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30 19:31 | 来源:中工网 2021-07-29 07:25:03 | 查看:4512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钱培坚
黄宝妹,从童工到新中国第一代劳模、再到“七一勋章”获得者,她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位90岁的纺织女工从未停止为社会做贡献,她上短视频平台直播讲课,把劳模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
“七一勋章”颁授词写道:她是新中国纺织工人的优秀代表,为实现全国人民穿好衣的梦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坚持发光发热,是退而不休的老劳模。
在车间里工作了42年
黄宝妹,1931出生于上海,童年过得非常艰辛。1944年,13岁的黄宝妹进入日资裕丰纱厂当童工。每天早晨4点钟就要起床,在纺纱机前照看纱线,腰酸腿疼,手指也常被纱勒出血。童年的遭遇,让她对新中国有更深沉的感情。
上海解放后,黄宝妹把满腔热情投入到积极的生产劳动中。她立足岗位,勤动脑筋、苦心钻研、改进技术,探索出一套“单线巡回、双面照顾、不走回头路”的先进操作法,使看台能力从400个纱锭扩大到800个,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1952年11月,21岁的黄宝妹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53年起,新中国正式拉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这一年,22岁的黄宝妹一人照看800个纱锭,创下全厂纪录(一般工人大约是600个)。她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劳模,8次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回到上海以后,黄宝妹虚心向行业技术标兵学习,带领工人姐妹一起进步,她管理的三纺细纱车间被评为上海市劳模集体,所在的国棉十七厂向新中国贡献了大量优质棉布。
谢晋执导的电影《黄宝妹》,主演正是黄宝妹本人。她也因此成为那个年代的明星偶像,但黄宝妹拒绝走专业演员道路,满怀激情地回到纺织车间。
26岁那年,组织任命黄宝妹当干部,可才几天下来,她便感觉“浑身不舒服”,郑重提出要求回车间。她说:“我是一名普通的女工,纺织业才是我大有作为的行当。”
就这样,黄宝妹一直在车间工作了42年,直到1987年1月光荣退休。她曾先后7次被评为上海市、纺织工业部和全国劳动模范,3次出席国际会议。
退而不休接续奋斗
退休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慕名邀请黄宝妹到石河子市协助筹建棉纺厂。黄宝妹多次来到新疆,从厂房设计到设备购买、从人员挑选到技术培训,兢兢业业,亲力亲为。有人问:“你既不占股又不领工资,为啥要那么辛苦?退休了享享清福吧。”黄宝妹却说:“党员是不退休的,只有不断奋斗,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1994年,黄宝妹看到一些退休劳模经济情况不好,家庭负担重,于是在上海市劳模协会的帮助下,牵头20多位离退休劳模集资成立上海英豪科技实业公司,并亲自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公司成立之初就约定,企业不分红,把利润拿出来帮助有困难的老劳模。大家都亲切地称该公司为“劳模公司”。
2006年回归社区后,黄宝妹发现很多居民工作忙、怕麻烦,导致小区业委会历经3年还建不起来。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挨家挨户做工作。“小区也是家,居委干部只有几个人,不靠大家怎么行?”就像年轻时说服工厂姐妹一样,“黄妈妈”用“绣花”功夫说服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家园建设,小区业委会终于成立了。
之后,黄宝妹还积极配合业委会工作,安装监控探头、灭蚊灯,更换破旧信报箱,拓宽应急通道……小区环境更优美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
向年轻人传递劳模精神
黄宝妹直言自己年纪大了,精力不如以前。“但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就要一直为社会做贡献。党员、劳模是一辈子的事情,我想给年轻人去传递我们的劳模精神,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工作非常重要。”黄宝妹说。
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成立后,黄宝妹积极加入,她和讲师团其他成员一起,秉持“要使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的理念,开展对孩子们的教育。讲师团20余年来为数百万人次的青少年义务举行德育讲座万余场。
“她是最生动、最可信的教材。”听过黄宝妹讲座的人都说,“在她身上,爱国主义是可触摸、可感悟的。”
2016年,杨浦区“金色夕阳”老干部正能量工作室成立,黄宝妹第一时间报名加入。但如何让更多的青年人静下心来倾听并从中获益?如何让更广大的年轻人体会到老一辈眼中视若珍宝的品质?
黄宝妹为之动足脑筋。她紧跟时代潮流,在哔哩哔哩短视频平台“老杨树宣讲汇”直播间当起“网红主播”,向校区、园区、社区的“后浪”们讲述身边的党史,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国家发展,加深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蓝图的理解和领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