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著名六大武力营救人质事件

发布时间:2010-09-03 07:45 |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28日 08:35:20 | 查看:2875次

  法国:谈判伪装下的武力

  1994年12月24日上午11时许,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的布迈丁机场,一架法国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车A300型飞机停在停机坪上,乘客开始陆续登机。这架原定于11时15分起飞的飞机突遭4名恐怖分子的劫持。

  劫机者来自一个名为“伊斯兰拯救阵线”武装组织。4名20岁至25岁的年轻人都身穿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的蓝色工作装,胸前佩戴着该公司的证章,一个个挥舞着俄制卡拉尼科夫冲锋枪、手榴弹和匕首,杀气腾腾地高呼口号,机上乘客顿时惊愕。

  飞机被劫持不久,从机舱内传出阵阵枪声,恐怖分子大开杀戒。他们先将一名阿尔及利亚警察枪杀后从行李舱口推出机外,接着又杀死一名越南驻阿使馆的经济参赞。

  到了25日午夜,劫机恐怖分子突然要求飞往巴黎,法国政府立即表示愿意接收飞机,并责成阿政府履行诺言,准许飞机离境。

  26日凌晨2时许,这架在布迈丁机场滞留近40个小时、载有172名人质和4名劫机犯的空中客车开始在跑道上缓缓滑行,继而一跃升空。3时30分,飞机在法国南部马赛机场安全着陆。

  天明后,马赛地区的行政长官和警察局长一方面与劫机分子进行谈判,同时加紧作突袭的准备。时任总理的巴拉迪尔这天上午作出了武力解决的决定。一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法国国家宪兵行动小组的突击队员已到位待命。另外,40名医生、300名消防队员、80辆救护车和两架直升机也来到现场。

  17时15分,40余名特种警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成几个小组同时向飞机的头部、中部和尾部进击。10名突击队员爬上飞机前部舷梯,强行打开机舱门,正与4名恐怖分子相遇。劫机者端起冲锋枪乱射一通,数名警察中弹。替补突击队员随即跟进,向舱内扔入烟幕弹。与此同时,另几支突击小组也打开后舱门,把滑梯放下,因劫机者均在驾驶舱内,突击队员因此未遇抵抗。他们首先开始搭救人质。

  尽管恐怖分子十分凶悍,但终因寡不敌众,先后被全部当场击毙。整个行动持续了20分钟,历时54个小时的特大劫机事件宣告结束。

  秘鲁:创造营救“样板”

  凭借武力营救人质的行动的确不罕见。但被评价为“几近完美、没有缺憾”的行动却少之又少。不过,1997年4月秘鲁军队解救72名日本人质的突袭行动确实获得了美国《纽约时报》的如此最高评价。

  1996年12月18日晚,日本驻秘鲁大使官邸正在举行日本天皇诞辰庆祝活动时突然被一伙武装分子占领,秘鲁政界要人和一些国家使节等400余人被“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扣作人质。之后,该组织武装人员多次要求释放460名被关在监牢里的战友作为人质交换条件,但秘鲁政府拒绝满足这一要求。

  双方僵持数月之久,武装人员先后释放了300余名人质,但秘鲁政府始终没有让步。

  1997年4月22日当地时间15时27分,秘鲁军队和特种警察部队共约200多名士兵,在时任秘鲁总统藤森的亲自指挥下,冲入日本驻秘鲁大使馆。一场持续了126天的恶劣人质劫持事件,在38分钟内得到彻底解决。

  美国前国务院官员保罗·布雷默说:“我认为这次行动非常了不起——堪称样板。我认为这里的经验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拖延谈判时间是有利的,它使恐怖分子心烦,希望有一条出路。但是最终你必须准备使用武力。”

  美国:武力未果终靠谈判

  1980年4月25日,美国华盛顿白宫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任白宫新闻秘书的科林·鲍威尔宣读了美国政府的一则声明,宣布美国为营救被扣留在伊朗的美国人质而进行的一次军事行动“彻底失败”。

  人质事件发生在1979年2月霍梅尼领导人民推翻巴列维国王的统治、建立伊朗伊期兰共和国之后。霍梅尼对美国过去一直支持伊朗前国王、并让他在1979年10月22日赴美治病十分不满。扣留美国人质的学生要求美国引渡前国王。

  人质事件发生后,美国驱逐了183名伊朗外交官和不符合手续在美国居住的伊朗学生,并宣布停止进口伊朗石油,冻结伊朗在美国的资产。与此同时,美国还派遣大量军舰进驻印度洋和海湾。

  1980年4月7日,美国宣布与伊朗断交。接着于4月22日进行一次代号为“蓝光”的武装营救人质行动。依照美国方面的说法,这一营救行动在实施时,因飞机在伊朗境内遇到沙暴天气“发生故障”而流产。

  此次武力营救的失败促成了随后的美伊谈判。当年7月,巴列维国王在埃及病逝后不久,霍梅尼于9月12日首次提出释放美国人质的4个条件,其中包括把已故国王的财产归还伊朗和美国保证不从政治或军事层面干涉伊朗内政。

  1980年9月的两伊战争以及同年11月美国副国务卿与阿尔及利亚外长的会谈直接引出了1981年美伊协议的达成。美国人质随后获释。

  俄罗斯:莫斯科“文化宫之战”

  2002年10月23日晚9时左右,在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演出厅内,风靡一时的音乐剧《东北风》刚上演到第二幕。突然,四、五十名持枪匪徒闯入大楼,一名蒙面匪徒冲上舞台,对空中鸣枪,宣布文化宫被占领,所有人都被扣为人质。还沉浸在剧情中的观众,还未来得及反应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人质遭劫持进入第4天,清晨6时23分,就在向文化宫注入催眠气体近一小时,特种部队官兵突破文化宫的玻璃外墙,7分钟后冲入大厅,随即打死醒着的恐怖分子。一些已经昏倒的恐怖分子也被当场处决,包括腰间绑着炸药的女劫匪。

  文化宫其它房间的枪战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其间,一些人质试图逃走,被守在出口的车臣人打死打伤。恐怖分子头目、27岁的指挥官莫夫萨尔·巴拉耶夫在二层的配餐间被炸死。

  与此同时,警方在文化宫周围及莫斯科其它地区逮捕了30名“同伙”。正午过后,据初步估计,在这次行动中共有90多名人质和50名劫匪丧生,特种部队官兵无一伤亡。

  德国慕尼黑:奥运五环下的枪战

  第二十届夏季奥运会于1972年8月26日在当时西德的慕尼黑开幕。122个国家和地区的7153名运动员参加了205个小项的比赛。

  当年的9月5日凌晨,8名巴勒斯坦“黑色九月”组织武装人员入侵慕尼黑奥运村。他们强行闯入以色列代表团的住所,当场打死了包括一名以色列举重教练在内的两名以色列人,并把其余9名以色列运动员扣为人质,要挟以色列政府释放他们扣押的被控从事恐怖活动的200多名巴勒斯坦人。

  随后,该组织给慕尼黑警察局发送恐吓信,并要求西德向以色列转达他们释放巴勒斯坦人的要求。面对这一突发事件,西德警方决定发动突然袭击。

  经过数日的谈判,西德当局同意武装人员和人质乘用直升机飞往一处空军基地,并从那里离开西德。但在幕后,空军基地四面的黑暗角落里早已布满了狙击手。当第一批人走下第一架飞机时,枪声响起,手榴弹也随之爆炸。

  激战之中,8名恐怖分子中的5人被击毙,3名被擒。但在交火过程中恐怖分子炸毁了直升机,并开枪打死了全部的9名人质,另有一名联邦德国警察在冲突中遇难。(来源:军事文摘)

  反劫机行动最短纪录:以色列90秒解救人质无死亡

  1972年5月8日,比利时航空公司571次航班的波音707客机,满载着99名乘客和10名机组人员,从布鲁塞尔机场呼啸而起。机舱内,乘客们在安静地休息或愉快地交谈,空中小姐忙碌地给大家送来饮料和茶点。这次航班的终点是以色列的首都特拉维夫。

  下午,571次航班正飞越南斯拉夫上空时,两名阿拉伯男人站起来,大步闯进驾驶室。未等机长雷维作出任何反应,一支冰冷的手枪已经对准了他的前额。一个长相粗野的名叫 阿布·萨尼那的劫机者逼迫机长雷维向舱内喊话。两分钟后,客舱扩音器内响起了雷维机长低沉的声音:“女士们,先生们,飞机上有我们的朋友光顾,两男两女,随身携带枪支和炸弹。他们要求本次班机在特拉维夫的洛特机场降落,我们已经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机舱内一阵骚动,乘客们个个目瞪口呆,面如土色,被突如其来的横祸吓得不知所措。劫机犯自称是巴勒斯坦“黑九月”组织的成员,劫机的目的是要求以色列当局释放被关押的他们组织的成员。如果以色列不答应这一要求,他们将把飞机和乘客一起送上西天。

  阿布·萨尼那是有名的“劫机专家”,4年前就指挥了一次劫机行动,将一架以航班机劫往阿尔及利亚,迫使以色列政府释放了一些被囚的“法塔赫”成员。三个月前,他又劫持了一架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班机,逼迫联邦德国政府花费了500万美元的赎金。这次劫机是这位“专家”指挥的第三次行动。这次他决定来一次更刺激的——不将飞机劫往阿拉伯国家,而是命令飞机飞往以色列首都的机场降落。

  飞机上还有他的三个同伙,一男两女。在萨尼那控制驾驶舱的同时,其余三人分别占据了飞机上的要害位置,并控制了乘客。他们收缴了机上所有人质的护照,从99名人质中找出了67名犹太人。他们将犹太人赶到飞机后舱看管起来,而其他人则坐在前排。

  雷维机长立即叫通了洛特机场(即现在的本·古里安机场)的指挥塔,把劫机一事告诉了他们。指挥塔马上同意571班机紧急降落。在指挥塔引导下,客机平稳地着陆,缓缓向停机坪滑去。此时,夕阳已经落山,夜幕悄悄降临在充满恐怖气氛的机场。

  洛特机场早已进入紧急戒备状态,全副武装的士兵将跑道团团围住。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运输部长佩雷斯、总参谋长埃拉扎尔、空军司令霍德等火速赶到现场,开始同劫机犯进行交涉。与此同时,从塔台到总理梅厄夫人的办公室也架起了军用直通电话线。以色列领导人决定绝对不向恐怖分子妥协。达扬等人采取的反劫机方案是:首先让飞机无法起飞,然后尽量拖延时间,等各方面准备好后,在合适的时机发动突袭。

  劫机者用无线电宣读被以色列政府关押的170人的名单,要求以色列政府立即恢复他们的自由;同时要求给飞机加满油,让他们安全飞到开罗。劫机者把最后期限定在9日5时30分,声称时间一到,就立即引爆飞机。

  以色列政府马上同意给飞机加油。几名机械师走近571班机,但他们并不是真的给飞机加油,而是把油箱内剩余的汽油全部放空,并且还在飞机前轮钉进了钉子,放掉了轮胎里的气。

  夜深以后,劫机者好像觉察出事情有点不大对头,他们立即在飞机上安装了定时炸弹。机长雷维急中生智,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同劫机者聊起天来。几个人天南海北侃侃而谈,从飞机的设计制造,到好莱坞的脱衣舞星,从世界生态平衡到美容化妆品的奇效,谈得颇为投机。劫机者的情绪慢慢地稳定下来,他们打消了马上炸毁飞机的念头,平静地等待着预定时刻的到来。

  在机长与劫机者周旋的同时,武力营救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着。18名枪法精湛的伞兵突击队员已赶到机场集结。在距劫持飞机几百米的一座机库里,恰好有一架正在检修的波音707客机,突击队员们利用这架飞机进行模拟训练。突击队员们身着白色的机械师服装,手持高精度手枪和匕首,认真熟悉每个劫机者的相貌特征,以保证在刹那之间能一眼认出他们。突击队员们接受的任务是:必须在一分半钟内结束战斗,并且不得有重大人员伤亡。这是何等艰巨和苛刻的要求啊!

  凌晨3点,有人向达扬提出一条妙计,那就是让劫机者相信他们的同伴已经被释放,从而放松警惕,突击队员可趁机采取攻势。达扬立刻采纳了这一建议。他找来一些会阿拉伯语的士兵,假扮成被释放的囚犯,并排站在机场大楼的窗边,故意让劫机者看到这个场面。然后,用牵引车把571次班机拖到跑道起飞位置,告诉劫机者,将把获释者送上飞机,让他们一起飞往开罗。一个身穿囚服的以色列士兵,用纯正的阿拉伯语向571班机播音后,劫机者异常兴奋,他们互相拥抱,以为以色列当局真的做出了让步。

  天色将明,营救工作已到最后关头。正巧此时,劫机者要求提供早点。行动的时机终于到了。18名突击队员马上分乘两辆汽车,打着运送获释者和检修机器的幌子,紧紧跟随在红十字会的送饭车后面接近了飞机。

  两辆汽车缓缓地靠近了机舱口,突击队员们突然从车上一跃而出,冲进机舱,他们用希伯来语大喊一声:“卧倒!”大部分以色列人质本能地躺倒。而2名男劫机者还没做出任何反应,便被一串串火舌击中,一命呜呼。一名女劫机者也身负重伤。另一名女劫机者一面高喊:“不要打了,我投降!”立即被突击队员按倒在地。整个战斗仅用了90秒钟便告结束,创下了反劫机行动中时间最短的纪录。

  战斗中有6名乘客和2名突击队员不幸受伤。2名女劫机犯最终被判终身监禁(以色列没有死刑)。

  这场惊心动魄的反劫机事件很快传遍世界。50岁的机长雷维在这次事件中立下了特殊功劳。雷维是英国人,具有丰富的飞行经验。他在突发事件中,不惊不慌,反应自如,竭力保住了人质和飞机的安全。事后,以色列政府专门为他举行盛大的慰劳宴会,以示褒奖。(来源:凤凰网历史 本文摘自:《总统车队突然爆炸——国际反恐故事集》,出版:少年儿童出版社)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