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联:创立公益组织帮助贫困家庭学子圆求学梦(图)

发布时间:2021-10-13 19:5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8月 | 查看:497次

[object Object]

人物故事:

  周庆联,男,1967年生,宜兴交通产业集团职工。

  一名远在江苏宜兴的公路养护职工,却与千里之外的川黔地区贫困学子相继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条条“涓涓细流”,不断汇聚起社会各界人士的“爱的海洋”;精准实施“一对一”结对助学方式,切实提高公益助学的有效性;坚持十年如一日,甘当寒门学子改变命运“铺路人”……他,就是江苏省宜兴市壹家壹公益社的发起人、江苏省宜兴市交通产业集团的职工周庆联。

  自2011年萌发结对助学爱心并发起创立社会公益组织以来,周庆联和壹家壹公益社的全体爱心人士,情系革命老区,精准扶智扶志,近十年来累计无私捐献助学资金超过1200万元,先后帮助5000多名四川、云南、贵州等革命老区贫困家庭的莘莘学子圆了求学梦,直接受惠群众家庭超过4000户,人数过万,为脱贫攻坚作出了不懈努力;其中有80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子考入了各类高等院校,实现着“知识改变命运”。其中,周庆联个人捐助累计超过150多万元,捐助结对学子36人,有22名学生相继考入复旦大学、北京外交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名院校,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公路养护人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多年来,周庆联先后获得了无锡好人、江苏好人等诸多荣誉称号。由他发起创立的宜兴市壹家壹公益社也先后获评市优秀社会组织、优秀志愿者服务等项目奖。

  推己及人,开启公益之路

  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今年53岁的周庆联,出身在江苏宜兴的一个农民家庭。在他的印象中,年幼时家境贫寒,常常半夜醒来时还能看见他母亲正在赶工挣钱以补贴家庭的忙碌身影。当初因家庭困难,1984年初中毕业后便到当地的一家汽车运输企业学汽车修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调入宜兴市公路管理处工作。早年的家庭贫寒,使他懂得了“只有努力学习知识才能改变贫穷命运”的道理,并在家庭经济条件逐步改善后,开始萌发了公益助学的念头。

  2008年,在四川巴中周庆联结识了爱心助学夫妻——张彦杰夫妇。张彦杰是一位身患癌症的乡村民办教师,夫妻俩坚持爱心助学十多年,先后帮助数千名贫困山区的孩子圆了求学梦,这些都让周庆联感动不已。2011年6月的一天,当他在无意中听闻老同学周盘军正在读高一的女儿,因凑不齐学费等面临失学时,周庆联深有感触、颇为感慨,当即出手相助,并和张彦杰商议后,决定每年资助这个孩子3000元学费,直至其高中毕业。由此,也开启了周庆联的公益之路。

  长途跋涉,力求精准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随着与四川巴中“兔兔爱心家园”、上海“萤火虫”等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人士接触的不断增多,特别是自费深入到川黔地区部分贫困户家中实地走访了解情况后,周庆联爱心助学信念愈发坚定。2011年7月,周庆联在四川巴中的恩阳、柳林镇走访部分贫困户时,了解到有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因家庭困难而面临失学,深为震憾。他不仅自掏腰包给予资助,而且发动身边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亲朋好友,“一对一”结对助学,一起资助那些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2013年,周庆联在助学团队的基础上发起成立了宜兴市壹家壹公益社,主要资助川黔革命老区品学兼优的初高中贫困生。助学以“一对一”结对帮扶为形式,注册社员按每月300元、全年10个月计算的标准,逐月直接汇给受助学生,直至他们高中毕业。多年来,从贵州遵义,到云南绥江,再到四川巴中等地,周庆联每年都要数次自费到革命老区走访了解具体情况,行程数万公里,在革命老区留下了他的爱心足迹。

  好事要办好,善事要善成。在公益助学路上,周庆联和他发起创立的壹家壹公益社始终坚持“精准助学、务求实效”原则,采取“当地学校推荐、公益社初审、实地走访核实”措施,严格规范运作。2011年以来,周庆联自掏腰包,每年利用各种假期时间,赶赴四川、贵州等地的革命老区,在当地有关公益社团和志愿者的帮助下,逐一上门核实每名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四川的一次走访中,为核实受助学生陈何欢的实际情况,周庆联辗转搭乘汽车、摩托车4个多小时,从宜宾市区到达该生家所在的村,后又翻山越岭7小时才到达陈何欢家。近十年来,周庆联的足迹到达了四川、贵州等地的20个县(区),走访里程超过达6万公里,详细掌握了每名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每次走访回来,他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及时整理相关材料,并将具体情况迅速反馈给公益社社员,确保公益助学做到实处、取得实效。

  聚沙成塔,汇聚爱的海洋

  众人搭柴火焰高。随着实地走访的不断深入,周庆联接触了解到当地贫困家庭的孩子也逐渐增多,也深深感到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扩大捐资助学的覆盖面。“每一个贫困家庭背后都有一段心酸故事。但生活的贫穷与困难,给了孩子很多宝贵的品质。与我们这里同龄孩子相比,他们更成熟、孝顺、懂事。我觉得必须做点什么。”山里孩子的朴实,对求学的渴望,以及面临的困难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在尽他所能扩大捐资助学覆盖面的同时,他通过微信、QQ等媒介,把实地了解的有关情况发布出来,发动亲朋好友加入,以帮助更多的寒门学子。周庆联的义举,不仅感染了他身边的亲朋好友,而且也感动了许多素不相识的社会爱心人士,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不断加入壹家壹公益社。截至目前,“壹家壹”注册社员已有220人,并在深圳、南京、无锡等地成立了“壹家壹”公益助学小组,累计直接资助超过1000万元。其中,注册社员张希兰、沈利民分别已累计资助了50名、40名贫困生。

  脱贫攻坚,打通最后一公里悬崖路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金山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其中赛江组和赶金组地属乌江库区偏岩河边上,与毕节市金沙县沅村乡隔河相望,杜家堡渡口是两岸人民生产生活经济往来的交通要道,走小黑桃湾步行悬崖路30分钟即可到达,乘车就需要绕行近30公里。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天然腊梅花,红豆杉等珍贵自然资源,几百亩田地因道路不通而荒废,当地群众守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端着贫困的碗。该村两组目前共36户村民,102人,小部分村民搬迁和外出务工,现留守于这里的多为老弱病残,90岁以上的4人,60岁以上的就有20人,贫困发生率高达70%。修通这段公路,直接受益人数超过100人,间接受益村民组8个1000多人。由于开挖这条路,必须经过一公里多悬崖地形,目前20户贫困边缘户,自行投工投劳,凑资1.5万元启动开挖,险要地段尚差修路资金5万元。当天,宜兴市壹家壹公益社将这笔钱送到村民手上。

  有爱壹家壹,心佑巴中行

  在川黔多年走访学生中,山区很多孩子的重大疾病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因偏远和相对贫困无法得到及时治疗;2021年初周庆联终于联系上南京医科大学附院“心佑”团队;经多次沟通协调,于5月底和“心佑”负责人耿直博士抵达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启动了“有爱壹家壹,心佑巴中行”项目,该项目顺利实施后能免费救治解决多名山区孩子的先心病症,直接服务群众,为提升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效,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扶贫帮困,更要扶志。物质上的帮助及生活上的关怀,可以让孩子们继续学业。但是,周庆联最想给孩子带去的还是求学的希望及努力成长成才的动力。为此,他想出了多种办法,包括坚持写信交流,定期致电询问学习情况,暑寒假实地回访等,帮助他们在人生路上走的更稳、更好。同时,他请公益社每位注册社员与结对贫困生要保持经常性联系,每月通过电话、微信、书信等方式,及时了解结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思想状况,加强沟通,助力他们健康成长。“爱心助学除了送钱送物,更要送爱,要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还要让他们学会珍惜,知道感恩。定期与受助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是我最重要的后续工作。”沟通让双方没有距离。在周庆联的手机里、在抽屉中厚厚一沓信件中,有着孩子们一条条充满温情的话语:“周伯伯,再次郑重地向您说一声谢谢。”“没有您我不可能有机会走出大山。”“周叔叔,这些天李子熟了,有空您一定要来尝尝。”壹家壹公益社社员们的拳拳爱心,也在受资助的寒门学子中引发了可喜可贺的“质变”。孩子们在感恩的同时,接过爱心“接力棒”,不断传递扩散爱心。其中,来自四川宜宾的高春梅,是周庆联结对帮助的第一个孩子。高中毕业后,没有选择上大学的高春梅在周庆联的鼓励下,加入了公益支教的队伍;赵福婧考取北京体育大学的同时加入公益社参加各类公益志愿服务等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如今已年过半百的周庆联,将带着壹家壹公益社的所有成员,秉持一名普通党员初心使命,继续奋发有为,为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尽到最大的努力。

来源:江苏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