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石滚:坚守乡村51年 被村民称为“10元小处方良心村医”(图)

发布时间:2021-04-13 15:5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22日 | 查看:1011次


人物故事:

  樊石滚,1953年9月生,河南省伊川县白沙镇焦王村卫生所乡村医生。

  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白沙镇焦王村,有一位坚持开“小处方”的村医樊石滚,他坚守乡村51载,每天接诊上百人,平均单张处方10块钱。焦王村的村民最怕的事就是他退休,村民们说:“樊村医的医术和医德一样好,他坚持每月上门为贫困户做随访,还不收任何费用。几十年了,平时有个啥病,几块钱就给你看好了。”

  城里人开车来看病 每天接诊上百人

  在焦王村卫生所门口,几乎每天都停满了车辆。樊石滚的诊室约5平米,经常坐满了患者,有不满一岁的婴孩,也有满头白发的老人。他的诊台上,除了纸笔、听筒和血压计,还有一张二维码,那是他的微信,患者有啥事可以随时找他。

  樊石滚16岁随师父学医,结束了焦王村没有医生的历史。67岁的他,在焦王村坚守了51载,成了远近驰名的“名医”,甚至附近县城、市区的人,都会开车来看病。年门诊量超两万,每天接诊上百人,全年无休,是他的常态。

  挂号、诊疗免费 单张处方10块钱

  除了精湛的医术,村民们佩服的还有樊石滚的德行。

  “在樊大夫这里看病,心不慌。”53岁的孙社娟是贫困户,丈夫患重病需长期服药,“去大医院看病一趟就得花上百块钱,在樊石滚这儿看病,他给俺免费。”

  焦王村有42家贫困户,共125人,樊石滚每月都至少上门一次,对每个人的病情都摸得门清。而对于乡亲们怕他退休的担忧,樊石滚笑着说:“只要我活着,就会守在这里。”

  贫困户焦善好说起樊石滚,就会竖大拇指。焦善好说,樊石滚除了每月随访,还会不时打电话问他们两口子的病情,叮嘱他们吃药,“樊大夫看咱家里困难,总会变着法地塞钱。”

  村民们说,除了村卫生所不具备诊疗条件的病,一般头疼脑热,樊石滚开的处方平均不超过10块钱。

  守护焦王村51载 村民最怕他退休

  除了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外,樊石滚还负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督促村民预防接种疫苗等。

  上世纪70年代,农村卫生条件恶劣,疟疾多发,药物紧缺。樊石滚就把地里的黄蒿、麦糠、狗尾巴草等拧成绳子点燃驱蚊。焦王村沟多、窑洞多,樊石滚身背麦秸秆走遍全村300余户窑洞。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为了给村民送药,樊石滚步行20公里,亲眼看到村民服下药,他才放心。

  现如今,有病人在城里医院做完手术,恢复期过后就来村卫生所拆线,樊石滚不收一分钱;村民在大医院拍完片子,还会拿回来给樊大夫瞧一瞧;为了督促病患坚持锻炼身体,樊石滚每天五点钟起床,在卫生所门口集合多人,带领村民晨跑。

  村民闪新红感慨地说:“樊石滚是焦王村的“宝贝疙瘩”,乡亲们最怕的事,就是他退休。”

  医者仁心 女儿受其感染扎根基层

  1月15日,樊石滚获得河南省“十佳最美基层医生”的称号,是洛阳地区唯一的获奖者。颁奖词中说:他从赤脚医生到当地名医,一生守护几代人。

  51年来,樊石滚没吃过一顿应时饭,没有按时下过一天班。最让他愧疚的,便是疏于对家庭的照顾。

  女儿樊伊品最初对父亲并不理解。樊伊品说,由于父亲忙于工作,照顾大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因为照顾患脑梗的奶奶,母亲累出了病,错过了诊疗的最佳时期,一只耳朵渐渐听不见。

  “父亲就是一名医生,却忽略了母亲生病的苗头。”樊伊品无奈地说。但每每看到病患对父亲的赤诚和感激,樊伊品在心中默默原谅了父亲。高考报志愿时,樊伊品报了医学系,毕业后,她回了农村。看到父亲上了年纪却不能退休,享受含饴弄孙的清闲日子,她想替父亲分担一下,“全村都是看着我长大的乡亲,能学以致用,守护他们,我觉得值”。樊伊品说。

  “在农村看病,实在太难了。”樊石滚说,年轻人学成都扎堆往大医院去,鲜有人守在基层,踏踏实实做一名村医。而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恰恰又是最需要医护人员关注的群体。对于女儿的选择,他非常支持。

来源:河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