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23 19:47 | 来源:中工网 2021-07-23 13:11:00 | 查看:885次
在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里,有一个红色旅游项目——“重走长征路”,依着古河道、渠塘、稻田、柳林等自然条件,第六埠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设计了长4公里的“长征路”。听着“儿童团”小红军的童声朗诵,游客能跟着大部队体验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等10个长征路上的重要节点,这正是郝庆水带着村民职工一起打造的浸入式“红色之旅”。
郝庆水在巡视稻蟹基地
随着“重走长征路”的“大火”,第六埠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子“火”了,郝庆水更忙了,除了每天要接待成百上千的游客以外,还要忙着村里的大事小情。他说,看着眼前的青山绿水,你很难想象三年前的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出门泥土路……2018年,村里换届,郝庆水被委以重任,担任起了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上任不久,村里又组建了天津六埠田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是郝庆水又扛起了公司带头人的大旗。
怎么让村子富起来? 郝庆水绞尽脑汁想对策。“发展是第一要务。首先得挣钱,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郝庆水说。发展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在哪里?那段时间,郝庆水每天都会到三河交汇的地头上溜达一圈,瞅着荒地,想起村里老人讲过,以前第六埠村曾是鱼米之乡,他有了主意。郝庆水把班子成员和公司各部门负责人都叫到地头,说出了在村里实施改造,试种水稻的想法。“十年九涝的荒地怎么变良田啊,你这想法太大胆了。”听了郝庆水的大胆提议,有人提出了异议,但是看到他真挚的眼神、为村集体谋发展的态度,以及有想法有规划的实施方案,大家终于同意让他小面积“试水”。
说干就干。那段时间,从早干到晚。挖渠、筑堤、平整土地,引进稻种,种稻等一系列环节,郝庆水从白天到晚上,一心扑在了水稻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水稻试种成功了。趁热打铁,他又带着大伙儿扩大种植面积,并且套养河蟹,为村集体创收200余万元。
一次,一名跟随老郝巡视完稻蟹基地,检查稻子周期性生长情况的村干部感叹说:“这一趟巡视下来,像走了一次长征。”“长征”两字一出口,让郝庆水的脑子里又冒出了一个新想法。2018年10月,老郝带着开发“重走长征路”项目的提议,与大伙儿展开了座谈,并得到了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
村干部带头、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郝庆水带着大家开始了新一轮的艰苦创业。自2019年6月正式运行以来,“重走长征路”接待了700多个团队,共计4万多人。如今的第六埠村还与多家单位和院校达成了共建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协议,先后被评为“西青区文明旅游示范点”“西青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天津市五星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如今的村子有红有绿、有蟹有田,村居人美,村民腰包鼓了,致富有了新出路。郝庆水说:“我们用三年多的时间,让第六埠村成功摘掉了‘困难村’的帽子,实现了让村子美起来,村民富起来。我还将带着大伙儿继续拼、继续闯,发展好红色旅游产业,打造美丽乡村。”(据《天津工人报》报道 天津工人报记者 孙祎)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