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29 14:2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5月24日 | 查看:863次
人物故事:
何家枝,女,汉族,196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党总支书记;周端彬,男,汉族,197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村委会主任。
201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深入大湾村走访村民,同老区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从此,何家枝、周端彬带领村两委人员,带着总书记的嘱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拓新路、搬新居、建茶厂,发展乡村旅游等等一系列惠民利民的举措,让大湾村走出了一条“稳定脱贫奔小康、绿色减贫促振兴”的新路,截至2020年底,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由过去长期空白达到2020年的143 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7120元增至2020年14456元。2021年2月25日,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代表大湾村两委和全体大湾人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大湾村地处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这片贫瘠的土地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大湾村曾是金寨县7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707人,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20%,是金寨县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深入大湾村走访村民,同老区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何家枝、周端彬带领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产业脱贫作为“村出列、户脱贫”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基层党建示范、脱贫攻坚示范、乡村振兴示范,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相映”的“稳定脱贫奔小康、绿色减贫促振兴”的新路。
贫困户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何家枝不大善于言谈,但做起事来有板有眼。在大湾任村党总支书记,她24小时开机,贫困户的事时时放在心上。
贫困户汪能熙家是个特殊家庭,他2002年骑自行车卖茶叶不慎摔伤,大脑受损,右手、右腿偏瘫,妻子因脑膜炎后遗症双腿膝盖骨变形,不能直立行走,至今已有32年。汪能熙家在各项扶贫政策的帮扶下脱了贫,但妻子的病情总让他愁眉不展。
2018年10月30日,在何家枝的积极协调下,金寨残联和县中医院共同引荐汪能熙的妻子郝书平前往北京博爱医院实施双腿膝盖骨手术,医疗费用70余万元全部免除。主治医生曲铁兵教授还亲自来到大湾前往其家中探视,现场指导康复治疗。现在,郝书平借助辅助器具已经能站立起来。她逢人就说共产党好,何书记比亲人还亲。
周益政是大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4人生活,周益政外出务工,其妻子在家务农带儿子、女儿上学,家中收入低,2020年初为帮助周益政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村主任周端彬多次到户动员其发展产业并帮助购买两头猪苗让其饲养,承诺帮助销售猪肉,等生猪出栏后再给猪苗钱,生猪出栏后,周端彬多方联系,猪肉很快销售一空,2020年仅生猪一项他家就增收了1万多元。
汪德忠,家中5人生活,乱沟组人,家住在海拔600多米的山头上,居住危房、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家人,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汪德忠户也在大湾村的搬迁名单中,由于一家人长期住在山上加上信息闭塞等原因汪德忠户一直不愿搬迁,周端彬知道后多次上门动员搬迁、做其思想工作、宣传金寨县的搬迁政策及后期帮扶措施,并帮其办理相关手续,帮助家庭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汪德忠户于2018年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顺利脱贫。
在大湾村,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贫困户陈泽申之前养过黑羊,何家枝、周端彬和村“两委”班子商议,又为他提供了两个辅助性公益岗位——每天早上花两个小时干“美丽乡村保洁员”,打扫村道卫生,同时到村茶厂做保洁服务,这样每个月增加了好几百元的收入。
贫困户汪能保老两口都身患疾病,要长期吃药。虽然老两口看病报销比例可达90%,但怎样给这对贫困老人增加收入?经村里研究,何家枝给他们安排了保洁员工作。汪能保说,如今他家里4.6亩茶园一年流转收入2300元,光伏发电入股每年分红3000元,当保洁员一年挣2400元,一年再养上两头猪,这日子感觉越来越有奔头了。
平时在村里,何家枝不是在开会,就是在群众的家中解决问题。她承认压力有点大,担心事情做不好,影响群众奔小康,降低党的威信。她笑着说,现在人还未老,倒有点强迫症了。
把村集体做大做强才是长久之计
“过去,老百姓住在低矮潮湿的土瓦房里,以砍柴卖树维持生计。全村没一条像样的道路,就连亲戚也不愿意来往走动。”土生土长的大湾人何家枝想着,把村集体做大做强才是长久之计。改善基础设施,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大湾脱贫的首要任务。
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帮扶下,何家枝、周端彬带着村“两委”一班人共同努力,一个一个项目实施。2014年以来,大湾村对之前路面较窄的道路实施“扩面延伸”,修建了5座桥,铺成了47公里水泥路。实施集中供水和高位引水工程,解决全村饮水问题。随着来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修建了几处停车场。文体活动广场、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跟进。
如今的大湾村,青山绿水环抱,白云山霭缭绕,幢幢小楼错落有致,各地游人络绎不绝。全村交通路网布局合理,实现了道路硬化全覆盖,自来水覆盖率达到100%,生活用电实现户户通。4G信号全覆盖,并在安徽省内率先实现开通5G信号。新建的村卫生室、幼儿园让大山里的人家享受着城里人的生活。
茶产业是大湾村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特色产业。村里对1000亩老茶园进行改造提升,新建标准化茶叶基地1000亩,采取“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市级龙头企业安徽蝠牌生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茶叶深加工上做文章;通过提供茶园管理、茶叶采摘、炒制加工等就业岗位,实现群众户均年增收1000元。现在,全村公益性工作岗位增加到92个,具备条件的贫困户实现一户一岗,达到稳定就业,户均年增收6000元。
大湾村紧邻马鬃岭风景区,仅大湾境内就有十二檀、狮子岩、云台山、汪氏祠堂、百丈岩、帽顶山、三口锅、龙潭河、汪家老屋等主要旅游景点。近年来,大湾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白水河贯穿大湾境内10余公里,大湾村新引进“大湾十里漂流”项目,2020年8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全村发展了32户农家乐,仅2020年就吸纳各地游客观光旅游3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效益3000万余元。何家枝说:“大湾村初步实现了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的旅游发展目标,正积极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未来的村集体经济会越来越强。”
让基层的堡垒有硬度更有温度
村民汪才茂在合肥工作,家在大湾。用他的评价说:“过去大湾村干部不团结,现在完全变了一个样,何家枝、周端彬带领一班人想干事、能干事、带头干,大湾的变化与支部的带头作用分不开。”
何家枝是2017年1月18日从乡里到大湾担任党支书记的。她知道基层工作不能单打独斗,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党员冲锋在脱贫攻坚战最前列,当好表率、作出示范是关键。
在何家枝、周端彬的带领下,大湾村实施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与贫困户之间“四联四帮”工程,即“生产联手、帮扶产业发展,就业联动、帮带劳力务工,经常联系、帮解生活难题,思想联络、帮提精神状态”。截至目前,全村有61名农民党员、2名“能人大户”,联帮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农村党员参与率达58%。
1977年出生的陈志乔,是大湾村陈湾组人,过去家庭特别困难,初中一年级只上了半学期。1992年,15岁的他前往上海务工,打拼27年,在上海、无锡等地,做餐饮、销售厨具。家乡的发展,让他动起了返乡创业的念头。2019年底,在何家枝等党员干部的引导下,陈志乔决定回乡创业。
何家枝、周端彬与村“两委”一班人给了他极大的支持,帮他撑过最艰难的时期,目前他养殖优质黄牛已达30多头,2021年还要扩大规模。2020年11月,村民代表大会上,陈志乔被评为“养殖产业发展先进个人”。
大湾村民稳稳当当地走在小康路上。何家枝说,党总支要考虑“富了口袋富脑袋”。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大湾村党总支组织成立了大湾情艺术团。2019年12月28日举办了“脱贫播爱大湾情,文化振兴颂党恩”元旦文艺晚会。从组织群众参演,到节目选排,何家枝跑上跑下,白天处理村里其他事务,晚上亲自排练。晚会上,80多位群众演员身着盛装与大伙齐聚一堂,载歌载舞,15个群众自编自演节目相继登台,引发大湾群众热烈赞扬。老书记俞士义感慨:“现在大湾村真正形成了支部带头、群众跟上、事业兴旺、人心欢畅的好局面!”
一串串数字印证了大湾村坚实的“脱贫”足迹:2014年前,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707人,贫困发生率超过20%。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勤劳勇敢的大湾村人民拼搏奋进,一年一个小目标,一年一步新台阶,书写了脱贫攻坚的靓丽答卷。截至2020年底,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由过去长期空白达到2020年的143 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7120元增至2020年14456元。
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大湾村的巨变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和五大发展理念的真理伟力,是金寨县精准脱贫的缩影,中国脱贫攻坚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生动实践,更是千千万万个何家枝、周端彬这样的扶贫干部努力的结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筑梦路上,何家枝和周端彬将继续带领村两委和全体村民一起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来源:安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