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29 15:0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5月24日 | 查看:636次
人物故事:
余丙华,197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董家河村人。2014年,时年40岁的余丙华放弃百万年薪的优越工作,卖掉自家3台挖掘机,回村担任村委会主任,2018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一人、急难险重身先士卒、黄柏河流域治理任务艰巨,余丙华带着满腔热忱,一心扎根海拔1900多米的董家河村,为民办实事解难事。2020年11月3日上午9时,余丙华在入户开展低保核查时,不幸被山上滚石砸伤,因公殉职,年仅46岁。2020年12月,中共宜昌市委作出向余丙华同志学习的决定,追授余丙华为“宜昌市优秀共产党员”。他的感人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新社、湖北日报等中省媒体广泛报道,先后获评“荆楚楷模”“宜昌楷模”。2021年1月余丙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条承载梦想的道路
董家河村位于夷陵区西北部,山大谷深,最高海拔1930米。全村通组公路达100%,通户公路达95%,但淹水淌、孙家墩28户村民仍然不通公路。
村民苦于交通不便,生活用品只能肩挑背扛带回家里,自家产的板栗、杜仲收成喜人,却无法运出去销售。修路,成为几代村民的梦想。
“山上的贫困户住的还是土坯房,路也不通,脱贫奔小康,一户都不能掉啊。”2014年,余丙华辞掉百万年薪的工作,回村当起了村主任。上任时,他对1700多个村民郑重承诺。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我们都计划着,把土房子推掉,盖个小洋楼,到时候再建个车库,车可以开到自己家里。”孙友兵说,村民们都在为以后的好日子谋划着。
跑手续、筹资金、勘线路,协调村民、组织施工……为修路的事,余丙华开着私家车到区里、跑宜昌、赴省城,却从没在村里报销一滴汽油费、一分钱差旅费。
“管九路(管家河至保康九路寨)是一条转型路、致富路,丙华谋划这条路,是为董家河村的转型发展做准备。”董家河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发智告诉记者,管九路从木匠沟到淹水淌,全长8.6公里,修通后,将解决孙家墩和淹水淌28户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并打开通往襄阳市保康县旅游景区九路寨的山门。“丙华说,他希望村民有天也能吃到旅游饭。”
2018年10月7日,管九路开工,余丙华在日记上写道:修路的困难一个个被攻下,住在山上的乡亲们终于看到希望了。
为了尽早把路修通,余丙华经常趁着周末到现场察看修路情况。“每次都是一顶草帽、一桶泡面、一杯水,一大早就上山了,一待就是一天。”孙友兵看着晒得黢黑的余丙华,心疼地问他为什么每次要亲自来看。余丙华说:“百姓们都盼着把路修通,修路难度太大了,我看着放心些。”
一张无人知晓的欠条
余丙华因公殉职后,女儿熊之余在他的办公室清理遗物时,发现一张欠条:张官艳向余主任(余丙华)10月11号借现金1万元整。
陈发智说,借据落款只有借款人签名,没有借款日期,那是张官艳急需用钱,过后补的欠条。
张官艳是董家河村四组的贫困户,据她回忆,2016年4月,丈夫董国兵因肝病急需住院治疗,借尽亲戚朋友,仍差1万元缺口。
那天,余丙华上门查看春播情况,发现张官艳愁眉不展,反复询问才知事情真相。他二话不说,拿起手机就给张官艳卡上转了一万元现金。
“他当时欠条都不让打,说还得上还,还不上就算了。”张官艳说,四年多来,余丙华从来没有向她提起过还款的事,每次见面都是问病情好了没,还差不差钱,“亲人都做不到的事,余书记做到了”。
在董家河村,得到过余丙华帮助的村民有很多很多。贫困户孙年会的两间房屋和一生积蓄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余丙华第一时间为他送去生活用品,甚至为他新建房屋当起了小工;孙家墩14户村民的入户电杆被雪压断,他带头扛电杆顶风冒雪上山架设电杆;贫困户喂的猪崽患病死了,他自掏腰包跑到数十公里的地方买了猪崽,送到贫困户家中……
“爸爸平时不爱言语,在家里从不说工作上的事,也很少听到他说帮助了谁。”熊之余说,许多事情都是父亲去世后,她才慢慢了解到的;父亲不仅用勤劳的双手撑起小家,还用他的大爱和无私,撑起了我们这个乡村的希望。
一个一心为民的书记
“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希望全村百姓过得都比我好些。”余丙华的妻子熊东升告诉记者,在回村任职之前,余丙华是一家工贸公司项目部的经理,自己还有3台挖掘机,每年收入有百余万元。当村委找到余丙华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回村做主任的要求。“我当时不理解,觉得在村里工作吃力不讨好,跟他也吵过。但他用这句话说服了我。”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在什么方面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这是余丙华在2018年的一本工作笔记里写下的一段话。
“我们村是磷矿富集区,村集体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经营管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任务较重,牵扯到方方面面的矛盾有很多。”陈发智说,余丙华却用他的赤诚之心打动了老百姓。余丙华殉职后,数千名村民自发前往余丙华家中,只希望再看他一眼。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里“底子”厚起来,余丙华瞄准矿企产业链,另辟蹊径创新发展。2017年,村里的加油站投入运营,年销油量近3000吨,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
为了让村民获得更多福利,2016年7月,余丙华带领董家河村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盘活了农村长期沉睡的资源,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如今,村里实现了家家分红,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
一心为民,聚沙成塔。在余丙华的带领下,董家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13671元,增长到2019年的20940元;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的80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1100万元;每年为村民发放年终福利140万余元,全村46户135名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扶贫路修通了,集体经济强了,村民腰包鼓了……余丙华日记上的心愿,正在一个个变成现实。
来源:湖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