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鹏:勇于创新的“国际焊工”(图)

发布时间:2021-08-14 19:5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7月 | 查看:476次

KSPI1624872056699.jpg

人物故事:

  李晓鹏,男,汉族,1986年5月15日出生,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焊道上的任何一点瑕疵,对李晓鹏来说,都像是“眼里的沙子”,片刻不能容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让他成为管线焊接的佼佼者。 

  坚守岗位,勤于探索攻难关 

  2015年,李晓鹏在亚马尔项目施工时,涉及大量超低温材料,对焊接技术提出了极大挑战。为了满足低温极寒需求,管线焊接首次采用了满足冲击温度零下50℃的超低温钢焊丝,由于对其性能不熟悉,整个项目的管线焊接合格率骤降到85%。业主对管线焊接技能提出质疑,一度让项目上400多名焊工全部重新取证。为了打破这种僵,李晓鹏经过上百次试验,总结出了一套针对超低温焊丝的有效操作手法。使外方业主转变了对焊接的疑虑,并成功避免了全部焊工重新取证的巨大成本,成功解决了超低温焊丝在海油工程建造业首次使用中的焊接难题。 

  2018年腊月二十四,李晓鹏主动请缨,放弃了春节期间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带领14名同事奔赴万里之外的中东国家——卡塔尔进行海上施工,这是一座30多年的老平台,而且还是生产中的高压气田,平台散发着一股天然气的味道。每天上班他们都要背着重达10多斤的逃生氧气瓶放到现场,因为天然气里含有一种硫化氢的气体,一旦泄露会让人急速窒息,开始焊接前两道口,拍片的结果却令他出乎意料,焊道上出现了大面积气孔缺陷,面对在停产前要完成7个系统的管线焊接工作,确保停产15天内完成新管线与老管线对接完成,工期一天天地逼近,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不仅是在和时间赛跑,更像是在和生命赛跑,李晓鹏和几位有经验的老师傅,通过多年积累的经验,利用对比排除法,反复试验对比,经过30多组试验,最终排查出了问题原因,解决了这项难题。室外50多度的酷热潮湿天气加上密不透风的作业环境,热的实在受不了了就抓一把冰块放在手里降温,环境虽苦但是苦中有甜,最终他和同事扛着高温酷暑克服种种困难,超前完成了7个接入点的管线顺利接入,确保了平台顺利恢复生产,得到了业主的好评。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家措手不及,春节期间他依然选择了坚守岗位,正月逆行而上,奔赴千里外的天津,由塘沽港登船驶往渤海海域到达了蓬莱油田,克服了疫情影响的种种困难按时完成了蓬莱19-3项目的海上安装工作。之后在陵水17-2项目中,浸没泵管线焊接时由于管线壁薄直径较细(18×1.5mm)还要承受480公斤的水压试压,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经过上百组的试验对比最终总结出了一套焊接操作手法及参数选择,将技术操作要领指导传授给了一起焊接的两名同事,最终三人完成了500多道口的焊接任务。 

  创新分享,彰显焊接情怀 

  过硬的技术,让他成为公司多项新材料、新工艺、先进焊接技术的“先行者”。工作之余,他喜欢鼓捣点“新东西”。研制的“移动式埋弧焊管焊机”破解了埋弧焊大管径焊接难题,还完成了“焊接防变形调制装置”和“管件打磨辅助装置”等多项技术革新,累计为各项目节省成本3000多万元。 

  同时,他还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同事。多年来,他累计带徒7名,成功为公司培养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冠军1名,亚军1名,培养技师3名,高级工4名。 

  他十五年来考取了35项国际焊接资质,参加了30余个国内外项目的工艺管线焊接工作。在625镍基复合管、钛合金、超低温钢等特殊材质焊接方面,技能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3年,参加乌克兰国际焊接技能大赛,成为中国海油首个在国外获得冠军的电焊工。在2017年登上了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并接受采访。 

  焊场热泪,彰显家国情怀 

  家庭、工作,有时是让人难以两全的,国企的国外订单,更是和企业的国家的利益、声誉连在一起的。2016年是李晓鹏陪亚马尔项目在青岛场地度过的第二个春节,那年大年初五也正是父亲去世10周年的祭日,为了按时完成项目赶工,他没能回家为父亲烧一炷香,填一把土,作为儿子他感到深深的愧疚。当他从手机视频里看见独自在农村老家守着父亲照片过年的母亲时,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同事们都说他就是一个工作狂,而面对妻女他也感到深深的愧疚,参加工作15载,累计年休假还不到十天,五个春节假期都坚守在施工一线,为了工作放弃了陪伴孩子,作为一名父亲却错过了女儿的成长过程。作为李晓鹏的家属,媳妇也只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老公,你就放心地去工作吧,我永远的支持你,你干好你的工作,我管好咱们的家!”这句话无时不刻都在激励着他怀着满腔热血投入到工作岗位中。

来源:山东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