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16 17:00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1 07/10 09:48 | 查看:773次
“七一勋章”获得者刘贵今(6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时任中国驻南非大使刘贵今向南非总统姆贝基递交国书(2001年摄)。
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马卓言)76岁的刘贵今是个“专一”的人,他把近40年的光阴全部投入了一项事业——对非外交。
他前后在非洲常驻17年,为海外中国公民撑起一把把“伞”,为中非友好架起一座座“桥”;为中非合作论坛顺利举办,他三天三夜没合眼;在本该退休“享清福”的年纪,他又一次披挂上阵,出任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
沉甸甸的“七一勋章”挂在胸前,刘贵今既感到兴奋又有些“不安”,“我要再多学一些,多做一点”。
苦中透着“甜”
【从信使开始外交生涯】
1981年,刘贵今在肯尼亚开始了他首段驻外经历。
对于非洲大陆,刘贵今并不陌生。过往的9年间,他的工作就是在外交部和驻非洲各使领馆间传递外交邮包。
上世纪70年代的非洲,条件艰苦、通信手段落后,许多外交人员的家书私信要靠外交邮包传递。“知道我要来,无论飞机到得有多晚,使馆的同事都会熬夜翘首以盼。”刘贵今说,“有的同事孩子考上大学,高兴地要请我吃饭。那时候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驻肯尼亚的5年间,刘贵今只休假回过一次国。和妻子临行前,三岁的儿子哭着要爸爸妈妈;任满回国时,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受条件所限,这种爱别离苦是许多老一辈外交官的共同记忆。
“有时大家只看到西服、领带、鲜花、美酒,外交工作需要的更多是奉献和付出。”刘贵今感慨道。
【惊险一幕+艰辛时光】
“当时,爆炸的中心就像一个陨石坑,周围也被炸出了一些小坑,大大小小的弹壳随处可见。”提起驻外的经历,刘贵今至今仍心有余悸。
1991年,时任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参赞的刘贵今亲身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政权交替。当年5月,门格斯图政权被推翻,门格斯图狂热的支持者们一怒之下点燃了弹药库,一时之间大量的子弹、炮弹、手榴弹到处乱飞。
“使馆的院子里落进来好多炮弹。”刘贵今卧室的窗玻璃被一颗流弹打碎,子弹就掉在了他的枕头旁边,再偏一点就击中头部。
兵荒马乱中,中国援助埃塞俄比亚的专家和许多使馆工作人员撤回国内,刘贵今作为临时代办同其他六七位同事留下来继续工作。食物短缺、断水断电,他和同事都想办法一一克服,反而留下不少“甜蜜”的回忆。
战乱时期肉蛋奶最为紧俏,妻子便托去邻国赴任的同事从家乡辗转带来一些咸鸭蛋。“多亏了老伴,那可真是开了‘荤’了。”
对驻外的艰辛,刘贵今一笑带过。
传承友谊,深化合作
自从踏上非洲的土地、从事对非工作,刘贵今就爱上了这片沃土,从此不离不弃。
【曼德拉“尊贵的客人”】
2002年,新南非首任总统纳尔逊·曼德拉提出希望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共同努力劝阻美国侵略伊拉克。“当时曼德拉正与西北省省长一起吃午饭,看到我来了,他说‘午餐到此结束,我尊贵的客人中国大使来了’。”
在刘贵今的对接下,双方领导人顺利通话。
通话结束后,曼德拉很高兴,与刘贵今聊天。他告诉刘贵今,自己在罗本岛监狱坐牢时,用配给的香烟盒包装纸叠成五星红旗的样子,并在放风时和狱友用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特殊的握手方式庆祝中国国庆。
曼德拉坚信,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对被压迫民族斗争的莫大鼓舞与支持。这份情谊令刘贵今感佩至今。
“中国跟非洲各国同为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这些因素是中非紧密团结的重要原因。”刘贵今说。
【中非关系的新纪元】
2000年10月,中国和非洲国家领导人相聚北京,召开中非合作论坛首届会议,共同开启了中非关系的新纪元。
论坛“呱呱坠地”,离不开刘贵今的辛勤付出。
上个世纪末,国际上有不少对非合作多边机制。中非情谊深厚,成立中非合作论坛是许多非洲国家的共同心愿。
作为时任非洲司司长,调研筹备工作自然而然被交到了刘贵今手中。开会讨论后,刘贵今的第一感受是——困难。中方一开始就不想把这个平台开成“清谈馆”,如何拿出实质性举措成为首个需要突破的难点。
刘贵今和同事们经过反复商讨、设计,最终提出方案——适当减免非洲涉华债务,设立人力资源合作基金,进一步对非开放市场。这一设想很快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在非方的积极推动下,首届论坛会议内容不断走深走实。“谈了三天三夜,三天三夜没睡觉。”最终,首届论坛会议形成机制,确定每三年举办一届部长级会议。
看着自己参与创办的平台从一个“婴儿”成长为英姿焕发、蓬勃向上的“小伙子”,成为引领对非合作的旗帜,刘贵今感慨万千,“这个论坛如今已是硕果累累”。
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
【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2007年,年过花甲、已办完退休手续的刘贵今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命——出任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重点围绕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展开工作。
北京奥运会举办在即,西方一些媒体和政客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利用达尔富尔问题大造舆论,认为中国帮助苏丹开发石油是“助纣为虐”。“这完全是歪曲事实!”刘贵今愤愤不已。
手续一办完,刘贵今就马不停蹄赶往苏丹。面对西方舆论铺天盖地的抹黑和丑化,他一方面选择尽可能多地会见记者,另一方面赶赴有关国家开展斡旋,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会议桌前都留下了刘贵今的身影。
“当时我就抱定一个信念,就是要让外界看到中国的身影,听到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的立场。”刘贵今的努力得到了正义的回音。许多西方秉持客观态度的专家学者纷纷站出来为中国辩护,肯定中国为解决危机发挥的积极作用。
刘贵今还用实际行动化解了多次潜在危机。
国际刑事法院向时任苏丹总统巴希尔发出逮捕令后,苏丹做出了激烈反应,一度要驱赶维和部队和人道主义专家。刘贵今闻讯紧急飞往苏丹多方劝解,避免了冲突爆发。
【永远在路上】
近40年间,刘贵今几乎走遍了非洲。如今虽然退休在家,他还是关心、惦念着非洲。
在他看来,外交既是一份艰巨而光荣的工作,也是一片“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广阔舞台。从事外交工作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严明的纪律和一颗为国奉献的赤子之心。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的知识够用了,要永远觉得自己还缺少点什么,应该再多学习点什么,以更好地代表国家、代表人民完成使命。”这是刘贵今对年轻外交官的殷切嘱托。
谈及个人贡献,他连连摆手:“‘七一勋章’是我们外交战线的集体荣誉,这是我实实在在的一点感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