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19 21:3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8月19日 07 版 | 查看:1254次
5月26日,火箭军某导弹旅旅长周勇坤(左一)与官兵在发射训练场面对面交流。 刘明松/摄
扫一扫 看视频
盛夏时节,火箭军某导弹旅连续火力突击演练迎来亮剑试锋的最后时刻。天上,卫星过境侦察窥视;空中,电磁迷雾笼罩覆盖;林间,蓝军分队潜伏袭扰……
“中军帐”里,旅长周勇坤坐在指挥席上,紧盯着电子地图上不断变化的战场信息,在多维立体的战场空间里寻找火力突击的发射窗口,打响一场场复杂天候条件下的“导弹战”。
“若为名利计,何必披征衣”
周勇坤的经历颇为传奇,从军28年,他先后在7个旅团战斗过,近10年来先后当过3个团的团长、两个旅的旅长。
2012年3月,上级领导找周勇坤谈话,征求他意见:“勤务团这两年建设有些滑坡,你有没有信心去收拾这个烂摊子?”这可是个“烫手山芋”,周勇坤心里也有点“打鼓”,但他认真地说:“难度肯定有,但越难越需要攻坚,我服从组织的安排。”
周勇坤走马上任后发现,上班铃声响了半天,有人慢悠悠地走进办公楼。下班号还没有吹,有的人提前“溜号”。
“部队建不好,关键是规矩没立起来,就从这儿突破。”周勇坤找到几名常委商量,使出“三板斧”:抓秩序,纠治迟到早退、正课串门聊天等不良现象,划出条条“高压线”;抓训练,人人参训参考,很快实现及格率、优秀率“双提升”;抓奖惩,立起战斗力标准这把“铁尺子”,一批踏实、务实、求实的干部优先得到提拔重用。
短短3个多月,勤务团这块硬骨头被“啃出一排牙印”,全面建设成绩逐渐攀升。就在周勇坤准备实施“接力计划”之时,一纸命令让他成为新组建的保障团团长。
虽然同是团长,这次面临的难题更具挑战性。当时从整个基地物色团长人选,权衡再三,把这副担子又交给了周勇坤。
又是一块硬骨头!周勇坤上任第一周,只看不说;上任第二周,座谈摸底;上任第三周,他找到了“风暴眼”:从严抓作风,从老同志抓起。
这个团官兵不少来自机关直属单位,个别老同志存在“摆资格”等思想。周勇坤先建章立制出台几项举措:大项活动,新老同志都必须参加,实行量化考评;采取绩效式考核,与调职调衔挂钩,“每晋必考”成为“硬杠杠”;值班执勤打破“吃大锅饭”做法,根据工作量实行“按劳定绩”。
几招下来,一些大校率先扛旗冲锋,带动全团官兵奋力奔跑,新组建的保障团发展步入“快车道”,各项建设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
就这样,周勇坤5年内转任3个团的团长,每次都是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有人调侃他说:“只见工作调动,不见职务升迁。”周勇坤很淡定地说:“若为名利计,何必披征衣,喊在嘴上,更要落到行动上。”
2017年3月,全军某新型导弹旅首次组建,周勇坤受命担任旅长,他带着几十个人转战千里,在一张白纸上勾画蓝图。
装备没到位,人才要先行。周勇坤带着官兵编发8类15本专业教材,研制两套仿真训练器材,开发“军事训练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征集“金点子”、召开“诸葛亮会”等凝聚练兵智慧,超常手段培养49名“两长一手”,探索推开模拟苦练、实装精训的路子,开火箭军“不经试训、直接成旅”的先河。
2019年12月的一天,周勇坤从训练场归来,接到一纸任命:担任某旅旅长。这个旅地处军事斗争准备最前沿,常年保持“箭在弦上”的状态,周勇坤二话没说,连夜交接工作,第二天便奔赴新的岗位,开始了新的战斗。
这些年,周勇坤转战南北,与妻子、儿子一家三口分居几地,他知道自己欠这个家的太多,但他更懂得家国天下的道理,他经常给自己打气:“舍家撇亲,带兵打仗,带不出一流的部队,上愧对党的关心培养,下愧对妻儿的默默付出,周勇坤,加油!”
不当“和平官”
从发射排长干到导弹旅长,周勇坤始终战斗在带兵打仗一线,他时时处处对照“懂作战、会指挥、善组训、真抓训”要求锤炼过硬本领,有一个深切体会:“军人血性指数有多高,打赢的把握就有多大。作为指挥员,最大的血性不是把战斗口号喊得震天响,而是在关键时候能够作出正确决策、敢于承担风险。”
那一年,部队组织实弹发射任务,一柄新型“利剑”首次出鞘试锋。就在发射前导弹转载的时候,天气突变,大雨滂沱,瞬间风速直逼临界值。
还能继续操作吗?官兵都很忐忑。一位营长也建议:“旅长,从没遇到这样的天气,要不等等再说?”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周勇坤。他看了看气象数据说:“我们天天反对‘险不练兵’,为啥自己一遇到问题就瞻前顾后?”
指挥车里,周勇坤带着骨干快速分析研判,细化具体方法,斩钉截铁地说:“天候条件虽然临近战标边界,但可以按计划完成转载任务,我来指挥!”
随着他一声令下,吊绳缓缓升起,导弹慢慢离开运弹车,所有人都盯着那枚“长剑”,心悬在了嗓子眼。周勇坤沉着冷静,仔细观察每一个操作细节,稳准严细精确指挥……当导弹稳稳地落在发射架上,在场的官兵不禁鼓起掌来。
有段时间,周勇坤在待战区值班时发现,从官兵宿舍到发射车库房,虽说只有几百米,但紧急集合时太耽误时间。于是,他召集骨干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大家都去过消防队吧?我们值班分队可以借鉴那种布局,一层停车、二层住人,一有情况,下楼即走。”
“这想法也太大胆了吧,战略导弹部队这么多年还没人这样干过。”“消防车里装的是水,发射车载的是导弹,这样布局风险可不小,我看还是算了吧。”有人表示反对。
“大家天天嘴里喊着不当‘和平官’‘和平兵’,为啥一到关键时候就畏首畏尾?”周勇坤说。在这之前,他已经和党委“一班人”统一过思想认识:“实战化的风险,只有领导敢于担在肩上,官兵才能放开手脚。”
那段时间,周勇坤组织专班进行专攻精练,一次次精测细算、一轮轮反复论证,终于尘埃落定,一种全新的战备布局精彩呈现:发射车停在一楼“弹在架上”待战值班,官兵住在二楼全时备战。全新布局后,再次组织无预告拉动,部队集结时间缩短近20分钟。
2020年7月,该旅奉命参加全军重大军事演习。战车列阵,长剑昂首,就在导弹全部进入作战地域之时,上级突然下达命令:组织部分兵力变化发射地域,完成火力突击任务。
跨省远程机动、两区异地指挥、通信应急组网……看似部队“位移”一下,各项准备却千头万绪,距离远、环节多、要求高、风险大,稍有不慎将会影响整个演习。
周勇坤指挥部队上高速路、走国道,钻山沟、穿林海,一路奔袭,千里转进。几天后,发射零日到来。随着一声声“点火”口令,发射号手沉着按下点火按钮,一发发导弹呼啸而起,直刺苍穹。
发射成功后,周勇坤带着官兵复盘战局,一连串数据再次刷新纪录:部队连续鏖战72小时,2次调整发射首区、4次变换发射阵地,准时发射4枚导弹,刷新该旅发射史上多项纪录。
“部队随时保持高状态,接令即打”
当旅长几年,周勇坤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现代战争,从未离我们如此之近!”他心里清楚,从实战化到实战虽说只有“一字之差”,但需要靠纠治和平积弊、铁腕治假治虚来实现。
去年6月,该旅参加某重大军事演练,千人百车仗剑出征。进行敌情分析的时候,负责侦察情报的参谋摊开标绘的战场态势图,清清嗓子陈述敌情。
“等一下!”周勇坤突然叫停,指着地图说,“是不是在这个地域漏标了一个‘敌’攻击性武器?”
“不会吧?旅长,我都看了几遍。”这名参谋说。
“调出早上的‘敌’情会商情况。”大家赶紧对照“敌”情通报,对上百个点位一一核对,果然和周勇坤说的一样。周勇坤的脸沉了下来:“打起仗来,这是要掉脑袋的,是要上军事法庭的!”几名参谋人员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周勇坤沉思了一会儿,当场为作战标图加上两条“铁规矩”:采取清单式标绘,逐项打钩确保没有遗漏;至少两人以上背靠背校核,及时发现和弥补失误。
两个月后的一天,部队采取以普通运输车代替特装车的方式转进作战区开展适应性训练,沿途采集更新战场数据信息。上士钱胜和战友们驾驶着几辆面包车穿梭在南国密林间,一会防空袭隐蔽伪装,一会防小股敌特袭扰,一路迂回转进,一路“敌”情相伴,“顺利”完成了10多个特情课目训练。
凌晨3点多,发射营完成战场适应性训练后,开始组织装备撤收和人员返回,现场督战的周勇坤却说:“行动失败!”
“为什么呀?”官兵面面相觑,大家快速回忆每一个细节,看看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错。
周勇坤指着面包车问:“这个车多长、多宽、多高?”
这句话一出,发射营长立马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他没敢正面回答问题,立即检讨说:“旅长,我们知道错在哪儿了,我们立即重新组织适应性训练。”
周勇坤手里拿着一摞数据信息,严厉地说:“一个面包车还不到发射车的一半长,两种车辆的宽度、重量都相差甚远,这样采集的数据打起仗来敢用吗?训练时弄虚作假挖多大的坑,打起仗来就要用多少血肉之躯去填平!”
第二天,发射营再次找了几辆与发射车“块头”差不多的重型运输车,再战一夜,收获上百个沉甸甸的战场数据。
此后,周勇坤围绕“如何运用运输车增重的方式进行战场环境适应性训练”进行专题研究,并调整昼夜训练比例、加大夜间训练强度、从难设置演训课目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部队作战能力。
有一次,国防大学30名将校军官要到这个旅进行现地教学,观摩作战行动流程演示是个“重头戏”,机关带着发射营反复研究,拿出一套完备的展示方案。
方案报到周勇坤那里,他还没看上几页就严肃地说:“演示不是演戏,各个环节都必须按照实兵实装要求,不能打提前量、不能搞排练,部队随时保持高状态,接令即打。”
演示那天,国防大学的观摩学员刚到现场,只听一声令下,数十台发射车从装备库房开出,模拟占领阵地展开“火力突击”。
发射分队与通信、气象、运输、给养、电子对抗等保障分队在同一作战方案下密切配合,观天候、破敌袭、抗干扰,按照真训、实训、严训、全训的要求展开导弹发射演练。
“中军帐”里,周勇坤带着参谋团队坚守战位、筹划指挥,整个战场情况尽收眼底,一条条指令随电波传到方圆百里的各个点位,打响了一场复杂困难环境下的“导弹战”。
作战行动流程演示完成后,几位国防大学的学员激动地说:“这一课令人印象深刻,让我们热血沸腾,我们都想跟着你们一起上战场!”
李永飞 李兵峰 汪建武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