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丝到白发、从抗击非典到新冠战“疫” 钟南山打了两场逆行之战(2图)

发布时间:2021-04-08 10:1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4月08日 04 版 | 查看:915次

  2003年年初,非典期间,查病房的钟南山。苏越明供图

  2020年1月,钟南山饱含泪水为武汉鼓劲。刘大伟/摄

  “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抗击非典那一年,钟南山院士67岁。至今,他仍清晰记得收治的第一例非典病人是2002年12月22日,来自广东河源,肺全部变白了。

  当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几个年轻医生请钟南山看一看,这个病人的病情很奇怪,和朋友吃了一顿饭后就发高烧,很快出现呼吸困难。医生用了很多抗生素,没有任何改善,8名医护人员也全部被感染。钟南山第一个判断是:“不可能是细菌感染,这是一例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特殊传染病。”

  当时人们还未曾知晓,2002年年底,一种奇怪的肺炎病情突如其来,并迅速扩散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非典疫情。

  2003年1月,病情仍在发酵。钟南山回忆,几次去医院,发现很多医护人员不敢跟患者接触,送药送饭都是从窗户外递进去。“这样气氛不对头。既不利于病人的救治,也不利于医护人员情绪的稳定。”钟南山当即表示,把所有的重症病人转到他所在的医院来。

  钟南山带着医护人员正常地与病人接触:按惯例检查、量体温。慢慢地,病人紧张的情绪缓解了。医生对这种病的恐慌与焦虑也逐渐消除。钟南山表示,在重大疫情前,稳定医护队伍,保障社会稳定,是最重要的。

  2003年2月,广东非典病例剧增,钟南山临危受命,出任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组组长。当时,包括钟南山在内,大家都不清楚非典的病源来自哪里,病原体又是什么。也没有人知道,疫情会持续多久,还有哪些未知的风险。

  钟南山以客观事实和临床经验为依据,提出并证实非典病因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这一论断阻止了可能发生的大面积误诊。钟南山说,“这不是一般的学术讨论,而是救命的问题,我们要尊重事实。”

  200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肆虐多月的非典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在以钟南山为代表的专家不懈探究下,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引起SARS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

  就在此刻,钟南山突然“消失”了5天,人们以为他出差了。

  实情是,连续工作38个小时没有休息,他累倒了,出现高烧、咳嗽和肺炎的症状。钟南山没有在医院接受治疗,而是躲在家里隔离输液。所幸,他得的不是非典。为了方便输液,钟南山在门框上钉了一个钉子,到现在还没拔下来,他笑称:“我爱人说当是一个纪念好了。”

  由于积极隔离和防护,广东省的SARS病例逐渐减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许多患者得到救治恢复健康。钟南山说,在抗击非典的这场硬仗中,全世界非典患者死亡率是11%,而广东省则低至3.8%,是世界范围内非典治疗最好的地区之一。

  17年后,钟南山在广州前往武汉高铁餐车上小憩的照片再次打动人心。此时,他的缕缕青丝已成满头华发。2020年1月18日,84岁高龄的钟南山又一次临危受命,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逆行武汉研判新冠肺炎疫情。

  两天后,钟南山发出论断:“可以肯定,存在人传人现象。”

  1月23日,武汉“封城”,这座1000多万人的城市被迫按下暂停键。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16家方舱医院迅速投入使用。全国各地30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武汉76个日日夜夜,浓缩成一个国家的战疫轨迹。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中国把生命至上作为最高人权,不放弃一个患者、不遗漏一个病人。”钟南山说,我们几乎只用了1个月基本控制了武汉疫情;用3个月对全国疫情进行基本控制,“这真是非常了不起的!这就是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