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06 17:19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7月06日 02 版 | 查看:674次
被誉为“中国刑警之魂”的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崔道植获颁党内最高荣誉奖章“七一勋章”。87岁的他面容清瘦,满头银发,穿着上世纪80年代的老警服,腰杆笔直地走上人民大会堂授勋台,格外引人注目。
“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获颁这枚宝贵勋章,我的心情特别激动。今天我们国家的和平稳定、人民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党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磨难与挑战,风雨兼程,换来了盛世太平,向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党致敬!”他感慨地说。
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崔道植一路走来,成就了中国刑警的传奇。
作为公安部首批特邀刑侦专家,从警60多年来,崔道植检验鉴定7000余件痕迹物证,参与办理1200余起重特大案件疑难痕迹检验鉴定,无一差错。他研发现场痕迹物证图像处理、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他退休27年,却退而不休,在一起起惊天大案的破获背后留下无言身影。
1996年至1997年,北京、新疆连续发生袭军袭警案件,公安部以新疆为主战场,全力展开侦破。案件侦办的突破点确定为以弹定枪,寻枪找人。1997年,63岁的崔道植临危受命,奔赴新疆开展侦查。“去了以后,北京的弹壳、弹头和新疆现场的弹壳、弹头都拿来了,我连续看了三天两夜。”凭借丰富经验,崔道植判断出北京和新疆作案现场留下的几枚弹壳均由同一把“六一式”步枪射出,这个被很多人忽视的微小痕迹,成为相距3000多公里的两地枪击案并案调查的重要依据,直接推动案犯落网。
大案要案的侦破往往会因证据不足而陷入僵局,而崔道植的痕迹检验工作却总能拨开迷雾。作为中国最早研究枪弹痕迹鉴定的专家之一,发现与辨别纤如发丝的弹痕是崔道植的独门绝技,这源于他无数次辨枪识弹练就的不凡功力。
弹痕追凶,常人看来毫无差别的微小痕迹,在崔道植眼中却有见微知著的大学问,不同的犯罪现场,分别有不同的痕迹“表情”。崔道植的神奇之处在于,他能够精准捕捉犯罪现场绝无雷同的“表情”,它可能是枪弹痕迹,也可能是一个足迹、半枚指纹或一个咬痕,透过对这些痕迹“表情”的分析,崔道植能准确还原现场作案过程,进而圈定犯罪嫌疑人。每完成一项痕迹鉴定,崔道植都会在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在中国刑事技术侦查领域,他的签名意味着专业、权威,代表着一种能被信赖的技术标准,“我做的每一份检验鉴定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张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沈阳运钞车抢劫案”“郑州持枪抢劫案”……这些重大案件侦破最为关键的时间节点,正是崔道植从一个个不眠之夜中发现的细小痕迹,为破案提供了重要线索和证据。
2016年发生的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震惊全国,当时已82岁高龄的崔道植,乘火车赶赴案发现场,他进行的指纹同一认定,对积案侦查发挥作用。84岁时,他还受公安部指派飞往云南执行一项疑难枪弹痕迹鉴定任务。
一路走来,崔道植这位老刑警有着不变的执着与坚定。1934年6月,崔道植出生在一个贫困的朝鲜族家庭。1951年,17岁的崔道植放弃保送高中的机会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955年,他转业到黑龙江省公安厅,成为我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也是当时黑龙江省公安厅唯一的刑侦技术人员。其后,崔道植一直穿梭在各个案件现场、鉴定实验室。1994年6月,崔道植退休后被黑龙江省公安厅返聘;1999年,他又被公安部聘为“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
“几十年当中,工作是很枯燥,也很累,但每到现场发现了一个痕迹,一个物证,或者有更多的发现,就很高兴,非常兴奋,经过鉴定,那就更有成就感了。”至今,崔道植仍奋战在刑侦一线,刑侦生涯跨越60年,他在工作上的急脾气始终没改,只要任务来了,他就进入忘我工作的状态。年龄对他来说似乎从来不是障碍,年近九旬的崔道植仍反复申请重返工作现场:“很多案子不到案发现场勘查是不行的。单纯这样通过检材做鉴定是不行的。”
为了做好中国刑侦领域痕迹检验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崔道植收徒传艺,定期到各地培训授课,他侦破的案件、在痕迹检验方面的技术和发明,成为公安警校课堂上的经典案例,他还将自己参与办理案件的现场资料、经典案例整理成PPT,分享给年轻民警。
崔道植的“警察之家”有着割舍不断的刑警情缘。他的3个儿子都是刑警,小儿子崔英滨子承父业,也从事刑事技术工作。在经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中,崔英滨感受到了父亲的信仰力量,在追赶父亲的道路上,他渐渐成了父亲那样的人。
“我的一生,都是听从党的安排。”听党话,跟党走,完成好党交给的每一项任务,成为崔道植一生的执着信念和精神力量。崔道植父母早亡,他说自己是“党养大的孩子”,只要国家需要,一声召唤,他将立即起身。在崔道植心中,坚定的信仰和永恒的初心使命成为不竭的源动力,能排除一切阻力,克服一切困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晓东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