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鄯善县蒙古族民警资助四老八幼13载 受助者苦守邮局寻恩人

发布时间:2010-07-31 06:56 | 来源:亚心网 2010-07-28 00:26:53 | 查看:1292次

  亚心网讯(记者李熙)13年来,庞欣每月都会寄出一沓汇款单来资助生活困难的4位老人和8名学生,汇款单的署名为“一名警察”。

  庞欣今年39岁,这位蒙古族的汉子还有一个名字叫巴特,现任鄯善县公安局双水磨派出所副所长,1993从部队因伤退伍加入公安队伍。

  从1997年庞欣帮助第一位老大妈以来,随着工作岗位的调动,只要是碰到困难户,他都会伸出援手。庞欣笑着说:“有时朋友知道有生活困难的人也会向我‘举报’,我一并‘照单全收’。”

  目前,庞欣资助困难户汇款总额已经超过9万元。

  无偿照顾孤老

  庞欣匿名资助的经历,要从维吾尔族聋哑老人斯维坦姆·阿不都拉说起。

  1997年是庞欣从部队因伤退伍加入公安队伍的第4年,那时他在鄯善县公安局工作,每天中午都会在工作单位对面的一家餐馆吃午餐,这就是庞欣和斯维坦姆·阿不都拉初次见面的地方。

  斯维坦姆·阿不都拉是一位聋哑老人,没有亲人,没有生活来源,无论是下雨还是下雪,她总是衣衫褴褛,从餐馆讨一口残羹剩饭填饱肚子。

  庞欣说:“我看她特别可怜,就想接济一下她。”从那以后,庞欣照顾老大妈吃饭,找人帮老大妈粉刷房子。夏天到了,他又帮斯维坦姆·阿不都拉订窗纱。斯维坦姆·阿不都拉家里的米、油、面等生活必需品也由庞欣一人全包了。

  庞欣说:“我一来,老人就笑了,我一走,老人就哭。想要谢谢我,老人就伸出大拇指。”虽然无法用言语交流,老人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出对庞欣的感情。

  就这样,寒来暑往,庞欣一直照顾着这位维吾尔族老大妈,直到2003年老人去世。

  苦守邮局寻恩人

  1999年底,庞欣从鄯善县电视台播出的一个专题片中得知,该县东巴扎回族乡有一家孩子的父母先后去世,留下不满10岁的香香和星星,由年过花甲的爷爷抚养,因为经济紧张,两个孩子面临辍学。

  庞欣说:“孩子怎么能不上学呢?我和妻子商量,决定每月省出几百元钱,匿名汇款寄到学校,帮助两个孩子继续上学。”

  从此,“一名警察”便诞生了。“人不能整天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一定要做一些事情,人民警察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署名最合适。”庞欣说。

  东巴扎学校第一次收到两张署名为“一名警察”的汇款单后,认为这只是好心群众看了报道后出于同情的作法。但没想到,汇款单都会每月寄到。

  孩子的亲属、老师都觉得奇怪,开始暗中寻访。

  又是一个月的25日,庞欣正在邮局拿着一沓汇款单邮寄,突然一位老人走过来,紧紧抓着他的手不放。老人双唇颤抖地说不出话来。原来这名老人就是香香、星星的爷爷,老人已经在邮局“蹲守”了好几天,终于在邮局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把庞欣找了出来。

  庞欣说:“寄钱的日子一般都是每月25日或26日,那天一去汇款就被老人撞着了。他非常激动,一个劲地谢谢我。”

  从流言到肯定

  由于是因伤退伍,庞欣每个月固定的药费是990元钱,按揭的房子还有7万元没有偿还,但是他一直坚持每月给予人帮助。

  刚开始,庞欣身边的人对他的做法很不理解,庞欣说:“经常有人说我这样做是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还是有其他目的。”每当碰到这样说法,或者比这还难听的评价时,庞欣总是笑一笑,并不放在心上。

  家人起初对庞欣的做法也是反对的,妻子经常埋怨他:“家里用钱的地方也很多,日子过的宽裕一点总是舒心一些。”

  为了扭转妻子的观念,庞欣带着妻子去看望了他所资助的香香和星星,一进门两个孩子便扑进了庞欣怀里,称呼由叔叔也变成了干爸,并从里屋端出来各种各样的小点心。

  时间久了,妻子也支持庞欣的做法,庞欣开玩笑般告诉记者:“这就像赌博一样,有瘾。刚开始就想接济一下他们,人都是有感情的,时间一长就放不下了,我还会一直坚持下去。”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