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出者爱返,“大眼睛”方能持续发光

发布时间:2021-09-17 11:02 | 来源:钱江晚报 2021年9月15日 A0016版 | 查看:17689次

本报评论员 陈江

说起希望工程,很多人会想到一张海报,想起海报上那双闪闪发光、饱含期盼的大眼睛。

  这是当时年仅8岁的女孩苏明娟的眼睛。1991年,希望工程海报上这张照片一经问世,就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这双清亮纯真的大眼睛便刻在了人们的心头,成为记忆里的一道希望之光。希望工程的意义,捐资助学的精神,都通过这张海报表现无遗。

  这张照片,也彻底改变了“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人生。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在无数爱心人士的帮助和感召下,苏明娟小小年纪就踏上了公益助人的道路。上学时,她帮助其他贫困学生;参加工作后,她把第一笔工资全部捐给希望工程,此后每月捐出收入的一部分;每年,她还拿出1000元资助贫困生,从未间断。

  30年前,她身处逆境;30年后,她涅槃重生。两年前,她设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参与援建了两所希望小学,致力于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

  30年的漫长时光里,苏明娟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一路收获着帮助、掌声和鲜花。她没有迷失,依旧是那个淳朴本分、不卑不亢的“大眼睛”。她身体力行,爱出者爱返,努力将善意和希望传递下去,实现了从受助者到捐赠者的转变。

  8岁时的苏明娟生活在贫困地区,这是她的不幸;因为一双羞怯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被关注,命运发生逆转,这是她的幸运。可以说,公益助学的使命就是苏明娟的福音。得益于全社会的关注、资助,无数失学儿童得以重返校园,圆了求学梦,苏明娟就是其中的一员。苏明娟不仅是希望工程的代言人,也是贫困儿童不屈服于命运、拼搏上进的代言人。

  苏明娟的人生出彩,是公益助学事业推进的必然,也是个体努力的必然。扶贫先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个体命运,更具有塑造人格的力量。故而,我们看到:苏明娟从泥泞中拔出来了,不忘帮助贫苦弱小群体。这一系列义举折射出的价值观,将善意的温暖与家国情怀相呼应,成为时代变迁中一代人视觉里的光亮,托举起这个社会的希望。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把伞”,这是“助学筑梦”时代光影中打动人心的细节。希望这场用爱和奉献筑就的梦,一直延续下去,为更多的“大眼睛”带去希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