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04 18:1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04月21日 | 查看:844次
人物故事:
“你借钱给我这么多年现在我赚回来了,还给你。”2021年2月5日,90岁高龄的丽水“诚信奶奶”陈金英来到金华老家递给侄子陈其德7万元钱,还清了她2077万元债务里的最后一笔。
十年间,陈金英没有选择破产清算,而是通过冒寒风、摆地摊艰难还债。老人的背越来越弯,但守信的她腰杆却越来越直,最终在90岁高龄时,还完了所欠巨额债务,将诚信的佳话流传人间。
陈金英被媒体称为“诚信奶奶”,她高龄还债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点赞报道后,全网刷屏,微博话题阅读量超2亿,一度冲上热搜榜第2名,在许多读者心中竖起了一座“诚信丰碑”,2018年她还曾被评为“全国十大守信人物”。
追梦,退休踏上创业路
陈金英的心中一直有个悬壶济世的梦,这个梦,也成了她创业的开端。
退休前是莲都区老竹畲族镇卫生院的负责人,也是一位有着多年行医资历的老中医。在她行医的28年时间里,她深知农民的不易——常年劳作经常被周炎、颈椎病、腰痛病、关节炎等疾病折磨。于是,她一边用祖传秘方为农民治病,一边还自己摸索着各种中医诊疗方法。通过长期摸索,陈金英研制出一系列治疗方案,为许许多多的病人解除了痛苦。
上世纪80年代,陈金英光荣退休。“如果能申请专利,批量生产,不是能帮更多人解除痛苦?”深埋在陈金英心里的这个想法却越来越强烈。
梦想的种子一旦发芽,势必要破土而出。当周围的人纷纷劝陈金英“享清福”时,陈金英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追梦之路:赚钱,为申请专利积累资金。
1983年,陈金英放弃了打打牌,喝喝茶的悠闲生活,瞄准了市场上中老年羽绒服的空白,斥资3000元创办了专门为老年人做羽绒服的服装厂。那一年,她已经53岁了。
陈金英的服装专攻中老年人市场,用料足、定价低,一二百元就能买到一件称心的羽绒服。第一年投放到市场就受到青睐。她的生意也风生水起,一度攻入了金华、温州的市场。2004年,陈金英的事业达到高峰期,手底下有了五六十号人,年产值高达千万元。
赚到了钱,陈金英并没有忘记最初的梦想。经过几年的努力,她的6个专利于2006年一年间申请成功,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一年申请到6个专利,这对陈金英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可是要把这些专利变成产品投放到市场,却有一道更大的难关:临床实践。只有经过临床验证,她的专利才能申请到“卫字号”,才能转化成产品投放到市场。
最后,她想先为最实用的护肩背心、护腰带、护膝申请到“卫字号”,但是,单单一个“卫字号”就要200万元资金,3个专利就要600万元。虽然厂里的效益不错,但要拿出600万元也非易事,因为除去成本和工人工资,她的净收益也不多。加之她想把企业做大做强,投入的部分远远超出她的收益,一时间想要让这几个产品进入市场着实不易。
执着,是陈金香从娘胎里带来的性格。虽然生活早已富足,事业蒸蒸日上。但眼看这梦想触手可及,陈金英只能再接再厉,把她的追梦之路继续走下去。
梦破,开启十年还债路
熟悉陈金英的人都知道,她是个“拼命三娘”。创业的路上,陈金英也一直是亲力亲为,选料、制作、跑市场、追欠款,陈金英像个年轻人一样,用尽全力开拓着自己的事业。
勤劳,让她的事业走向成功。
服装厂一开始是在丽水市的城区运作,规模很小,仅雇了几个工人。陈金英对市场预判准确,生意越做越好,于是,陈金英决心扩大规模,投资1600余万元,在开发区建新厂。
搬到开发区后,她的厂子扩大到了一百多名工人,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年销售额超千万元,利润上百万元。
事业渐入佳境,虽然暂时仍无力将几个专利投入市场,但善良的陈金英却也一直默默地做着慈善。
创业路上,陈金英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她一有时间还是会给老百姓免费开方抓药,为他们消除病痛。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她无偿送出1500多件药垫背心,合计人民币100多万元。陈金英有一沓厚厚的“反馈意见书”,上面都是病人穿上她免费赠送的药垫背心后的反响,有名有姓有联系电话,多数病人反馈回来的情况都是“有效果,很感谢。”
创业之路,亦是慈善之路。多年间,哪里有灾情,哪里有困难,陈金香的捐赠也总是会在第一时间里送到,让温暖抵达。陈金英随身携带着一个黑色的小本子,上面记录了陈金英每一笔捐款,即便是在欠下债务后,依然尽自己所能参与慈善事业——1996年,地区福利院捐款4500元;1998年长江洪灾,捐衣服被子85400元;2000年,向莲都百岁老人捐羽绒服150件;2001年,向武义革命老区捐羽绒衣价值56000元;2003年春节看望5家特困户捐5200元;2003年,庆元竹坪村失火捐48200元;每年冬天都会捐赠一部分羽绒服做公益……最大的一笔是84000元,最少的也有1000元,30多年时间里,合计达到了116万元。
陈金香就是这样,急他人之所急,苦他人之所苦。在很多人眼里,她就是“活菩萨”般的存在。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陈金香干劲满满地准备扩大生产之时,公司却出现了重大的资金问题。2011年,由于当时厂内一位股东提出退股,让陈金英的羽绒服工厂资金缺口一下打开了。当时正值公司扩建,市场竞争日渐加剧,陈金香竭尽所能,也无力回天。
此时,陈金香的身上除了“失败”两个字,还压着沉甸甸的2000多万的债务。是逃是留,成为了陈金香面前的又一道选择题。这一次,陈金香依然选择了那个善良的选项,开启了十年还债路。
这一年,陈金香已是80岁高龄。
梦圆,坚守铸就诚信路
2011年9月,陈金香的公司资金链断裂,她苦苦支撑无果,不得不暂时停下创业的脚步,应对巨额债务。面对这一情况,身边人给陈金英出的主意是:宣告破产。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一个梦想破灭,一个梦想诞生。
善良的陈金香深知,每一份借款里,都是借款人对她的信任,都带着一个家庭的血汗。她暗暗发誓,绝对不能一走了之,要想方设法地把欠别人的钱都还清。
陈金英以900万元的低价抛售了新厂房,然后卖掉杭州的两套房子,凑了1200万元还掉了部分欠款,多年来公司经营的收益600多万元,陈金英也全部用于还债。
即便如此,她还是欠着200余万元,这其中,占比最多的是私人债务,这些债主多是她的亲戚和一些朋友。许多人看陈金香年事已高,提出“还不上就算了”。
可陈金英的心里很是着急,因为她知道,赚钱不容易,欠下别人这么多钱,心里非常过意不去,觉得很对不起他们。
随即,陈金英又租了个小厂房,带了几个老工人,继续生产。可是,羽绒服销路不畅,产品积压。到年底,她甚至无法支付12个员工的工资。
“不能叫人家两手空空回家。”陈金英横下一条心,在丽水中山街摆摊低价抛售厂里生产的羽绒服,无论寒冬酷暑,陈金英一有时间,就到街头摆摊卖羽绒服,一年间好不容易凑齐了12万元,她将钱交给12个员工,让员工过了个安心年。
那两年,在丽水街头经常能看到一位头发花白、背影婆娑的老奶奶售卖羽绒服。冬天天气冷,她的手都冻得没了知觉。80多岁的年纪,长期如此身体自然难以支撑,陈金香多次病倒。2015年,85岁的她在家里划出10余平方米面积,简易做了一个店铺,仍然坚持卖库存还债。那年的除夕夜,有人债主上门催债,而陈金英浑身上下只有2000元外甥给她过年的红包,她把钱全都给了债主,含着眼泪熬过了一个身无分文的除夕。
后来,本地媒体报道了老人坚持还债的事迹,许多组织和个人都开始帮助老人卖衣还债。社区里的“小荷志愿者”们,有感于老人的诚信事迹,还成立了一个每天4人的小组,帮助陈金英老人卖衣服。阿里巴巴和浙江北山狼户外运动公司也把老人的库存搬上了“货架”。
2018年,陈金英还清了55万元银行贷款后,特意在小店门口张贴了大红的感谢信。在这一年,她只剩下三十多万的债务。老太太看着苍老了,但是她脸上的笑容多了。
直到今年春节前夕,陈金香还完了最后一笔欠款。她饱经风霜的脸上,也露出了十年来最灿烂的笑容。“欠条撕了,心里的石头落下来了,今年能过个好年了。”陈金香用质朴的回答,诠释着诚信的真谛。
10年,90岁,2077万元。当这三个数字叠加在一起,闪烁着的是奋斗的花火,是诚信的光芒。十年间,老人的背越来越弯,但她的腰越来越直。“欠别人的钱,我一分都不会少。”,陈金香以自己质朴的情感,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诚信向善”的社会风气,成为了当代“一诺千金”的生动演绎。
来源:浙江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