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0 22:00 | 来源:中工网 2021-05-15 10:43:36 | 查看:1398次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宋卫国
人物档案
孙树庭,男,汉族,1927年12月出生在山东昌邑县火道村,1946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8月在战斗中火线入党,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等。1964年从部队转业来到阿合奇县,在两个公社担任书记,后任县公安局副局长、县委党校副校长,1984年离休。1952年荣获抗美援朝纪念章,2019年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0年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当年我们打仗、牺牲、流血,就是为了这一份安宁。” ——孙树庭
5月10日清晨的阿合奇县,阔克萨勒山静静伫立。清朗的山风,越过高楼间隙,带来托什干河水奔腾的涛声。
北大街旁,苹果公园绵延三四公里,一棵棵果树枝繁叶茂,树下绿草如茵。南大街几间早餐铺子已经开门,门口蒸锅冒出团团热气。
“当年我们打仗、牺牲、流血,就是为了这一份安宁。”孙树庭说。
孙树庭。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加木布拉提。马那尔别克摄
今年94岁的孙树庭,当过阿合奇县公安局副局长、县委党校副校长,是一位有着73年党龄的老党员。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欣说,孙树庭是克州唯一健在的参加过淮海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
战争洗礼火线入党
1927年,孙树庭出生于山东昌邑县火道村,家中有兄妹五个。
“那时候,村子周边经常打仗,日子过得苦,天天吃不饱饭。很多人过得了今天,不知能不能活到明天。”孙树庭回忆道,家里只有几分盐碱地,一年打的粮食不够半年吃,靠做苦工生活。
1945年抗战胜利,山东省大部地区获得解放。1946年,我党领导群众在昌邑县建立了人民政权,翻身做主分到土地的农民对共产党、解放军感情深厚,年轻人纷纷报名参军。
“我大哥先参军,后来又领着我去报名。”孙树庭说。
1946年9月,孙树庭成为昌邑县乐坤区中队战士,踏上革命之路。
“他打过很多仗,差一点就牺牲了。”孙树庭的老伴曹凤霞打开一个红色的布袋,拿出一个木匣子,取出珍藏的一枚枚奖章和一本兵役证。
兵役证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孙树庭老人的战斗经历:1947年,新河战斗、交河战斗;1948年,潍县战斗、济南阻击战、蜜湾战斗;1949年,三江营战斗……
1948年的这几场战斗,属于著名的淮海战役。当时孙树庭是炮兵,隶属于华东野战军二十军60师180团炮兵连,担任班长。
在战斗中,孙树庭经历一次次血与火的生死考验。最惨烈的一次,他一个班的战友都被敌机投下的炸弹炸飞了。“七八个人啊,一下子全牺牲了。”孙树庭回忆。在这场战斗中,他被炸晕了过去,腹部被弹片豁开,受了重伤,在后方医院昏迷了十几天。
1948年8月,21岁的孙树庭在淮海战役中火线入党。“指导员讲,孙树庭在战斗中能打敌人,不怕死,可以入党。”他回忆。
孙树庭(后排左三)与阿合奇县参加克州州委三干会议的代表合影。本人供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华东野战军战士孙树庭千里转战,一直打到上海。
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孙树庭所在部队在浙江省金华市驻扎了下来。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当年11月,孙树庭与战友从上海出发,跨过鸭绿江,投身抗美援朝战争。
入朝后,孙树庭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中著名的黄草岭防御战。战斗中,孙树庭所在的炮兵连队,主要任务是提供炮火支持。
敌机在空中轰炸,美军的火炮凶猛,战斗非常激烈。阵地上,战友们不断牺牲,孙树庭没有后退一步。
黄草岭防御战以我军全胜结束。但孙树庭身边一个个熟悉的面孔都已不在。“他们都是我的好兄弟,几十年了,我常常想起他们。”孙树庭的眼眶湿润了。
1951年5月,孙树庭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在战争的洗礼中,他成长为我军刚刚成立的高炮部队排长、连长。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孙树庭跟随部队回国。2012年,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回到了阔别两年多的祖国,像孩子投入到久别母亲的怀抱中,那种激动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1956年夏,孙树庭回到阔别10年之久的昌邑县火道村探望父母,在家住了20多天后就赶回了部队。战争结束,身为高炮连长的孙树庭除了训练又多了一项任务,就是抓紧学文化。
在孙树庭一本陈旧的笔记本上,残存着他的一页学习笔记:同号相加绝对值相加符号不变……字迹刚劲有力,一笔一画非常清晰。
主动报名扎根新疆
1964年,部队号召官兵前往大西北建设新疆,孙树庭主动报名。3月1日,他来到了祖国西北边陲阿合奇县。
在回忆录中,孙树庭记载了他在阿合奇县虎狼山公社(现库兰萨日克乡)、苏木他什公社(现苏木他什乡)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建设家乡的经历:
当时虎狼山公社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喝的都是涝坝里的水、没有菜吃,粮食也不够吃,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社员改变这种状况。到公社的第二天,我就到各大队去了解情况,提前在这个冬天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年果然有了好收成,不但留足了全公社人员和牲畜的口粮和饲料,提高了知青们的粮食标准,剩余的还支援国家……
“孙书记是我的好大哥、领路人。”在库兰萨日克乡,81岁的原乡长依布拉英。萨曼苏尔一谈起孙树庭,眼里就泛起了泪光。他说:“那时候,我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孙书记看我干活很勤劳,就经常找我谈话,鼓励我向党组织靠拢。在孙书记的鼓励下,我学了文化,积极上进,成为公社的干部,还入了党。”
依布拉英。萨曼苏尔带着记者来到乡政府旁边的一条废弃大渠旁。渠上横跨着一座高大的砖石站房。“1964年,孙书记带领我们在这里建成了公社第一座小水电站。当时解决了300多户的用电问题。”
在苏木他什乡,曾担任公社副主任的75岁老干部库尔曼巴依。艾山别克,与孙树庭在一起办过公、一起搭伙吃过饭。
“有一年冬天,孙书记到最远的一个牧业点时,发现牧民依布拉英。吾木拉洪的妻子生了重病,便立即赶回来带着医生上山,还拿出自己的100元送给了依布拉英。当时那可是孙书记家里大半年的生活费啊。”库尔曼巴依。艾山别克说。
想到鸭绿江边走一走
战争年代,孙树庭受过不少伤,在阿合奇山区工作的8年,因为长期劳累加上生活艰苦,孙树庭得了肺结核和风湿性关节炎。因身体多病,孙树庭被调回县里,历任县公安局副局长、县委党校副校长,1984年光荣离休。
“他离休后,最喜欢的有三件事,一是看新闻联播,二是出门旅游,三是下象棋。”曹凤霞说,特别是出门旅游,他一路上看高楼、看机场、看铁路,总也看不够,“有时候笑得像个娃娃一样。”
这几年,子女们带着父母去了不少地方。孙树庭的四女儿孙琳记得最清楚的,是2015年去我国台湾旅游的事。
“父亲在台湾遇见了一位原国民党老兵。那是一位四川人,多年没有回过家乡。在街头,父亲和那位老兵拉着手,说啊说的,最后都哭了起来。”孙琳说,“父亲说那个四川老兵特别想念祖国大陆的亲人。”
“我想到鸭绿江边去走一走、看一看,祭奠我的战友。几十年了,我常常想起他们,有时候做梦都想。”谈起往事,孙树庭老人有些激动。
“我猜他想去看的就是当年志愿军过江时的那座桥。”曹凤霞看着孙树庭说,孙树庭用力地点了点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