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跳水:努力永不停止(图)

发布时间:2021-08-02 09:4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8月02日 04 版 | 查看:1181次

  8月1日,中国选手施廷懋夺得东京奥运会女子三米板单人冠军。视觉中国供图

  想从中国跳水队手里抢金牌很难,想抢女子三米板的金牌更是难上加难,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跳水女皇”高敏首夺女子三米板冠军以来,再也没有外国选手可以在奥运会染指这枚金牌。今天下午,东京奥运会女子三米板决赛,两位30岁的中国老将施廷懋、王涵再次让其余参赛选手只能为铜牌而战。为什么中国跳水这么强,是中国选手天生就是跳水冠军吗?当然不是。施廷懋今天在赛后掩面而泣,她说自己这次夺冠是“十分耕耘一分收获”;而屈居亚军的王涵则回忆,从自己进入中国跳水队的那一天起,就在为奥运冠军而努力,这一等就是18年。

  施廷懋说,自己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冠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这次在东京,收获是一样的,付出的努力却是“十分耕耘”。

  施廷懋在里约夺冠之后陷入了是继续坚持还是激流勇退的矛盾中,一方面是内心对冠军依然渴望、对跳水也有万般不舍,让她不愿意退役;另一方面,伤病袭身、年岁增长导致的训练困难增多,尤其是,每每遇到困难,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瓦解意志——“你已经是奥运冠军了,这么累、这么苦,放弃吧”。施廷懋说,内心这两种意念的角力,在去年一度让她出现了抑郁的症状,竞技状态也直线下滑,她不得不向心理医生求助。

  但是旁人的开导和鼓励都是外力,回过头来看最困难的那段时间,施廷懋感叹:“只有自己内心的力量才能把一个人带出心理层面的困境。”“我慢慢想清楚了,首先自己放不下跳水,我为跳水付出了太多的感情,我热爱着跳水;其次,身边有那么多人为我付出过心血,我也不想让他们的努力白费。无论于己于人,我都不能半途而废。”

  这是一段找回初心、却并不静好的岁月,在施廷懋看来,这段历程对一个人的煎熬、磨炼程度远超循规蹈矩的训练生活,也让她认为自己在东京奥运周期的备战要比里约奥运周期的备战多付出“九分”耕耘。也因此,当今天她以6套高质量的动作完成全部比赛,稳稳获得女子三米板个人项目金牌之后,她罕见地任凭自己的情感奔涌而出,“我平时是一个能很好地压抑自己情感的人,但今天,在那一刻,我只想让情绪释放。”队友王涵急忙上前安抚已经泪如雨下的施廷懋,连王涵都差点忍不住自己的眼泪,“我也想哭,但又告诉自己,还是算了。”

  王涵可能比施廷懋有更充足的理由大哭一场,虽然和施廷懋已经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取了女子三米板双人金牌,但今天的单人项目,她输给了搭档。对于一名中国跳水队运动员来说,从来就不可能对银牌满意,无论夺冠的是谁。说到自己30岁的年龄和基本可以确定这是她最后一届奥运会的判断,王涵说出了自己的“野心”,“今天拿到的是银牌,这不还是有一点点遗憾吗?我还想把这个遗憾弥补上,当然,如果自己的实力真的不行了,或者中国跳水新人辈出,我还是会很识趣地让路。”

  说起来,王涵可比施廷懋的奥运经历坎坷多了。同样是30岁,施廷懋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奥运会,但此次东京奥运会却是王涵的奥运初体验。王涵进国家队的时间其实比施廷懋还早了近10年,“我2003年进国家队的时候,郭姐(郭晶晶)还在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

  那时,看到郭晶晶这样的国家队主力队员紧张地备战奥运,让当时还属中国跳水“苗子”的王涵暗暗立下了也要征战奥运、夺取奥运金牌的志向。但能力、机遇、伤病等种种原因,让王涵在中国跳水队以看客的身份见证了四届奥运会之后,才终于等到了向奥运进发的机会,这一等就是18年。

  王涵说,回忆这18年,任何一次到极点的困难都可以让人放弃,但她一直记得自己当年与师姐郭晶晶曾有过的一次对话。那是2003年的冬训,她看到晚上7点之后,郭晶晶仍在跳水馆练专项技术,“那时郭姐已经在准备第二次参加奥运会了,她作为中国跳水队的主力队员,我以为绝不可能再为了练专项技术练到这么晚。”所以,王涵很好奇地问了郭晶晶原因,郭晶晶的回答让王涵非常震撼,“她说,‘因为我跳得不好’”。“郭姐这样已经备战奥运的队员还有跳得不好的动作吗?”王涵暗自生疑。但那段对话却像一道光一样从此照亮着王涵的跳水之路,她越来越能理解“跳的不好”这句话背后的含义,那就是:努力永不停止。

  本报东京8月1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特派记者 慈鑫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