ……同时他还是我国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开创者,奠定了我国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基石。顾诵芬院士逐梦蓝天70载,实现了自己立下的诤诤誓言——“只有将天空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再任人欺凌”。
为国励志献航空
1951年,国家拿出“60亿斤小米”建设航空工业,航空工业局成立,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起步,这一年,21岁的顾诵芬便将自己的一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于1956年成立,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担任气动组组长,在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等开拓者的领导下,开启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新征程。
1964年,我国开始研制歼8飞机,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顾诵芬先作为副总设计师负责歼8飞机气动设计,后全面主持该机研制工作。在研制中,他发现发动机喷流对飞机平尾效率有很大影响。当时,国内尚无喷流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他带领设计部门与风洞试验单位联合攻关,在国内第一次创建了战斗机喷流影响试验方法,发现了喷流影响规律,该试验方法也成为后来确定发动机喷流影响的基本方法。他还主持攻克了跨音速抖振、方向舵嗡鸣等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歼8飞机研制任务,结束了我国歼击机完全依赖引进的历史。1985年,歼8飞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980年,歼8Ⅱ飞机立项研制,其作战性能要求远超歼8飞机。顾诵芬任该型号总设计师,是航空工业第一位由国家任命的型号总设计师。他制订了两侧进气的气动布局方案,解决了二元超音速可调进气道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他作为型号总设计师,组织和领导军地多个部门、上百个单位高效协同工作,仅用四年就实现了飞机首飞。军方评价,歼8Ⅱ飞机是当时“我国空军装备的歼击机中最高档的机种,对改善空军装备、增强国防力量,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成为当时空海军的核心装备。2000年,歼8Ⅱ飞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歼8系列飞机共衍生16种型号和技术验证机,装备部队350余架,一直是我军20世纪的主战装备。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牵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促进了冶金、化工、电子等工业的发展。顾诵芬被誉为新中国杰出的飞机设计大师、飞机气动力设计第一人。
在第五届航空工业“科技月”启动会上,顾诵芬表示,中央领导在谈到科学家精神时,两次提到罗阳同志,党和国家对航空工业的重视和关心令他感受颇深,并以此勉励广大航空领域科技工作者,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共同为航空工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为梦读书重传承
顾诵芬在担任总师后,很快掌握了总体、重量、外形、结构、强度、飞控、航电、环控、武器、电源电气、仪表等各个专业的技术,并且这些技术都不是简单的了解,而是深入的研究。他为了缩小航空技术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距离,注重学习外语,工作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又自学了俄语,亲自翻译和校对了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为了拓展知识,还自学了日语和德语。
顾诵芬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带领的团队走出了一位科学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两位型号总指挥。他主持编纂了70余册航空科技书籍,主编的《飞机总体设计》一书,已经成为我国航空院校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教材,主编的《现代武器装备知识丛书——空军武器装备卷》《大飞机出版工程》等多个系列、数十种航空专著与图书也都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说:“在跟踪国际航空科技发展、重视掌握国外技术资料方面,从顾总这里,我悟出做一个总设计师,必须掌握国外航空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这才能满足国防安全和军方的需要。”
顾诵芬号召广大青年人多读书,首先是必须树立正确的革命人生观。同时,要向榜样学习,要学习凯利·约翰逊、费多索夫院士以及徐舜寿、管德院士等的传记,认真学习他们钻研技术,不断创新的精神。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聪至今还记得当年听到顾诵芬在北航的一次演讲,给他非常大的触动,学生们投身航空事业的激情高涨,他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的投身航空,成为了一名航空人,他最常翻看的就是《顾诵芬自传》。
为公忘我见真情
顾诵芬在航空事业耕耘70载,由于国防与航空工业的特殊性,直至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因国家、军方、航空工业系统、地方政府多次的奖励、表彰,顾诵芬的名字才逐渐进入世人的视野。功成不必在我,他总是说:“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这些荣誉应归功于那些振兴中国航空工业的领导和默默无闻、顽强奋斗的工人、技术人员。”有多少型号饱含他的心血,有多少专家从他的知识和经验的宝库中得到教益,无法统计。经常会听到年轻的飞机设计师们说,“有顾总在场,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1969年7月5日,歼8完成首飞。虽然首飞成功,但在跨音速飞行试验中出现了因气流分离导致的抖振问题。对于引起振动的原因,大家看法不一,顾诵芬大胆地提出通过观察歼8飞机飞行中贴于后机身和尾翼上毛线条的扰动情况来对症下药,他提出要亲自上天观察歼8飞机后机身流场。这对年近半百,又从未接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来说有很大风险。而且因为姐夫黄志千逝于空难,他们家有一个约定:不再乘坐飞机。顾诵芬决心已下,瞒着爱人,登上了试飞员鹿鸣东驾驶的歼教6飞机。为了观察清楚毛线条的扰动,两机的距离和间隔都在5米左右。这样的飞行对飞行员和顾诵芬来说是一种冒险。凭着他们足够的胆量和勇气,经过三次上天近距离观测,顾诵芬承受着巨大的身体负荷,终于找到问题症结,通过后期的技术改进,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杨凤田院士在《我心目中的顾诵芬》中写道,有一次顾总因为连日辛劳,不慎摔伤,伤势很重,昏迷不醒,连续抢救了7个多小时,睁开眼睛跟我说了一句话“(会)我去不了,你一个人去,到北京找老管(管德院士)。”就又昏了过去,他一贯把事业和工作放在第一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航空人。
从大飞机专项设立,到四代机技术预研,再到最新的前沿科技的探索,他始终关注中国航空事业前行的方向,一直还承担着繁忙的课题研究任务,他简陋的办公室里,经常可以看到来自业内外院士、专家的身影。顾诵芬神情专注地听来者讲述,简洁明快地对问题作出回答。有时,他会站起来,步履稍显蹒跚,但准确无误地走向书架,几乎不假思索地抽取一本书或刊物,翻到某一处,指点给来访者,你所说的这里有论述!他敢于直言,即便面临来自学术权威、高层领导和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他也从不隐讳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他心无旁骛,专精于自己的学术领域,淡泊名利,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顾诵芬因患癌症,经过两次手术后,身体非常虚弱,但他仍然坚持要求上班,平时10分钟的路程,他现在要花三倍的时间,但你仍能准时看到他坐在那一把硬凳子上,埋头书海,笔耕不辍。他说“了解航空的进展,就是我的晚年之乐。我现在能做的也就是看一点书,翻译一点资料,尽可能给年轻人一点帮助。”
顾诵芬参加工作之时,恰逢新中国航空工业创立,他是我国航空工业近70年进程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如今,虽已鲐背之年,仍奋战在航空科技战线。他践行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践行了“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志向,担当航空强国使命,把一切都献给了祖国的蓝天。
人物简介:
顾诵芬,男,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2月4日出生于江苏苏州。顾诵芬出身书香门第,双亲顾廷龙和潘承圭出身自“江南第一读书人家”——苏州唯亭顾氏、“天下无第二家”——苏州巨族“贵潘”。曾外叔祖王同愈先生为顾诵芬取名自晋代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他先后求学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1951年,他毕业后分配到航空工业局。1956年沈阳飞机设计室成立,顾诵芬任气动组组长。1961至1986年,先后任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所长兼总设计师,任歼8、歼8Ⅱ飞机总设计师。1986年至今,先后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国家大飞机重大专项论证组副组长和方案论证委员会主任委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第二届、第三届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院第四届主席团成员。
顾诵芬是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他组织攻克了一系列航空关键核心技术,主持建立了我国飞机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型号开创了我国歼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牵引并推动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培养了大批院士、专家等领军人才,极大地支撑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型号研制。
顾诵芬是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他主持了歼教1、初教6、歼8、歼8Ⅱ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奠定了我国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基石,推动了我国气动力研究、设计基础手段建设发展。
顾诵芬是我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引领者。他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大飞机专项、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等多项发展建议,从航空武器装备体系发展层面提出了新一代战斗机、直升机等多项武器装备发展建议,从前瞻性颠覆性技术方面提出了军事人工智能等一些技术群的发展建议,围绕航空强国战略等提出多项发展建议,均已被采纳并付诸实践。
顾诵芬荣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唯一的航空报国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顾诵芬:为了祖国的蓝天》)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