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7-19 08:37 |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10年07月18日 01:56:55 | 查看:2648次
丁福明每次到战友墓前,都会为他们点燃一支香烟 本报记者 何杰 摄
每次看到泾洋河涨水,丁福明就会想起牺牲了的7名战友 本报记者 何杰摄
23年前
9名战友手挽手蹚河救群众
巴山深处,镇巴县城边的青山上,7名武警战士已经在此长眠了23年,伴随他们的不仅有青山绿水、巴山烟雨,还有他们的山西籍战友,退伍老兵丁福明。23年来,丁福明一直在默默地守望着这些战友。
23年前镇巴那场洪水
退伍老兵丁福明今年42岁了,1986年他从山西省交口县参军,来到了巴山深处的镇巴县,在武警镇巴县中队服役。1987年8月26日,镇巴县境内从早晨6时起普降中雨,上午11时,雷电交加,特大暴雨突然袭来,从上午8时至下午2时,6小时降雨量达到了85毫米,下午1时山洪暴发,泾洋河水位迅速上涨。
武警镇巴县中队代理副中队长刘忠义不停地去营区门口的河边察看水情。下午1时许,刘忠义突然发现,泾洋河和支流罗家河交汇的洪流中,两名群众和一台小四轮翻斗车被困。丁福明刚从哨位执勤下岗回到宿舍准备休息,刘忠义就冲进了宿舍,叫醒了午休的战士,准备挑选三个战士去救人,可是,被惊醒的其他战士纷纷要求参加抢险,丁福明也是其中一名。
刘忠义最后决定由他和班长王福建,文书吴林,副班长柴万祥,卫生员连顺海,战士康旭林、夏金玉、赵峰、丁福明、李林山等10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参加抢险。就在抢险队出发前一刻,刘忠义发现李林山穿着雨鞋,考虑到在水中行动不便会有危险,刘忠义阻止了他参加这次抢险。
9名抢险队员手挽着手,蹚着湍急的河水,向被困的两名群众靠拢,刘忠义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当时队长要求我们先不要管翻斗车,先救人!”丁福明回忆说,当时他们都是用手死死地挽在一起。
9战友抢险7人牺牲
河水中前进了不到10米,洪水已经齐腰深了。继续前进!洪水已经到了脖子处,他们仍然继续向前冲去,距离两名被困群众约5米处,一股来自罗家河方向的巨大洪峰突然袭来,一瞬间,九名武警官兵如同树叶般被洪水冲散击倒。“我当时被冲倒了,喝了好多泥水。”丁福明回忆,他被洪水冲到了数百米开外,无意中他抓到了岸边的一块石头,“当时我口中不停地吐着泥水,再也没有力气爬上岸。”
周围群众看到丁福明后,伸手将丁福明拉上了岸。周围的老乡告诉缓过神的丁福明,一名身穿雨衣的武警战士本来已经上岸,看到有战友还在水中漂浮,不顾劝阻,又一次跳下河,顺着洪流追赶抢救战友去了。一位老乡看得清清楚楚,这名战士刚下去不久,就被一个浪头打在了桥墩上,不见了踪影。丁福明一下子就知道了,“队长!那是我们的队长刘忠义,他不停地在岸边巡查,只有他穿着雨衣。”丁福明虚弱地半躺在岸边,泪水刷刷地掉落……
柴万祥在距离出事地点约500米处,也被群众搭救上岸。但是,其他7名战友全部壮烈牺牲。刘忠义的遗体在距离县城约10公里的陈家滩被群众打捞上来,当晚8时许,距离镇巴70余公里处,夏金玉、王福建两名战士的遗体被西乡县罗镇的干部群众打捞上来,其他4名战士的遗体,也分别被打捞上岸……
出发前嫂子说注意安全
昨日上午,丁福明提起这段往事,语气依然沉重,双眼微红:“就在我们出发前,嫂子刘霞(刘忠义的爱人)还要我们注意安全,说我们出去会淋雨,她在家里熬好姜汤等我们回来……”
23年来
“陪在他们身边我觉得踏实温暖”
昨日中午,镇巴县又下起了小雨,巴山又一次笼罩在一片烟雨当中。
镇巴守望战友23年
丁福明又一次沿着山上的石头台阶,向山上的烈士陵园走去,他的7名战友就长眠在这里,与青山绿水、烟雨云雾为伴。他们不会寂寞,平日,只要有空,丁福明就会上山,陪着战友们说说话,聊聊天。
墓碑前,摆放着7根被雨水打湿的香烟,那是13日那天,丁福明给战友“点燃”的。但丁福明还是像往常一样,蹲在墓碑前,掏出香烟,依次点燃了7根,摆放在墓碑前。
这是他每次来看望战友永久不变的程序,每次来看战友,他都会把香烟给战友“点燃”,然后和战友再说说话,聊聊天,半个小时以后他才会怅然若失地下山。
23年,8000多天,只要有空,丁福明就会来山上看看战友。
这23年,丁福明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1989年,丁福明复员回到山西老家,被分配到了当地的液化气站上班,“可是,我总是割舍不下那7名牺牲的战友,他们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而且,我们队长牺牲的时候,他的女儿才几个月,我就想给他们做点什么。”
带着一份对牺牲战友和他们家属的牵挂,丁福明在山西老家工作了几个月后,将工作又调回镇巴,还是在镇巴县液化气站上班。工作之余他就会上山,陪着战友说说话或到战友家去帮战友的家属做点活。1990年,他经人介绍和当地姑娘刘兴茹结婚。
几年前,丁福明所在单位倒闭破产,丁福明和别人一起做生意,但只要有时间,他仍然会上山看战友。
“刚开始的时候,我不敢看河水,不敢下河游泳,一看到水,我就恐惧,就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那时,他们多么年轻啊……队长25岁,其余的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在开始的十几年里,丁福明几乎不敢一个人到山上去看战友,“每次上来,情绪都会失控,心如刀绞,所以每次都要拉着家人一起去。”直到2000年,丁福明的情绪才慢慢地平复,就像找老朋友聊天一样,蹲在战友的墓碑前,告诉战友们他的烦恼,他的高兴……
从不后悔守望人生
丁福明的家,就在镇巴县城内,他的卧室和洗漱间就正对着陵园,每天早上起床,他都要遥望山上。“我们两个孩子,也都大了,说过好几次换个大一点的房子,可是他坚持不换。”丁福明的爱人刘兴茹说,她理解丈夫,知道他不肯换房的原因,那就是在这里每天都可以看到战友。
丁福明的老家在山西,和他一起参军的山西籍战友退役后,都回到了老家,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商机显然要比偏僻的镇巴多,现在他的大多数战友身家都在几百万,甚至有身家上亿的战友。“如果他回了山西,生活肯定要比现在好得多。”刘兴茹说,可是丈夫选择了守望,她也无怨无悔。她说,丈夫当年参加抢险时,她刚刚高中毕业,也听说过丈夫的英雄事迹,但没想到最终能和“英雄”一起生活。“我就想,一个人对战友情义都能这样看重,对我也肯定不会差。”刘兴茹笑着说,事实也正如她所判断:丈夫是一个正直的人。“我在守望着战友,他们也在看着我。”蹲在战友墓前,丁福明说,他从来没有觉得战友距离他有多远,“我不能做没良心的事。”
而对于回老家后已经发达的战友,丁福明也从未嫉妒过他们的生活,也从未后悔过当年守望的选择,“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我无法放开这份战友之间的情义,他们都是我最亲密的战友和兄弟。陪在他们身边,我心里会觉得踏实,温暖。”
武警汉中市支队政委曾正纪说,丁福明23年如一日守望牺牲战友,是警魂的传承,也是我们建队育人的重要教材。本组稿件由
本报记者 何杰 采写
(感谢武警汉中市支队提供帮助和支持)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他守望牺牲战友23年》)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