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峰浪谷间永生——追记河南辉县市人武部参谋杨强(图)

发布时间:2010-09-10 00:22 |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2010-09-08 | 查看:1531次

辉县市人武部参谋杨强(中国好人网配图)

  新华网河南频道9月8日电(梅世雄、傅开强、翟耀)8月25日,雨后初晴。成千上万的各界群众和部队官兵挤满了河南省辉县市殡仪馆及馆前广场,人们眼含热泪,沉痛悼念一位7天前生命永远定格于31岁的上尉军官。

   满头白发的李秀娥,今年已86岁。她在家人搀扶下,走了3个多小时山路,出现在送别人群当中。“孩子,你慢些走。”泪水在李秀娥脸上流淌,“俺会记住你的!”

  灵堂前,20多位老人长跪不起,哭声一片:“恩人啊,你是为救我们才走的呀……”

  “英雄啊,我希望孩子成为像你那样的人。”23岁的侯巧慧初为人母,怀抱着刚刚满月的女儿,失声痛哭。

  同一时间,数不清的群众在英雄牺牲地、出生地搭设简易灵堂,敬献鲜花,寄托哀思。

  人们悼念的、缅怀的、呼唤的,是同一人——河南辉县市人武部正连职参谋杨强。

  “我留在这里转移剩下的群众”

  8月18日22时起,辉县市普降暴雨引发特大山洪,600余户群众受困。危急关头,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

  19日零时10分,市人武部部长谢晓东接到市防汛抢险办公室紧急电话通知:“速往市委参加防汛抢险指挥部紧急会议。”

  正在值班的杨强几乎同时得到消息,他找到正要出发的谢晓东:“我是军事科参谋,让其他同志替一下班,我和你一起去。”

  市委书记崔学勇命令人武部快速集结100名民兵突击队员,赶往灾情最重的地方,组织群众疏散。

  “部长,洪洲乡受灾最重,我是上八里乡人,离那里很近,地形熟,我去那里吧!”暴雨中,杨强一头钻进谢晓东的指挥车。

  1时许,谢晓东、杨强等人赶到洪洲乡酒精厂附近。“当时,地处太行山区的石门水库已经泄洪,洪水淹没了酒精厂、乡医院和部分村庄。”谢晓东回忆。

  茫茫雨夜中,受困群众的呼救声不绝于耳。“大家不要慌,我们会把你们安全转移的。”迎着湍急的洪水,谢晓东、杨强率领民兵紧急转移群众。

  “部长,咱俩分头行动吧,我留在这里转移剩下的群众。”当看到酒精厂附近的群众转移得差不多时,杨强对谢晓东建议,“你是指挥员,前方更需要你。”

   谢晓东没有想到,此一别,竟是永别!

  2时30分,受困群众转移完毕,谢晓东在乡政府前集合队伍,准备返回。“清点人数时发现杨强不见了。”

  10分钟后,人们找到了杨强。“他被一块倒塌的墙体死死压住。”首先发现杨强的人武部职工郭拥军回忆。

  3时10分,医生宣布杨强死亡。

  8月21日,杨强被河南省军区追认为革命烈士。

  “他是一名优秀军人”

  “他是一位优秀军人。”杨强生前所在部队营长张云生说。

  2008年2月,正连职已满3年的杨强,被任命为“猛虎”师某摩步团炮兵营三连指导员。

  三连是一个连续4年没达标的后进连队。毕业于解放军沈阳炮兵学院的杨强认为,自己作为连队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他提出“从我做起,人人争先,年底打个翻身仗”的目标。

  杨强事事带头干,用自身形象激励官兵争先创优。在他的带领下,三连当年年底被师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队”。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是杨强任指导员后接受的严峻考验。

  与杨强始终并肩战斗的三连班长刘宝玉回忆说:“在四川青川县白家乡,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指导员5次钻进摇摇欲坠的房屋中,为一位失去3位亲人的老人搬电视、抢粮食。”

  “指导员看到老人孤苦伶仃,家中没什么值钱东西时,就掏出身上所有的517元钱送给了老人。”刘宝玉说。

  2009年7月,杨强带领三连参加“跨越—2009”跨区联合演习。

  “这是连队第一次长时间、远距离、多方式跨区机动。”杨强生前搭档、三连连长赵艳波回忆,他和杨强率领连队干部党员严密组织、精心筹划,高标准完成了机动、攻防等演练课目。连队被集团军评为演习先进连队。

  2010年5月,杨强被交流到人武部。“岗位换了,但杨强的工作标准始终没有变。”市人武部政委郑健说,“在人武部的105天,他处处争先,样样一流。”

  杨强报到时,正值应届大学生预征报名和高中应届生应征对象信息采集。他边学边干,白天深入全县12个乡镇的24所中学,逐一核查信息,晚上继续整理数据。短短一个月,他高质量完成了267名应届大学生和27250名高中生的信息核查。

  入伍10多年,杨强参加了中俄联合军演、汶川抗震救灾、“跨越—2009”演习等一系列重大任务,2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军官”。

  “我们结婚6年,在一起的时间不到1年”

  “我们结婚6年,在一起的时间不到1年。”得知丈夫牺牲后,妻子李小芳几度晕厥。

  2004年6月7日,儿子杨云涵出生时早产。“当时,杨强正在参加重大军演。”李小芳回忆,“我看见别的产妇都有丈夫陪在身边,特别羡慕。”

  杨强第一次见到儿子,还是在儿子出生28天时。“那天,杨强正在离家很近的地方出差,他向领导请了假,回家看了儿子一眼。”李小芳哽咽道,“他在家仅仅呆了十几分钟,又赶回了部队。”

  儿子半岁时,李小芳只能到部队探亲。“抱着孩子,拉着婴儿车和行李箱,中间还要倒两次车,杨强还没时间到车站接俺们娘俩。”嫁给杨强的这些年,李小芳体验了军嫂几乎所有的艰辛。

  2007年9月,杨强从“铁军”师调任离家很近的“猛虎”师。“本以为他离家近了,我们见面的机会就会多了。”李小芳说,没想到,一家三口一年仍然见不了几次面。

  如今,年仅6岁的杨云涵还不知道失去父亲意味着什么。他只是抱住杨强的遗体,对着妈妈不停地哭喊:“我要爸爸。”

  那一刻,李小芳的心都碎了。她至今都难以相信失去挚爱丈夫的现实。“他牺牲的头天晚上,我带着儿子到人武部值班室看他。”李小芳回忆,“19日是他爷爷80岁大寿,他给了我1000元钱,是给爷爷的。他说,他争取请假给爷爷做寿。没想到,这竟成为了他永远无法实现的心愿。”

  采访中,李小芳几度失声痛哭,无法讲述。“我永远忘不了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他说,‘明天,把我换洗的衣服带来。’”

  杨强是家中独子。晚年丧子,给了杨振山、郭清枝夫妇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这对深明大义的夫妇令人十分敬佩。“当兵就意味着牺牲。这样的儿子是我们的骄傲。”杨振山说。(完) (作者:梅世雄、傅开强、翟耀)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广东省深圳市2011-11-06 19:38:21 发表
匿名网友:为中国军人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