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马背文物保护队:10年铸保护文物“利器”(2图)

发布时间:2021-04-22 11:30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年04月21日 15:29 | 查看:2473次

内蒙古马背文物保护队:10年铸保护文物“利器”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马背文物(长城)保护队。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中新网锡林郭勒4月21日电 题:内蒙古马背文物保护队:10年铸保护文物“利器”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53岁的张钢,有空时总会开车沿草原巡查所在区域文物古迹,遇异常情况,他会迅速记录现场,并拨打电话向文物部门汇报。

  这位来自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中年人,是当地马背文物保护队成员。

  “虽然名称中有马背,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一般都骑摩托或开车巡查文物。”21日中午,张钢这样对记者解释说。

  张钢所说的马背文物保护队,全称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马背文物(长城)保护队(简称马背文物保护队)成立已逾10年。

  张钢在2015年加入马背文物保护队,同期的还有两名牧户,分别是李兵和张继平。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马背文物(长城)保护队。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摄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马背文物(长城)保护队。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我们3个人都居住在锡林郭勒盟白音库伦牧场斯格斯太分场,负责巡查当地的金界壕遗址,巡查一圈至少要半天。”张钢说。

  “之所以从事这项工作,主要是尽职守护好文物。”张钢透露,“实际工作中,尽管文物管理部门会给予电话费等补贴,但我们都是用自己的车,也不会计较得失。”

  茫茫无际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为何要设立马背文物保护队?

  记者从锡林郭勒盟文物局获悉,锡林郭勒盟虽地大物博、人烟稀少,但历史遗留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岩画较多。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当地有不可移动文物1148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5处。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2011年,马背文物保护队应运而生,目前已发展队员近160名。

  锡林郭勒盟文物局文物科副科长宝妹介绍说:“马背文物保护队是由具有一定基础条件、责任心强、素质较高、有文物保护意识的农牧民自愿加入的志愿服务性质的基层文物保护队伍。”

  队员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以流动形式,不定时地对田野文物进行管护,同时还进行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

  为了鼓励队员们的积极性,当地政府为队员们配备了棉大衣、雨衣、手电筒、背包、望远镜等物品;2017年起开始为队员补贴电话费;个别旗县文物部门还为队员发放补助、装备。

  成立逾10年的马背文物保护队,已经成为当地文物保护的“利器”。

  近年来,当地文物部门累计接到马背文物保护队报案100余次,经各地文物部门核查,文物破坏损害案件20余次。目前,该盟文物盗窃和破坏案件呈下降趋势。

  宝妹介绍说,马背文物保护队还制止了一些企业施工中破坏金界壕、古墓葬、古建筑的行为,并成功追回被盗文物200余件,抓获文物犯罪分子10余人。

  2013年,马背文物保护队成功保护一座北魏时期古墓葬,该墓葬出土了1500年前的漆棺及金、银、铁、陶、丝织品、漆器150余件。据专家介绍,该墓葬对于研究草原文化有重要意义。

  张钢表示,马背文物保护队这种形式很适合当地特点,同时也能深入到群众中去。“因为很多古墓葬、古遗址就在牧民家的草场内,所以发动牧民实施保护十分便捷,也切实可行。”

  马背文物保护队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获得了各方认可和称赞。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在文物法颁布实施30年和长城保护调研中,对马背文物保护队给予肯定,并提出这是探索田野文物保护的新举措。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长城保护情况调研组团长陈奎元对其给予高度评价。他提出:“马背文物保护队适合在内蒙古地区辽阔的草原、荒漠、戈壁地区的文物进行巡查看护。”

  陈奎元建议将该做法进行推广、宣传和发展,进一步规范和壮大这支队伍,为保护文物遗产做出积极努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