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8-10 09:0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0-08-08 | 查看:1895次
中山大学建立“中山大学紧急援助基金”
新华网广州8月8日电(记者郑天虹、任雪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许明天不过是又一个昨天,而对于谢小燕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新一天。尤其是从汶川回来拿到胃癌晚期的病情报告后,她更坚信,活好当下,学会感恩和回报,比什么都重要。
谢小燕是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今年7月毕业进入中大图书馆工作。“其实我没做什么,都是一些平常的事情,可能因为我得了病,所以大家才觉得我特别。”对病情的淡漠语气,让人无法相信这个身高不到1米55的弱小躯体里,竟蕴藏着非凡的勇气。
人生难免遗憾。“我们志愿者之间都管彼此叫‘战友’,因为这就是在战斗,和上战场的责任是一样的,可是我却跑了,我是个‘逃兵’。”说起因病离开汶川的前前后后,这个河南姑娘低下了头,陷入了内疚。
汶川地震发生后,谢小燕毅然决定休学一年前往震区当志愿者。“当时看到报道灾区受创那么严重,自己心里特别难受,钱啊、衣服之类的也捐了,可是总觉得不够,想了整整一个晚上决定去那边做志愿者,干点自己能亲力而为的事情。第二天早上给家里打电话,父母同意了,这有些意外。”
说起在汶川的点点滴滴,谢小燕语气轻快起来,如同在讲一次愉快的远行。“当时在汶川,条件比较艰苦,刚开始住帐篷又热又闷,后来有板房就好了一点。吃饭也是打游击,东一顿西一顿。工作主要是灾情统计,每看到有数字上升我就特别揪心。当时去山上村子的老乡家吃饭,多数是藏族和羌族,一听我们是志愿者,当地人都拿出家里仅有的好吃的塞给我们。当时很感动,主要是你能感受到他们在灾难困境中的勇气,那是一种希望,像火种一样。”
可是,原计划一年的志愿生活却不得不被中断了。“当时在威州——汶川的一个镇上做志愿者,忽然觉得很晕,脸色也不好,队医验血之后说血红球蛋白很低,只有正常人的一半,于是就去县医院做检查,情况不乐观,就立即去四川省人民医院。结果再也没回去。”说着,谢小燕的脸上黯淡了。
很快,她获知自己的病情。“当时没有那种天塌下来的感觉,也没有大家所说的绝望。就是很懵然地接受了现状,似乎有个声音说就是这样了。要说不难受是假的,肯定难受,最多的还是迷茫,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样,人生会怎么样,一切全都很茫然。”那段日子,小燕常常会背着父母偷偷地哭,为了不让家人和朋友担心,人多的时候她又极力表现得很积极乐观。
对于谢小燕来说,最大的障碍也许并不是来源于身体。自从生病之后,周围越来越多的关心和爱护让她觉得自己会情不自禁地脆弱。“我知道他们都爱我,不想让我受苦。可是他们越是照顾我、对我特殊优待,我心里就越不是滋味。我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我也爱他们。我想做个正常人,不想被别人小心翼翼地罩着。”
小燕的眼圈红了,她说:“有时候我会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这样别人就会把你当正常人了,但是这真的不可能,因为我不会让家人和朋友为我再担心了。”
就像一场灾难给人们带来苦痛的同时也促使着人们不断地思索生命的意义。病痛让谢小燕对于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人在思考自己得到什么的同时更应思考自己付出了什么。也许我们应该学会满足,学会感恩和回报。这次生病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每件事情我们都尽力去做了,努力去付出了,一想到这些就会觉得生命是没有止境的,也就坦然了。”
像其他“80后”一样,谢小燕也有五颜六色的规划和理想,也爱看美国大片,听流行音乐,乘火车一个人远行。最大的梦想是环游世界,然后在某地开一个小书吧静静地生活,说起这些,她双眼里依然满是光彩和满足,“我想为学校做点什么,在我住院期间学校为我捐款治疗,老师和同学对我很关心,现在能在母校工作我真的很高兴。”
(责任编辑:灯)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