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从军27载戍守边关显担当 默默奉献做雪域边防“守护神”(图)

发布时间:2021-08-13 10:3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6月 | 查看:3387次


人物故事:

  张伟,男,1994年12月入伍,2000年6月入党,颍泉区周棚街道刘堂社区人。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陆军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历任班长、排长、团政治工作处副主任,现任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人武部政治委员。

  入伍27年来,张伟始终把艰苦当财富,把奉献当追求,顽强地与自然抗争,默默无闻地把报国梦想融入强军建设,把最美青春献给国防事业。

  服兵役期间,他从新疆喀什到和田、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到藏北雪域高原,海拔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空气含氧量越来越少,但他始终坚守“缺氧不缺志、海拔高标准更高”的工作理念,白天爬冰卧雪执勤巡逻刻苦训练,晚上加班加点撰写材料汇报情况,各项工作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亲抓亲为务求实效,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守卫边防的“活地图”和抓建部队的“行家里手”。高寒缺氧恶劣的自然环境、繁重的守防任务导致张伟一身伤痛,心脏二、三尖瓣动脉回流,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减弱,经常性剧烈疼痛;肺部患有严重支气管炎,夜间总是不间断咳嗽失眠;双腿严重风湿,一到下雨阴天不得不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但这一切无法动摇张伟矢志报国的初心使命,毅然义无反顾地扎根高原、戍守边关。

  扎根高原,艰苦不怕吃苦

  张伟从小就有从军的梦想,这来自于军人世家的熏陶——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曾是军人。1994年,张伟终于实现了绿军装的梦,走上了边防一线。红色阿里高原,常年冰峰林立、白雪皑皑,平均海拔4500米,空气稀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在这里徒步行走心肺负担相当平原负重20公斤的小步快跑,地质学家称之为“永冻层”,生物学家称之为“生命禁区”。为促进边境地区和谐稳定经济发展,身处恶劣环境的他,始终叫响“有苦不叫苦、苦中见精神、苦中讲奉献、苦中有作为”,经常深入边境乡村,战狂风、斗雪盲、翻达坂、过峡谷,隐蔽穿梭在冰峰雪岭,风餐露宿在边防一线,渴了就喃一把积雪,饿了就啃两块干馒头、困了就裹着大衣席地而睡,常常天不亮就被冻醒,眉毛胡子结满冰霜,凉水冷饭成为丰盛的“佳肴”,洗脸刷牙成为最大的“奢望”,但越艰苦越能激发他的斗志,每次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站排头、当尖兵,冲在第一线,把危险留给自己、把重担留给自己、把困难留给自己,在茫茫雪海的千里边防线上,始终用真诚服务人民、用背影守护祖国,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之为边防安宁的“守护神”。

  阿里高原山高路险,经常发生狂风、暴雪、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驻地群众生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张伟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每次遇到突发灾情,总是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并立即前出救援。在一次搜寻因暴风雪走失的2名游牧藏民和900多只羊群的突发灾情中,张伟与驻地公安武警紧急出动,由于远离乡镇居民点,连续3天只能风餐露宿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空旷山区。白天冒着八九级的寒风,忍受着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嘴唇上裂出一道道血口;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冰山河谷,时而大雪飘舞,时而冰雹袭击,所带棉衣和睡袋晚上被打湿,白天又被晒干,这样反反复复湿了晒、晒了湿,早已失去了御寒效果,最终在海拔5180多米的达坂另一侧找到了目标,挽救了游牧藏民的财产损失。

  摸爬滚打,勇于刻苦训练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张伟不仅这样认为,更是以刻苦训练付之行动。不论在基层还是在机关,他始终坚持把练执勤本领,练巡逻技能,练战斗血性,作为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必修课,经常自我加压超负荷训练,浑身上下布满摸爬滚打留下的训练伤。2000年,军校战术考核,为快速通过敌人火力封锁区,鼻梁被低桩铁丝网深深刮掉一块,至今仍有一块大黑疤。2012年,为新兵400米障碍示范表演,冒着零下20多度的低温,为展示高难度扑坑动作,直接将双腿硬硬地磕在冰冷的水泥沿上,导致左腿骨裸露,右膝盖严重粉碎性骨折,至今仍不能负重行走和跳跃。2015年,在海拔4380多米的山路上,进行3000米越野测试,以优异成绩第一个冲过终点线,最后因严重高原缺氧,嘴唇发紫,瘫倒在地上……。艰苦的训练锻造了过硬本领,张伟连续19年被评定为军事训练一级或优秀个人。

  戍边爱民,舍小家为大家

  阿里地区基础设施相对简陋,社会依托条件明显不足,张伟尽管身体上经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不适,但始终不忘满腔热情为民服务。多年来,在圆满完成戍边守防任务的同时,他还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重要号召,积极为驻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2015年2月,张伟得知阿里的一户人家只住着一位老人,家中打出的青稞面卖不出去,房子漏雨,被当地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伟便带着部队专项扶贫资金,又自掏腰包补充了部分资金,和几名战友买了板材、沙子、水泥,经过几天连续作业,把老人的房子修好,还给老人买了两只小羊饲养,又想方设法帮老人的青稞面找销路……2019年,老人顺利脱贫。除此之外,张伟还累计帮助驻地游牧藏民修建水渠8500米,捐资助学达桑、白玛等13名贫困学生,帮助8户贫困家庭实现脱贫致富,向弱势人员奉献爱心200余次,累计为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新冠肺炎等重大灾害主动捐款1.18万元,以实际行动积极为党和人民分忧解难,彰显了当代军人爱民助民的情怀。

  有付出必有收获。经过27年的吃苦奉献,张伟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获得嘉奖5次,4次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4次获评优秀机关干部,2次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回顾这些年的军旅生涯,唯一让张伟觉得遗憾的就是多年在外戍边对亲人的亏欠。2003年10月,张伟到喀喇昆仑山区交流代职,年迈的奶奶就病重去世,尽管组织迅速批准其返乡办理后事,可边防一线大雪封山,山高路险,他最终未能实现与奶奶见上最后一面的心愿。2014年11月,母亲突发心肌梗塞与世长辞,由于执行边境紧急任务,他也没能赶回尽孝。事隔2个多月后返家的他,在母亲墓前痛哭一场,自己是张家的儿子,但更是一个保家卫国的男子汉,请母亲在天之灵给予原谅。擦干泪水,张伟又回到了自己热爱坚守的岗位。妻子生育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大出血,可他正在参加联合演习,没能赶上产期照顾。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妻子难产最终不得不剖腹产,因为边情紧张,他也没能请假回去护理。提到这些,他对妻子和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歉疚……

  曾经有位记者问他,“为什么经受那么多苦难,还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驻守边关?”,张伟毅然决然地道出心声:“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既然选择了国防,走上了边关,就要把自己的全部交给部队,扛起卫国戍边的职责使命。

来源:安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