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29 11:1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5月24日 | 查看:565次
人物故事:
莫色小兰,女,彝族,1985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凉山州越西县越城镇西城中学一级教师、越西县大花乡瓦尔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莫色小兰是凉山州越西县的一名普通教师,也是一名脱贫攻坚驻村干部。出身贫寒的她,求学之路坎坷曲折,十年寒窗,因爱圆梦。心存感恩,十年助学,传递爱心,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十年来,她累计争取社会爱心资金1730959元,“一对一”固定资助355名贫困学生,她联系爱心人士给贫困孩子捐赠近16万元的书包、衣物等。她走遍大山角落,自己贴钱贴物,救助贫困学子达2700余人次。
艰辛求学路,因爱终圆梦
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的莫色小兰是啃着玉米馍、土豆长大的孩子,为了给她凑学费上学,父亲连生病都舍不得去看医生,于1999年5月离开了这个世界。她清楚地记得父亲临走时说过的话:“孩子,你是我们家唯一的希望,你要好好读书,用知识摆脱贫穷。”父亲的话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激励着她在艰难困苦中笃定前行。为了继续供她读书,母亲想尽办法,四处借钱……让本已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多次濒临辍学之时,学校和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向她伸出援手,用爱托起了她的求学梦、大学梦,同时也在她的内心深处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
2008年“5•12”大地震,刚大学毕业的她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赴绵阳三台县参与灾后重建工作。一年服务期满后,本有机会留在繁华的大城市工作的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家乡做一名教师。“家乡养育了我,我想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带着这份朴素的愿望,她毅然选择回到了家乡。
漫漫助学路,为爱勇坚守
在学校教书的日子里,她目睹了太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学习之路举步维艰,往日艰苦求学的情景再次浮现眼前,也让她心中萌生了爱心助学的念头。最初她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部分支助班上的孩子,到后来牵线爱心人士,搭建爱心桥梁,联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孩子们筹款筹物。就这样,她踏上了十年漫漫助学路。
不真正了解孩子们,做好爱心助学就无从谈起。为了了解贫困孩子真实的生活状况,她深入每一个家庭进行家访。自费乘车前往偏远的彝乡山寨,来回50公里以内的地方她就骑电动车前往,前后共骑坏了3辆电动车。她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和付出,感动了许多爱心人士,大家伸出援手,并带动身边人加入这个温暖的“爱心助学团队”。就这样,小兰老师和爱心人士们一起编织起了爱的救助网,凝聚起爱的同心圆。
记得有一个星期天,莫色小兰老师和班主任曹老师到下普雄拉普乡斯基村、哈木村、拉普村、尔觉乡阿来吾村家访6个孩子。由于体力严重透支,到家访最后一个孩子的时候,她已经脸色苍白。家长两次关切地问她是不是生病了,快结束的时候还问道:“小兰老师,你有40岁了吗?”听了家长的话,刚过30岁的她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谁不想青春常驻?但正是她日夜的奔波换来了一个个孩子的爱心资助,她说她愿意以自己的“未老先衰”换取更多孩子的读书梦。那一周共家访了8个孩子,这些孩子最后都联系到了资助,此时完成了这项任务的她心里比喝了蜜都甜。
有段时间普雄方向修路,家访目的地是普雄镇且拖村和呷古村,如果不能在早上七点以前坐上车,就到不了学生家。想着家访能不能顺利的她失眠,凌晨三点才睡,五点便起床去赶车。天太黑了,她一个人不敢出门,冷风细雨中母亲送她到半路。她骑着电动车赶到县城,在路口站了近一个小时才等到开往普雄的车。因一路上修路堵车,到达普雄镇已是中午。天下着雨,手脚冰冷的她又马不停蹄地坐三轮车赶到贫困孩子家。家访结束后又坐三轮车赶回镇上,再改坐摩的到另一个孩子家。当天返回县城的时候又遇堵车,她站在路边,四面环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肚子饿得“咕咕”叫,但为了孩子,她坚持着。
对于家庭,她常常心生愧疚。把还在哺乳期的孩子交给老母亲下乡入户开展家访,一去就是一整天;孩子哭了母亲只能用奶瓶哄孩子。回来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她带着学生尽走小路,一路上几次摔倒。在一个泥石流路段,学生在前面她在后面,因赶时间她们一路跑步前进,跑过后才发现泥浆不停地下滑,再往下看是很深的山沟。这时,她突然想到,如果不小心摔下去摔伤或者一下摔没了,孩子怎么办?老母亲怎么办?那一刻,她才知道后怕。
老母亲生病住院,她在病床旁反复核对助学款信息,为了按时发放助学款,未等老母亲输液结束,她便赶回了学校;脚伤骨折,打着石膏、拄着拐杖也坚持驻村扶贫和爱心家访,仅仅4天时间就为5个孩子联系到爱心资助;因不慎摔倒导致头部受伤和鼻骨骨折,本该第七天去做鼻部手术,她推迟了手术时间,阴雨天戴着墨镜坚持给孩子们发放助学款,等到第12天才去医院,尽管经历了身体的疼痛和心灵上的煎熬,手术效果却不理想,让她心如刀割。夜深人静时,思绪万千的她常常会泣不成声,但她不抱怨,不放弃。
莫色小兰是孩子们眼中的“好老师”“大姐姐”“女英雄”。西城中学初三(5)班的受助孩子阿局甲红说:“小兰老师,春风十里不如你,你给贫困孩子带来了温暖,希望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对她来说最温暖的时刻莫过于:孩子们得到帮助了,孩子们学习进步了,孩子们越来越懂事了......
马海阿衣是小兰老师“爱心助学团队”资助的一个单亲孩子,母亲去世后父亲另组家庭,眼看着小阿衣的学习之路即将中断,几经周折,她联系到了成都的爱心人士肖女士,肖女士决定资助阿衣和她的妹妹小林读书。姐妹俩得到帮助后,更加刻苦学习,都通过高考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阿衣说:“我一定继续努力学习,将来像小兰老师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爱心传递下去。”
由于小兰老师没有参加专门的慈善组织,因此爱心助学产生的费用,如家访路费、信件邮寄费、助学款提现手续费等都是自己承担,她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和丈夫长期两地分居,家庭开销大。为了省钱助学和养家,几年来,她几乎不买新衣服,一直穿朋友和同学送的二手衣服。她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每个月回家两次,只能陪伴孩子三四天。为了传递爱心,小兰老师牺牲了宝贵的青春时光,承受着身体、精神和物质上的多重压力,但她从未想过放弃。
驻村扶贫路,用爱暖民心
2018年1月,所在的学校选派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莫色小兰积极报名参加并如愿踏上了驻村扶贫之路。走村入户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她最关心的就是贫困户子女的入学情况。教育扶贫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长远脱贫的根本之策,驻村生活也促使她加快了爱心助学的步伐。两年的驻村时间,“爱心助学团队”资助的孩子增加了150个。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点点爱心点亮希望。驻村工作以来,她和工作队围绕“户三有”和“村七有”补短板、强弱项。所帮扶村2018年顺利通过了脱贫验收,近90名幼儿进入“一村一幼”教学点接受学前教育,140户贫困户住进宽敞明亮的安全住房,480户农户有了安全饮用水……这点点滴滴的成就凝聚了莫色小兰老师和工作队的心血。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点滴爱心积蓄磅礴之力,用平凡书写伟大。十年助学路,尝尽酸甜苦辣,但依然脚步坚定,默默前行,莫色小兰的助学之路越走越坚实。“在教育扶贫的路上,我将不忘初心,感恩奋进,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莫色小兰说道。
来源:四川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