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14 20:2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0月14日 08 版 | 查看:695次
10月3日,吴佳和战友为驻守高原点位的官兵巡诊送药。王鑫/摄
扫一扫 看视频
9月底,新疆军区某团医院主管护师吴佳第三次来到康西瓦烈士陵园祭奠英烈。与她一同到来的还有父亲吴永强口述的一封信,以及麻子、松子、烟、酒等好几种家乡特产。
信是吴永强写给埋葬在这里的老战友的。2015年吴佳第一次跟随部队来到康西瓦烈士陵园后才得知,这里安葬着不少父亲年轻时的战友。他们曾共同参加战斗,父亲的一身伤,也是在那时留下的。
1957年,17岁的吴永强参军入伍,来到西藏阿里成为一名高原骑兵。随后的一场战斗中,吴永强所在连队奉命攻占某高地。面对敌军的猛烈炮火,战友们英勇无畏地向敌阵地发起进攻,不少人倒在血泊里,再也没能站起来。时任排长的吴永强也身受重伤,失去了双手双脚。
在吴佳的记忆中,父亲很少提及战场上的英雄故事。他总是“沉默而严肃”,尽管坐着轮椅、一身伤病,却不喜欢别人帮忙。他常叮嘱儿女,要“坚强乐观,不怕困难,做好自己的事”。
在吴永强心中,“尽义务履行使命”是军人分内的事,“没什么好说的”。但吴佳知道,在无数个阴雨天里,吴永强总是默默忍受着伤病带来的关节疼痛,有时腿疼得厉害,要吃“一堆止疼药”。吴佳有时看着疼痛的父亲心疼流泪,这时吴永强反倒温柔起来,安慰女儿说“没事,我受伤做过十几次手术,这点疼不算什么”。
吴永强是吴佳心目中的英雄。在吴佳看来,父亲坚强刚毅的性格正是军人该有的样子。1991年高三那年,17岁的吴佳毅然决定参军,“做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吴佳承认,穿上这身军装,有时“会觉得自己是特殊的”。“身为‘军二代’,就要比别人更能吃苦,奉献更多”。
最初,吴佳学的是护理专业,在新疆军区某师医院内科负责彩超心电图工作。渐渐地,她发现身边有些战友身体很健康,却因为心里有困惑得不到及时疏解,影响了正常的训练和生活。
吴佳决定自学心理学。工作之余,她跑遍驻地书店,搜集来不少心理学教材,笔记记了足有10万字。2005年,她报名心理专业函授,考下心理咨询师证书。不久后,全师第一个心理卫生中心建成,吴佳又主动请缨承担中心的建设工作。
如今,吴佳已掌握催眠、沙盘疗法、儿童咨询等多种心理治疗方法。在高原上,她被官兵们亲切地叫作“吴妈妈”,谁生活中有烦恼困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
吴佳记得,2015年上高原驻训时,一名十几岁的战士在深夜熄灯后敲开了她的门,向她倾吐烦恼。吴佳陪他聊了两个多小时,直至深夜1点,最终打开了小伙儿的心结。后来的几天里,每次看到小战士笑容满面地向她打招呼,吴佳都感到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能多做一点是一点。尽管年代不同,我不用像父亲那样面对枪林弹雨,但牺牲奉献的精神是不变的。”吴佳说。第一次上高原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吴佳曾担心高原反应,向父亲征询意见,吴永强的话让她牢记至今:“你是军人,要服从命令完成任务,要把工作干好。”
今年再上高原驻训,吴佳主动请缨,第一个递交请战书。有战友担心她年近半百,又患有哮喘,身体吃不消,吴佳反驳道:“别人能上我为什么不可以,真到了战场上还分年龄大小吗?”
没有什么比“为边防事业尽一份力”更重要。在海拔超过5300米的高原上,吴佳负责为驻守各个点位的官兵巡诊送药,有时山路崎岖车辆无法通行,巡诊队伍不得不步行前进,吴佳总是走在第一个。
为了更好地保障官兵心理健康,吴佳提出每季度开展一次心理测试,对得分高有问题倾向的官兵提早进行开导疏解。最近一次测试中,一名得分较高的年轻战士拒绝沟通,吴佳耐着性子几次上门拜访,主动谈心,终于劝说他敞开心扉,解决了困惑。
有时看着年轻的战士们,吴佳会想到父亲吴永强。“都是在年纪轻轻的时候,选择为祖国守边疆,作为一名护师更要对他们好。”在吴佳心中,战友像家人,更像自己的孩子,“他们守护祖国,我来守护他们。”
吴佳曾遇到过一位患上高原昏迷症的年轻战士,深夜被紧急送往医疗点,她主动随车陪护。60多公里的山路,担心路途颠簸发生磕碰,吴佳将战士抱在怀中,紧紧护了一路。另一次陪同战士做囊肿手术,吴佳整晚不睡,守在床边陪着小战士。
尽管对战友照顾细致入微,面对女儿曹佳蕊,“吴妈妈”的陪伴却少之又少。曹佳蕊的童年时光大多在托管学校度过,在她的记忆中,每次妈妈回家,皮肤都被晒黑了一点,皱纹更多了一点。
小时候,曹佳蕊也曾抱怨过母亲值班太多,陪她太少。但慢慢地,吴佳口中的部队生活吸引了曹佳蕊,兵哥哥们不惧酷暑严寒拉练、训练的故事让她敬佩不已。母亲被紫外线灼伤的脸颊和皲裂的嘴唇,在曹佳蕊心中变成功勋章的代表。一次偶然的机会,吴佳发现曹佳蕊的铅笔盒中,不知何时多了一张自己穿军装的单人照片。
2015年,吴佳第一次上高原驻训,姥爷吴永强也第一次向家人讲述了自己在高原战斗的故事,正值高三的曹佳蕊感觉“热血一下被点燃了”。这位“军三代”决心接过姥爷、妈妈手中的枪,也成为一名军人。高考填报志愿时,成绩一向不错的她选择放弃一本院校,报考军校。
“我要到边疆去,我要到姥爷和妈妈战斗过的地方去,继承他们的事业和精神。”毕业后,曹佳蕊选择回到新疆军区,成为克拉玛依军分区某营的一名排长。
入学的前一天,吴永强叮嘱曹佳蕊“脚下是戍边前线,身后是万家灯火”,这句话成了曹佳蕊念念不忘的“座右铭”。去年6月,曹佳蕊所在单位接到了选派赴高原协助其他单位工作的任务。得知这一消息后,曹佳蕊立即递交了申请书,成为全营第一个主动请缨的女干部。
“虽然不是像姥爷那样直接参加战斗,但我们的使命感是一样的。国家需要的时候,每一代军人都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曹佳蕊说。
“当知道一个梦寐以求的机会摆在面前时,我当时的激动是难以言说的,唯一的想法就是终于可以学有所用,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在发给吴佳的短信里,曹佳蕊这样写道,“我第一次想不计后果地去需要我的地方,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把自己和国家联系在一起。”
这段话至今被吴佳收藏在手机里。收到消息的第一晚,她因为担心女儿哭了,但随后又感到骄傲,“我培养出了一个好女儿,我也要让她成为好军人。”
半个月前,在康西瓦烈士陵园,从军30年的吴佳带着吴永强的信来到“战友叔叔”们墓前。面对“生在喀喇昆仑为祖国站岗,死在康西瓦为人民放哨”的先辈们,她激动地向他们大声报告:“我是吴永强的女儿,一名现役军人,我的女儿现在也成为了一名军人。有我们驻守边疆,请你们放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陶佳乐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