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退休职工31年坚持骑摩托为贫困山区送衣物(图)

发布时间:2021-04-10 21:2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22日 | 查看:1767次


人物故事:

  杨广,云南大理人,200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大理市税务局一名普通的退休干部。多年来他以满腔的热血投身于税务事业和扶贫帮困中,将青春奉献给了税务事业奉献给了大山里的“亲人”们。

  心怀一份感恩

  杨广出生在大理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后来成为了一名税务工作者,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儿时的经历和工作后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群众拮据的生产生活的现实状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触。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对党和组织心怀一份感恩,始终在想,党和国家培养了我,群众养育了我,在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能为贫困山区群众多做点什么?时时的牵动使他最终选择了坚持利用每天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往返于大理市社区和单位,为山里的贫困群众收集衣物和生活用品,并利用节假日不辞辛劳,送到山区群众手中,力所能及地服务群众这件事。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善举,甚至微不足道,但31年来,不仅被山里人亲切地称为“老友哥”,也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为贫困山区群众所做的这一切,他从来没有想过要任何回报,只是出于一名党员和税务干部的责任感,出于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出于对党、对组织、对群众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深感恩之情。

  信守一份承诺

  这些年,他被大理州许多山区的村民们亲切的称为“老友哥”,从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角度讲,是对他的认可。因为,“老友哥”是山里人对朋友最亲热的称呼,被称为“老友哥”的都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人。

  记得31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了大理州漾濞县的羊厩村。原本把山区生活想象成世外桃源的他一下子被眼前的山区贫困现实惊呆了,刺痛了。羊厩村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区位偏僻、土地贫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当地甚至连基本的粮食作物和蔬菜都无法种植,以往种地为生、靠天吃饭的许多村民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现实中的巨大反差使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从山区回来后,他内心很纠结,也很牵挂,总想着怎样才能为山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后来,单位对灾区捐衣捐物的善举启发了他,他想这也是作为一个普通党员、普通职工能帮助山区群众能够做到、也能做得好的事。从此,平时除了兢兢业业做好税务工作外,就开始四处收集旧衣物和其他日用品,并不停地送给山区困难群众。所送物品,大到旧棉被,小到饼干盒、茶叶桶,只要还能继续使用的东西,都成了他收集的对象。当然,他的这些举动,开始时还是招来了许多人异样的眼光和看法,有人说是他要把收集来的东西拿去当废品卖,也有人说他是要送给农村老家的亲戚捡一份人情,还有人说他是要拿去山区以低价出售赚差价,有时甚至家人也不完全理解。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言风语和眼前巨大的压力、众多的猜疑,他并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徘徊,因为他认为所做的事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他始终坚信那么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他仍然依旧不断收集衣物,再把这些收集来的衣物一件件亲自送到山区贫困村民手中。一路走来,现在屈指一算,这个举动,一干就是31年。31年来,每天下班后,当别人在家休息时,他却马不停蹄地在各个住宿小区忙碌,四处收集别人不要的衣物,往往回家时已是万家灯火;晚饭后,当别的人家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精彩的电视节目时,他和他的爱人还在清洗、分类、叠放那些收集来的旧衣物;节假日,当别人在家与父母、妻儿享受天伦之乐时,他依旧汗流浃背地骑着载满衣物的摩托车,穿梭在山村崎岖的小路上,忙碌在山区贫困村民家中。

  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是造成许多山村落后的主要原因,但这些地方也正是每次他行程的目的地,有的山村离家有100多公里,一次往返需要两天时间,有时饿了他就在山路边吃几口干粮,困了就在树下眯一会。人们都喜欢用山路十八弯来代表山路的崎岖,可他每次走的山路都远远不止十八弯。山高坡陡、蜿蜒曲折、路况复杂,尤其是下雨天就更糟糕,车难行,人难走,给他的行程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但他却能在31年的无数个节假日里,在山区贫困群众期盼的眼神里,在山区群众热情的“老友哥”的称呼中,时时处处感受到了助人为乐所带来快乐,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

  记得有一年“五一节”前夕,杨广听一个搞摄影的朋友说,漾濞县顺鼻乡新村村委会一个叫罗丝白地的小山村有几户村民生活特别贫困,就立即向朋友打听好了那几户村民的具体地址,准备“五一节”就去罗丝白地村送衣物,可“五一节”那天,却下起了倾盆大雨,妻子劝他改天再去,他说:“不行,已经联系好了”。那天他的五个登山包都塞得满满当当的。通往村里的是一条小土路,一经下雨冲刷,变得泥泞不堪。因为雨大山路滑,摩托车已经不能骑上山,他只好徒步前行。虽然杨广经过多年上山扶贫的磨砺,在大理当地还是个小有名气的登山运动员,但那天,在山路上却多次滑倒,其中有一次,足足跌出去几米后才站了起来,刚迈出第一步,左脚踝关节就一阵剧痛,但还是咬紧牙关,背着沉重的登山包,一瘸一拐地进到了山区。送完衣物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平时,妻子看到满身泥土、浑身湿透的杨广是司空见惯的事,可那天当她看到丈夫那乌黑的脚踝、看到那足足比右腿肿出了两倍多的左腿时,妻子的泪水夺眶而出。“什么时候弄伤的?”妻子问。“快到公路边我放摩托车的地方了,一不小心扭了一下,不要紧的”他笑着回答。其实,她那里知道丈夫是去的时候在半路上就扭伤了脚,她也不知道丈夫多次在山路上摔倒,而且好几次连站都站不起来,更不知道丈夫是咬着牙一步一拐挪到山顶那几户村民家后再一步一拐挪回来的,当然,她更不知道丈夫是拖着眼前这条满是伤痛的左脚,冒着风雨在大山里一步一拐整整挪了足足15公里。第二天,到医院检查结果是骨折,都说伤筋动骨100天,然而一个多月以后杨广又背着妻子偷偷地背上背包进山了。

  其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付出和努力所带来的快乐,也深深感受到了给村民们带来的希望,而且,在山区村民的心中也逐渐积淀成了一种难舍的亲情和友情。有时,即使他往来的间隔时间很短,但每次看到他,每家每户会都热情的把他往他们家里拉,进去坐坐,唠唠家常。平时,谁家里有难题都请他帮忙解决,谁家建房子、孩子考上大学等喜事也忙着和他一起分享。

  2002年的一天,永平县山区的一位70多岁的老汉重病被村民送到大理州医院治疗,他是杨广经常去送衣物的贫困山村的一个熟人,他知道后立即赶到医院,把陪护的村民全部安排在自己家里吃住,一安排就是近一个月时间,直到老人病好出院。其间,很多同事和朋友问他:住在家里的是什么人呀?他笑着说:家里的亲戚。

  大理市下关镇刘官厂村南经庄有一个贫困的家庭,家里的主心骨张彩凤老人当时已经60多岁,多年前身患重疾的丈夫去世了,留下负债累累、破败不堪的家和一对智障儿女,老人的儿女都已30多岁了,可不仅不能帮老人做家务相反连生活起居都需要老人的照顾,家里除了每年的低保和微薄的土地收入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2000年的时候,朋友一次无意的闲聊把他和这个家联系到了一起,从此,他就成了这个家庭的特殊一员,总是隔三差五地给他们带去一些吃的用的东西,1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不善言辞的张彩凤老人每次见到杨广,总爱伸出大拇指给他点赞。

  爱心传递人人乐,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年,随着收集衣物的范围越来越广,送到的山区也越来越多,他的善举也越来越多地赢得了更多人的理解和肯定,原本误解他的人都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了他的初衷,并纷纷主动加入到这一助人为乐的行动中来。很多同事、朋友、老年人、小孩子,甚至陌生的人都把衣物、生活用品送到他家,请他代他们送到贫困山区。比如,大理州医院住宅小区的李萍老俩口,都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从2004年开始就一直帮着杨广四处收集衣物,让他非常感动。很多人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和他一起爬山涉水到山区送衣物。大家的理解和参与是对他的激励,也给了他更大的精神动力,更让他体会到所做的事的价值所在,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党员就应当是爱心和正能量的传播者的信念。

  31年光阴荏苒,可以说,他走遍了山区的十里八乡。为此,有人把他的行程作了一个粗略的概算,他走过了8万多公里山路,可以绕地球两圈,翻越了大小无数个山头,进过200多个山村,当然,还有15余吨的衣物,520多户农户、2400多位村民。是啊,这么多年,由于心里时刻牵挂着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山区的村民,事实上,他已记不清走了多少路,骑坏了几辆摩托车,磨破多少双鞋,帮助了多少人,或许本来就根本没有记。但面对这些数字却又实实在在的让他体会到了自己确确实实是在做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感受到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兑现承诺、乐于奉献所带来的那份快乐。

  牢记一份责任

  这些年,随着杨广为贫困山区所做的这些点点滴滴的事被各种媒体宣传报道,以及各级给予他众多的荣誉后。单位同事和社会各界认可和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虽然他依然每个星期都往山里送衣物,甚至有些山区老乡每次拉货到下关卖,卖完货后都会顺便拉些衣物回去,但家里的衣物仍然天天都像小山一样,衣物多的时候家里都没法摆放了,单位专门把自行车车库安排给他作衣物周转房。他家的洗衣间里一年四季都满满当当地挂满了收集来的衣物。有时,有些人会开玩笑地问他,是不是家里开了洗衣店了。其实,一直以来,他送到村民们手里的每一件衣服都是经过了他和妻子的认真清洗、缝补和整理,因为他认为事情虽小,但却更能体现对山区群众的一份尊重。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深入,杨广同志深深的体会到大山和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遇见的不再是贫困,不再是泥泞的道路,不再是坍塌的危房,这些正是他心之所往。需要他的人越来越少,跟随他上山的人却越来越多,大家都在感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他经常说,这些年来所做的这些点点滴滴的事,体会是有艰辛,也有快乐,有付出,也有收获。正因为如此,31年一路走来,变的只是年龄,不变的却是习惯和肩上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以及始终如一的坚守。爱有多长,路就有多长。事实上,31年来他所做的一件件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就是去履行一名党员的职责,以此去诠释一名税务干部对事业的责任。一名党员的作用,对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就像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但螺丝钉虽小,作用却不可低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税务干部,一定要不忘初心,这才是一名合格的税务党员干部应尽的本分。

来源:云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