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3图)

发布时间:2021-04-26 12:09 |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6日 06版 | 查看:856次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新华社发

风光旖旎查干湖。新华社发

  2017年10月18日,人民大会堂。

  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这注定是一场要被载入史册的历史性会议。

  “三期叠加”的矛盾与风险集聚,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前所未有;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格局剧烈动荡,大国博弈暗潮涌动……

  在这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中国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抵达什么样的目标?将提出何种现代化方案?又有哪些智慧和力量可以借鉴?太多人在等待中国释放的信号,侧耳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

  在这次盛会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庄严宣告响彻寰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郑重提出,并被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梦的实现之路有了新的战略安排和部署……一句话,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有了新的行动指南。

  昂首迈入新时代的14亿中华儿女,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新征程。

“新时代”的庄严宣告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郑重宣示。

  时隔数年,参会记者谭元斌仍清晰记得当时在电视直播中听到这句话时所感受到的强烈冲击。有人数了数,在三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一词出现了30多次。

  什么是新时代?正如不少学者所指出的,这并不是学术界所常用的大时代的概念,而是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阶段性变化。这一重要政治论断的提出,背后是卓越的政治胆识和极大的政治勇气,是深邃的历史眼光与宽广的文明视野。

  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总是由一场大的变革蓄势进而催生的。对于“新时代”来说,它的到来,是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为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的。

  “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如今听来,这句话仍掷地有声。而将其还原到更具个体接近性的语境中时,更能体会这句话的分量。

  八项规定刹住了公款吃喝风,相当于整个韩国人口规模的人口摆脱了贫困,更多人融入城镇生活,教育资源分布更加均衡……极不平凡的五年,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留下深深的印记。

  对于“进入新时代”的庄严宣告,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终身教授齐卫平认为,它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在于,“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带进了新的境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上了新的征程,使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踏在了超越以往历史阶段的新时代沃土上”。

  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发展里程中钉下的新理论路标和实践坐标,是对现实发展诉求和民族历史呼唤的回应。尤其是,对于在世界关系网中举足轻重的关键节点,对于世界历史上极富传奇性的发展故事的创造者来说,中国向何处去这一问题,不仅包含了“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意义范畴,而且要肩负起“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责任与使命。

  由此,不难理解,为何日本媒体《外交学者》将这一宣示解读为“中国崛起进入2.0”,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将其视作“中国由此展开腾飞的翅膀”的信号。

  世界期待新画卷的铺陈,等待新故事的开篇。

“新思想”的旗帜飘扬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明确提出和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把这一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教授谢春涛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不断变化的国情世情党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对“时代之问”作出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回答。

  这一回答在砥砺奋进中的伟大变革与成就的映衬下而更具说服力,因其所处时间节点的关键和敏感而更受瞩目。

  从“八个明确”的核心要义到“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到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到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严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新思想”旗帜的挺立,极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力。对此,学者们早有共识。

  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武器。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必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为其他国家提供支撑发展的力量与智慧。

“新征程”的自信开启

  保罗·索鲁在其最新出版的《在中国大地上》一书中写道:“中国历史告诉我们的经验之一,就是她的人民总是不知疲倦、步履不停。”

  的确。自近代以降,民族复兴进程被内忧外患耽搁了太久,国人对时间始终有着超乎寻常的紧迫感。

  过去的时间不曾辜负,关于未来的时间,党的十九大作出更为清晰和细致的安排。

  党的十九大明确,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具体到中国未来的30年,党的十九大将其进一步细化为两个“15年”: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安排,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标定了我们的前进方向。这一新的时间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掌控时间和未来的自信与能力,展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预示了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这一战略安排不仅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而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定义中增添了‘美丽’的内涵。”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韩保江认为,这充分展示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注重创新、效益、质量、环境保护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崭新要义,是“鼓舞和激发全国各族人民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新的社会矛盾是新时间表制定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满足人民在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不断增长的要求,如期实现各项战略任务,如何把握中国与世界互动中的机遇与挑战,这些都是未来发展中的关键参数,是压力,更是动力。

  实践一再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九大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大部署,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相信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定能够带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追梦路上续写新的荣光与骄傲。

  (本报记者 王丹 周晓菲)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