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庆权:保守半个世纪秘密的核试验老兵(图)

发布时间:2021-08-14 10:5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7月 | 查看:720次

DDEN1624952268202.jpg

人物故事:

  陆庆权,男,1937年5月生,中共党员,太仓化工建材厂退休职工。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有力地打破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这是属于一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然而,几乎无人知晓的是,太仓就有一位老人亲身见证和参与了这样的壮举。他就是陆庆权,由于一直牢记组织嘱托,信守承诺,守口如瓶,而不为外人所知。直到2019年,德兴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社区老人时,偶然间发现了陆庆权的三等功奖状,方才揭开了这段尘封的往事。

  不惧艰险,深入核爆中心取样

  1956年8月,陆庆权考入华东化工学院(即今天的华东理工大学),攻读化工机械系化学工程学专业。毕业后,陆庆权被分配到总参谋部某部工作,开始从事与核武器相关的防化研究。1963年,他与在银川工作的爱人结婚了,一直分居两地,一年只有一次探亲假。

  1964年8月的一天,时年27岁的陆庆权接到单位通知,由他率一支4人小队,前往罗布泊执行一项秘密任务。但是对于新婚不久的妻子,他也没有告知。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有限,他们坐了四天四夜的火车。有一天半夜,火车经停银川火车站,所有人员在火车站整休用餐,当时陆庆权的妻子就在咫尺,却不可相见。陆庆权经过两个月的前期准备和实验后,10月16日,陆庆权和队友们在距离爆心数十公里的地方,亲眼见证了中国第一朵蘑菇云的升起。随后的一周时间里,陆庆权与队友们驻扎在外围,收集并研究飞机带回的放射性落下灰样本。

  1965年、1966年,陆庆权又来到罗布泊。这两次,任务更为艰巨。在原子弹爆炸后的第一时间,他与队友们穿好防化服、戴好防化面罩,进入辐射强度最大、也是最危险的爆心开展取样工作,从中心点开始,逐步向外围行进并取样。为了保证安全,在整个取样行动中,防化服不能打开。因此,进入相关区域之后的24小时内,陆庆权与队友们需要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地工作。每次参与行动后,陆庆权的白细胞计数都会减少至常人的三分之一。取样结束回到基地后,陆庆权和队友们还需要日以继夜地开展相关实验工作。1966年,因在核试验中的突出表现,原部队向陆庆权颁发个人三等功奖状。

  深藏功名,为地方发展默默奉献

  1969年,陆庆权转业了。组织上嘱托他回到地方以后,不该说的坚决不说,要为祖国坚守秘密。回到家乡太仓,他先后在太仓布厂和太仓化工建材厂工作。在布厂,陆庆权运用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建立了化验室,研制出了漂染所需颜料的配方。后来,陆庆权又研制出了干燥剂,解决了布厂布料干燥难的问题。没过多久,陆庆权来到了太仓化工建材厂工作。他凭借自己的知识和闯劲,用两年时间,突破技术瓶颈,运用新型复合矿化剂煅烧水泥熟料,生产出可用于桥梁建设的500号、600号早强型水泥,并获得省里批复,一时震动业界。同事们都很好奇,他的这些本事都是哪来的,问到他的时候,陆庆权只是笑笑。他的爱人只知道他曾经在北京的部队工作过,具体做什么的也一无所知。陆庆权把那段辉煌的经历深深地藏在心底,默默地为地方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

  1997年,陆庆权正式从太仓化工建材厂退休,退休后的他也没有闲着,在上海的一家冶金辅料厂工作,从事与化学有关的研究,直至2006年才真正开启自己的老年生活。

  信守秘密,不该说的坚决不说

  从转业到退休再到走入耄耋之年,半个多世纪里,陆庆权始终守口如瓶。2019年,他所在的德兴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退役军人时,偶然间发现了三等功奖状,方才揭开了那段尘封的往事。陆庆权向工作人员回顾了自己在罗布泊的往事,但当涉及到具体的数据、实验的结果时,欲言又止。

  “50多年前罗布泊的日日夜夜,一直在我的记忆里,到今天还是那么清晰。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坚守着‘不该说的坚决不说’的嘱托。现在,很多秘密已不再是秘密,就当是给大家讲一讲过去的故事吧。”陆庆权淡然地说。

  “国家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国家培养了我,我就应该报答。”他始终教育后代要感恩国家的培育,要为国家多作贡献。他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2020年2月4日,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时,陆庆权主动到社区捐款1万元助力抗击疫情。2021年,陆庆权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员和“五老”关爱宣讲员,到学校、机关单位、企业等基层,讲述他的经历和事迹,用亲身感受来引导人们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陆庆权2021年5月荣登“江苏好人榜”,曾获“苏州时代新人”“太仓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来源:江苏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