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铸忠诚 ——记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执勤十中队

发布时间:2021-06-17 08:17 |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7日 10版 | 查看:816次

“1921年7月,10多位有志之士赶到这个幽静小院,轻轻叩响铜环……”6月16日,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内,一位神采奕奕的武警战士声情并茂地讲述着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这位战士是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执勤十中队的李帅,是十中队20多年来培养的第100名党史义务讲解员。

  驻守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十中队官兵自觉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十中队指导员杨泽楠说,官兵在学习领悟党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接受红色洗礼 赓续红色血脉

  6月9日,由十中队官兵创作拍摄的《兵哥说党史》教育短视频第100集正式上线。这部“网红党课”系列视频从首集推出就备受追捧,网上点击量破3亿次。

  “去年夏天,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拍了第一集,我讲述了陈望道废寝忘食翻译第一本《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故事。”十中队讲解员、下士陈伉告诉记者,为了挖掘出生动有趣的党史故事,他和战友查阅了40余种资料书籍,探访了26个红色场馆。

  “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次受教育的过程。”短视频主创人员、上等兵何俊在拍摄过程中一次次被共产党员追求崇高信仰的感人故事所震撼。

  “驻守党的初心始发地,丰富的红色资源成为官兵学习感悟党史的最好教材。”十中队指导员杨泽楠说,官兵们在接受红色洗礼中自觉赓续红色血脉。

  自1999年至今,十中队培养出百名义务讲解员接力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讲解传播党史。“当兵之前,我对党史一知半解,当上讲解员后,我发现理想和信念不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一个个用生命诠释的真实故事。”年仅20岁的义务兵徐鹏昊感触颇深。

  近年来,十中队携手中共一大纪念馆,组成军地党史知识宣讲团,为驻地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党史宣讲700余次,派出20余人到驻地5所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2019年,十中队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军地共建共育基地”。

继承先辈精神 肩负使命担当

  革命战争年代,十中队前身部队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迈入新时代,中队官兵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开展“学战史学战例学战将”和比素质看吃苦精神、比作风看战斗士气、比意志看顽强品质“三比三看”活动,练就过硬作风。

  2020年6月,下士黄跃参加支队军事比武时不慎划伤手腕,但他强忍剧痛继续参赛,最终勇夺桂冠。医务人员给他包扎时说:“看着都疼,你是怎么忍下来的?”黄跃回答:“邱少云烈火焚身都能忍住,我这点痛算什么!”

  科技日新月异,中队官兵意识到“不大胆创新,就打不赢明天的战争”,他们把执勤哨位当阵地建、把摆兵布阵当战法研、把情况处置当实战练,在支队率先完成执勤信息化改造升级。“在前不久支队组织的实战化拉动演练中,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使我们创造了出动时间最短、携带装备最全、指令下达最准、通联手段最多、分队协同最好的成绩。”十中队队长王浩深感自豪。

  自1982年开始,十中队“雷锋班”坚持每月20日到南京路上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十中队“雷锋班”为民服务活动也没有中断,十中队“雷锋班”现任班长汪维巧说,官兵采取小群多路的方式,深入社区、企业开展为民服务,并探索出“点对点”“菜单式”服务新模式。

  “奶奶,过年好!祝您牛年大吉。”2021年除夕夜,十中队“雷锋班”战士围坐在一起,通过手机给驻地南京东路街道的李奶奶拜年,接到官兵电话,李奶奶笑得开心极了。在驻地社区街道,有不少孤寡老人,每到春节,十中队官兵就会邀请他们到中队一起吃年夜饭,至今已有23年。年近九旬的查爷爷说:“这么多年,多亏十中队的战士们照顾。十中队就是我们的家,战士们就是我们的亲人。”

  “接过八连的枪,也接过了八连的魂。”执勤第四支队三大队教导员石磊说,从“好八连”到“学八连”,39年来,十中队官兵累计照顾孤寡老人27名,资助16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为公益事业和慈善基金捐款300余万元,被表彰为“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等。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王树人 冯来来)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