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播出电影《袁隆平》,收视问鼎卫视第一,袁老精神永存(组图)

发布时间:2021-05-26 21:14 | 来源:网易 2021-05-22 22:29:50  | 查看:1293次

5月22日晚间,湖南卫视在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先行重播了一集《理想照耀中国》,稍后,开始播出了一组对袁隆平先生的悼念内容。在悼念视频内容播放完毕之后,湖南卫视进入到了电影《袁隆平》的播放时间。而电影播放完毕之后,湖南卫视则再次以悼念袁隆平先生的视频内容收尾。


  湖南卫视播出的电影《袁隆平》,为2009年完成并且上映的作品,该片由果靖霖主演,在影片的结尾部分,袁隆平老师亲自出镜,保留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画面内容。这部电影讲的则是袁隆平老师如何从青年时代开始,便励志研究杂交水稻,经过多年努力,最终成功的故事。对于很多观众而言,这部电影,无疑是对袁隆平精神的一次有效科普。


  正是基于对这种科学精神的科普,电影《袁隆平》受到了观众们的欢迎。湖南卫视进入电影《袁隆平》播出阶段之后,收视率便一路领跑,并且持续保持卫视第一的成绩。而根据酷云实时的数据来看,电影《袁隆平》播出时间段当中,收视率是一直上涨的。显然,在这部电影的播出时间段当中,有大量的观众进入湖南卫视,开启了收看模式。

  收视率上的成功,不是商业上的成功,而是观众们对于袁隆平先生的缅怀,和对于袁隆平精神的敬仰。观众们愿意用遥控器的方式选择收看电影《袁隆平》,未尝不是对于这位杂交水稻科学家的最直接的缅怀方式。湖南卫视播出《袁隆平》之前,已经有正规媒体报道,在湖南的街头,开始有市民自发送袁老最后一程。


  在电影《袁隆平》当中,也很好地呈现了袁隆平精神的真谛。在该片当中,观众们可以直观看到,袁隆平老师如何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科学研究的。当大量的农业专业甚至于国外的科研人员都认为杂交水稻没有研究前景的时候,正是袁隆平先生的这种坚持,最终实现了杂交水稻亩产千斤的理想。科学研究,显然要挨得住寂寞。很多研究,真的是十几年甚至于更长时间,都不出成功。

  而影片内容当中,袁隆平老师研究杂交水稻的现实生活条件,也是非常艰苦的。在海南的实验基地当中,袁隆平老师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还要继续搞科研写材料。甚至于在这部电影的画面当中,可以看到袁隆平老师住的茅草窝棚。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当中,袁隆平老师终于培育出了中国人自己的高产杂交水稻。


  在这部电影作品当中,也传递出了袁隆平老师身上的一份家国情怀。影片内容当中,非常难能可贵的呈现了一次乡下吃饭的桥段。当时,正处于饥荒时期,乡下人根本吃不上饭。而为了保持半袋子稻种子,一位农妇竟然把自己活活饿死了。稻种对于农民意味着什么,已经可见一斑。这个桥段,也更坚定了袁隆平要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

  说白了,袁隆平的研究,早已经脱离了个人境界,向更高级的国家境界、民族境界进军了。他要实现的,是让杂交水稻高产,继而才能解决饥荒问题,才能让国人吃饱饭,甚至于让世界人民都能吃上饭、吃饱饭。这种精神,早已经超越了个人,成为一种真正的学术向上的精神。科学的目的,不是作恶,而是袁隆平式的伪善。


  所以,在电影《袁隆平》当中,当杂交水稻终于培育成功之后,当地的一位农民配角,直接用最为朴素的方式表达对袁隆平的敬意。这也是中国农民最朴素的情感传递方式了。而此刻的袁隆平,早已忘记自己,只剩下自己要为之奋斗的事业,和事业要实现的全人类解决饥荒问题的梦想。诚如影片当中所言,这是中国自四大发明之后,对世界的又一次贡献。

  对于袁隆平先生的最好哀悼,就是接棒袁隆平精神,不让这种学术精神黯淡下去。相反,诚如电影所呈现的那样,我们普通观众,也照样可以在自己的行业当中,坚持这种精神。我们在自己的本职行业当中,能够精益求精,能够实事求是,能够坚持创新等等,都是对袁老最好的纪念。(文/马庆云)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