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有言最动人——与3位抗洪烈士的父母面对面(4图)

发布时间:2010-08-09 08:51 |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8月06日 18:59:04 | 查看:1034次

  新华网长春8月6日电(王天德、马令、秦富梁)常说,大爱无言。

  然而,当一场百年罕遇的无情洪水席卷松辽大地;当3位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抗洪勇士谱写一曲悲壮绝唱;当满脸泪水的烈士家属与将士和群众的莹莹目光蓦然触及……

  3位烈士的父母,用最质朴的言语诠释了大爱与大义,闻者无不动容。

关喜志生前图片。田海民 摄

  

  19年前的一个冬日,穿着崭新军装的关喜志跪在地上,重重地叩了3个响头,“娘,儿子一定干出个样来,不给您丢脸,一定让您过上好日子……”

  他7岁丧父,3个哥哥、3个姐妹都靠母亲拉扯大。

  打小儿,关喜志就拣煤核贴补家用,啃苞米面饼子长大,一个打着补丁的黄书包从小学背到了高中。

  每到发工资,关喜志第一件事是把大部分的钱邮回家,剩下的,掰成两半儿花。然而,尽管节俭、拼搏、努力,关喜志却一直没有摆脱贫困。

  过度的疲劳和疾病,使年迈的母亲丧失了劳动能力。二哥去世,大哥、三哥得了脑血栓,姐妹们的日子也都不好过。关喜志的妻子没有工作,女儿一天天长大,下岗的岳父母又被自己接进了家。

  作为“顶梁柱”,关喜志每月的工资要分成几份。

  生活上的困境,消磨不了关喜志对亲人们的爱。无论工作多忙,每到亲人长辈的生日或是节日,关喜志即使不能到场,也要托妻子送一份礼物,表达一份心意。

  关喜志的母亲,唯一的念想就是和儿女们通电话,关喜志自己用200元的手机,却给母亲买了上千元的电话。

  然而,当洪流肆虐时,76岁的关喜志的母亲,第一次连续几天都拨不通儿子的电话……

李守信的母亲哭倒在遗像前。盖旭辉 摄

  “战车技术之星”、连续5年的“优秀士官”李守信,同样有着一颗滚烫的孝心。

  16岁那年,他的父亲患肺癌去世,留下的是沉甸甸的债务。娘俩守着“一亩三分地”,生活举步维艰。在当地政府的照顾下,李守信辍学接了父亲的班儿——成为民办小学的一名教师。

  18岁时,看到部队征兵,李守信想起了父亲的心愿。

  李守信的三爷是老红军,受他影响,李守信的父亲燃起了参军梦,然而,却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父亲在世的时候常说:“娃儿长大了,就送去当兵,当兵有出息!”

  为了父亲的心愿,李守信穿上了军装。与母亲分别那天,他泪流不止:“妈,我肯定能当个好兵……”

  有人说,80后的孩子是喝着可乐长大的一代。可无论多热的天,战友们从没有见过李守信买一瓶饮料喝,他总是挎着沉甸甸的军用水壶,里面装的是自来水。

  每个月,李守信总会将一多半的工资邮回家里。几年来,父亲看病欠下的债务,已基本还清。

向烈士刘磊遗体告别。盖旭辉 摄

  刘磊,一个让老兵也敬佩的列兵。无论执行多么重的任务,只要条件允许,每天早上4点左右,他总出现在学习室里苦读。

  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军官。

  刘磊出生在河南省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务农,母亲左腿有残疾,收割庄稼也费劲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从小特别听话,放下书包,就拿起柴刀。

  他家门前有一池塘,刘磊喜欢游泳,母亲担心他出事儿,说过一次后,他再也不私自和伙伴们玩水。

  本来,刘磊已经考上大学,但怕给家里添负担,只好流着眼泪撕掉了通知书。父亲说:“娃儿啊,爹累死也供你念书。”

  “我要去当兵、考军校,那儿不用交学费!”小伙子憋着一股劲儿走进了军营。

  入伍不久,刘磊就创造了一连串第一:全团新兵考核总分第一;连队5公里武装越野第一;师里刚刚举行的“胜任本职大比武”,作为连队唯一一名新兵参加装甲车驾驶专业比武,成绩名列前茅……

图为刘磊、李守信追悼会现场。

  相似的家境,一样的脊梁。意料之外,更在情理之中,3个肩负着家庭无限期望的孝子,在人民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一样成为了无畏生死、抗拒洪流的勇士……

  7月28日,战士李守信和刘磊在解救受困群众时,不幸壮烈牺牲。

  仅隔2日,哈达山大坝前,在指挥构建拦截化工原料桶的第7道防线中,参谋长关喜志舍生取义,最后一次托起了战友……

  目前,吉林省已追授他们“抗洪救灾勇士”称号,某集团军确认他们为烈士。

  

  沉重的云层遮住了阳光,洪流的余痕依然在目。

  8月3日上午,街道再没有往日的喧嚣,军地自发为烈士关喜志送行的车辆排成望不到头的长龙,缓速慢行。

  杨柳低垂,行人侧目,过往的车辆静静地停靠在道旁,无数双哀伤而饱含敬意的目光,向悬挂着“向抗洪勇士致敬”“英雄一路走好”等条幅的车队致敬……

  灵堂内,76岁的关妈妈无力地靠在关喜志生前所在团特意为她准备的轮椅上。

  面对覆盖着鲜红党旗的儿子,也许此时,她的眼里仍是儿子小时的画面、威武的身影;她的耳畔仍回荡着,19年前的那场别离,儿子做出的铿锵承诺:“一定让您过上好日子……”

  自古忠孝难两全。

  白发人送黑发人。她瘦弱多病的身躯,如何忍受挚爱的离去?她就那样一直是那么的失神,垂头喃喃,眼眶溢满了泪水,双肩在微微颤抖。

  当人群逐渐离去时,忽然,关妈妈哭出了声:“儿啊,娘想你,我可怎么办啊!”

  4天前,这座殡仪馆内,也有着相似的悲伤。

  看到儿子的遗体,刘磊的父亲刘子中把手机放到儿子的脸旁,给因为身体不便、未能同来的刘磊母亲打电话,语无伦次地呼喊着:“快和你妈妈说话啊!你快喊喊你的儿子啊,快把他喊醒啊……”

  话筒里,不断传来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声:“刘磊……刘磊……”

  这一天,李守信的母亲也见到了她日思夜想的儿子。当兵半年多的时间,她无数次想念着儿子,没想到,再次相见,却是此情此景。

  据一直接待陪同的战士介绍,她至少哭晕了8次,人中都被摁出了红印。见到儿子遗体后,她哭得更是神情恍惚,看见穿迷彩服的年轻战士就哑着嗓子喊:“儿啊,看妈来了啊……”

  8月2日。两位烈士的亲友们参观烈士生前所在连。

  随着一声洪亮的“向英雄亲人致敬!”两列官兵齐刷刷举起了右手。

  全场静肃,每个人的眼里都亮晶晶、水盈盈。

  一阵细雨,也霏霏而至。

  

  抗洪为民,永垂不朽。

  3名勇士瞬间的壮举,定格成为精神丰碑的永恒。然而,烈士的家人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某集团军领导握起关喜志母亲的手说:“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她却说:“我的儿啊,为抗洪牺牲光荣,做得对,没给祖辈丢脸,我们也坚决不给部队添麻烦……”

  在某装甲团连队荣誉室里,面对儿子最后一次战斗使用的工具,李守信的母亲使劲擦干了眼泪:“孩子是我生的,但培养他的是部队,如果我还有孩子,还送他来当兵!”

  军地夹道哀送烈士遗骨回家那天,刘磊的父亲站在车里,不住向窗外的人群鞠躬挥手:“我儿子为救人而死,是个好样的,值!”

  不同的父母,同样的深明大义。

烈士的领导和战友们纷纷表态:“英雄去了,还有我们!”

  8月3日,刘磊生前所在连,全体官兵在烈士遗像前,高举右拳,“传承英雄精神,延续烈士血脉!”

  同一天,装甲团军务股参谋张首魁护送李守信的母亲回家。

  一间学校废弃的、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就是李守信的家。张首魁眼泪一下掉了下来:“妈妈,我来当您的儿子,我来照顾您!”

  8月5日,关喜志生前所在团冒着大雨在温德河上游再次架起千米浮桥……如今,在“抗洪救灾勇士”的激励下,一支支绿色的队伍仍奋战再抗洪救灾一线。

(责任编辑:张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