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14 15:3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7月 | 查看:666次
人物故事:
杜振忠,男,1956年出生,保定市直隶老调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定老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杜振忠和他的直隶老调艺术研究院先后组织开展了100多场戏曲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共走进保定市、雄安新区等30多所学校,每年授课人群达到上千人,让老调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2020年12月9日下午,河北小学,随着一阵急促的戏曲锣鼓点响起,同学们纷纷回到教室,喧闹的校园顿时安静下来。“很多不知道的人都很好奇,但是河北小学就是这么独特,把上下课铃声改为戏曲锣鼓点和老调过门,全国都少见,真是既有创意,又有咱保定特色。”学生家长李娜告诉记者。
提出这一创意想法的,就是保定市直隶老调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定老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杜振忠。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保定老调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杜振忠参与并见证过保定老调最辉煌的时刻。但是今天的他,更看重的是自己“传承人”的身份。利用一切机会,不遗余力传播老调艺术,他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在校园这方文化沃土,撒下老调艺术的种子,并用自己的执着与坚守培育其萌芽、绽放。
设在校园的“戏园”
作为河北小学名誉校长,杜振忠老师每周两次的老调选修课,是很多同学的期待。学校西南角,跨过写着“戏园”二字的园门,河北小学保定老调传承基地便是杜老师上课的地方了。进门两侧墙上卡通风格的戏曲行当脸谱惟妙惟肖,戏曲知识展厅图文并茂,排练厅各种戏曲服装道具一应俱全。
“在家中奉了严亲命……”杜振忠传承室内,一阵稚嫩而又洪亮的老调唱腔伴随着声声清脆的梆子声传来,杜老师的第二课堂开课了。只见十几个同学一字排开,双手叉腰,脚踩丁字步,唱得有模有样;一旁的杜振忠手里拿着枣木梆子,微笑着为同学们打着节奏。
“保定老调传承基地在河北小学成立,学校给了很大的支持,这是对于戏曲的鼓励,也是给我的一份责任。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对于自己爱过的、唱过的保定老调,没有理由不掏心掏肺地传承好。”杜振忠说。
一个年级一个年级传下去
跑场、压腿,基本功加唱段练习,杜老师教得严格,孩子们学得认真。“老调很难唱,但孩子们都很聪明。我们的节目登上过央视戏曲频道、保定春晚的舞台。”说到自己的小徒弟,杜振忠很是自豪。
从对戏曲文化知识、表演技能的学习,到孩子性格的塑造、集体意识的培养,再到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与传承,戏曲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孩子。而这,正是杜振忠推动老调艺术进校园的初心。
五年级的邓梓溪,主攻武生,年龄不大却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演员”了,曾多次跟着杜老师去外地演出。说到以后的理想,邓梓溪说以后想当像杜老师一样的名家。活泼伶俐的王子念,跟杜老师学老调已经三年了,对于老调她说知道这是保定的戏,希望自己初中时候还能跟杜老师学戏。
据了解,这学期,河北小学的老调课堂又招收了一批新同学,三年级30人,四年级30人。杜振忠说:“要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传承下去,让老调的艺术火种永远燃烧着。”
从校园到社会
致力于老调艺术的研究、保护和传承,杜振忠深知只有融入生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老调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结合特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杜振忠把保定老调带进了新市场小学,开设特色课堂。将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目前他和同事已教授传统曲目《潘杨讼》、改编曲目《今天是你的生日》、老调新唱《不忘初心代代传》等课程。作为保定艺术学校常务副校长,杜振忠积极给艺校学生排戏,并参与演出,其中扶贫攻坚戏曲现代剧《山里娃娃城里妈》获得巨大成功,展示了艺校师生良好的艺术素质和精神风貌。
“老调进校园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艺术、地方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是培养观众的一个途径。”据杜振忠介绍,戏曲传承离不开观众,如今因为孩子学习老调,很多家长也开始了解、喜欢上老调,为老调艺术发展营造出积极健康的艺术生态。
从城市到乡村
从保定老调剧团团长位置上退休后,传承老调艺术几乎成为杜振忠生活的全部。从2003年开始推动戏曲进校园,他已记不清教过多少学生了。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从城市到乡村,从课堂到网络,人退心不退,他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老调人。
据统计,近年来杜振忠和他的直隶老调艺术研究院先后组织开展了100多场戏曲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共走进保定市、雄安新区等30多所学校,每年授课人群达到上千人。
传唱剧目、传播剧种、传带新人,杜振忠说自己要干到100岁,让老调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接下来我要继续深层次给同学们说戏,把进校园工作做好,而且工作重点要推到农村去,让农村的孩子们、农村的校园也感受到老调的声腔魅力。”说起未来,他依然激情满怀。
来源:河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