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环卫工人熊永和: 35年助养38个孩子 “寒门子弟更要读书”(图)

发布时间:2021-03-10 20:12 | 来源:南方日报 2021年3月10日 第MC07版 | 查看:1262次

 

熊永和将自己30多个孩子的照片贴在了墙上,凑成了“全家福”。黄思华 

他是38个学生的“爸爸”,学生们的吃喝拉撒他都管,生活和学习有困难也都会找他。“熊爸,您辛苦了!要保重身体,有时间我就去梅州探望您。”在广州读大学的王佳萍(化名)在信中写了一些自己在学校的琐事,结尾处依旧不忘关心问候这位特殊的“长辈”。

这位“长辈”便是熊永和,他是梅江区的一位退休环卫工人。因为出生贫寒,生活艰辛,熊永和参加工作后心里便一直有个想法,希望与他有同样境遇的孩子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寒门子弟更要努力读书!”熊永和说。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从1986年开始,熊永和便拿出微薄的收入资助贫困学子。35年来,他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0余万元,帮助许多学生圆了“读书梦”。2014年,熊永和被评为“广东好人”,2016年,他所在的家庭被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南方日报记者 黄思华 通讯员 李新苑

○●攒下的生活费

圆了贫困学子的“上学梦”

熊永和住在梅江区西郊街道一个老居民楼里。他和老伴刘利霞的腿脚不方便,但因为没有电梯,每天上下楼的时候只能缓慢又小心。

记者走进这两位老人的家中,马上就被客厅贴满照片的几面“照片墙”吸引了。“这些都是我资助过的孩子。”说起“孩子”,熊永和的话闸子一下打开了,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他摸着这一张张照片,30多年的助养路历历在目。“这是第一个‘孩子’,她叫金花。我和这个孩子的故事要从1986年的一次偶然捐款说起……”

当时,清远遭遇洪水灾害,为救助受灾儿童,梅州当地很多部门也发起了爱心捐款。巧的是,熊永和刚好在环卫部门负责共青团有关的工作,“当时我负责这块工作,又看到这些孩子的处境实在辛苦,便带头捐了200元。”

在那个年代,200元相当于熊永和1个多月的工资,这笔“巨款”足够他们一家四口用好一阵子。但熊永和却毫不犹豫,“我4岁就失去了双亲,一路走来十分辛苦。所以看到因为水灾家破人亡成为孤儿的这些孩子,我就想尽自己一份力,帮助一个是一个。”

后来,收到熊永和捐款的那个女孩给他回了一份感谢信。因为这份信,熊永和知道了这个女孩的名字,当得知她上不起学的时候,熊永和决定,资助这个女孩读书,直到她完成学业。

其实,熊永和的家里也并不宽裕。他告诉记者,自己当时还是住在一间破旧的老屋里,连床都摆不下,烧火做饭都在房门口。妻子没有稳定工作,一双儿女要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为了补贴家用,熊永和一个人打好几份工。在环卫部门上班之余,他还做过水泥工、修单车,周末还载客载货……“什么活我都可以做,什么活我也都做过。”熊永和说。

尽管如此,熊永和在捐款助学方面却十分大方。每年七八月,当地举行“希望工程”认捐活动,熊永和都会去参加。“之后收入增加后,一次800元-1000元的捐款也都是常事。”熊永和笑呵呵地说。

○●“捡”来的亲情

用爱心筑一个温暖的家

熊永和有一个特殊的笔记本,里面记着他资助的每一个孩子的资料,姓名、年龄、住址、学校……都很清楚,他说自己年纪大了,担心难免有记叉了的时候。

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记者看到了一个与熊永和同姓的名字:熊方芳。但名字后面没有住址,也没有家庭情况。“哦,这个是在我跟前长大的‘女儿’。”熊永和解释道。

原来,熊方芳是被熊永和在西郊街道西区市场清理垃圾时,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孩子。“当时,我正开着拖运垃圾的车过去,就听到垃圾堆旁边有婴儿的哭声,果然就在附近找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熊永和将这个孩子抱回了家,因为当时没有更好托付的家庭,他便决定自己来抚养。

熊永和抱着“女儿”到有关部门办理收养并入户口,还给她取了个名字叫“熊方芳”。“方芳小时候真是可爱,大大的眼睛,又非常聪明。”熊永和说起方芳,一脸慈爱。

与常人不同的是,在方芳刚懂事的时候,熊永和便将她的身世一点一滴地讲给她听,丝毫也没有隐瞒。“我们不图她如何报答恩情,只希望她知来处,明去处,积极向上。平时在生活上,我们对她只会严厉,与我们自己的孩子一视同仁。”熊永和对待孩子,有着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

在培养方面,熊永和也毫不含糊。聪明机灵的方芳在美术方面独具天赋,熊永和知道学美术要花不少钱,但他还是支持方芳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而方芳也没有辜负熊永和夫妻的期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现在,她在广西当老师了,也有美满的家庭。这是她的结婚照,多漂亮!”熊永和说着,便指向墙上的一张结婚照。

说起孩子,熊永和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好像是自己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了份好工作、过上了好日子一般。此时,他的妻子刘利霞便静静坐在角落,看着他一会开心、一会激动,眼睛里充满着爱意。

当被问起“有没有对老伴的资助做法产生过不同意见”时,刘利霞有些不好意思,脸微微侧了侧,“我读书少,不知道怎么表达,反正他的做法就是我的想法,我支持他!”

○●热闹的“大家庭”

助学接力棒薪火相传

每逢年节,熊永和的家里总是最热闹的,他也是最忙的。因为,他资助的孩子都在这个时候过来看望他。“义父,您身体还好吗?”“最近家里有什么缺的吗?”“咱妈腿脚还行吧?”……孩子们围坐在熊永和的身边,家长里短地聊着。

看到熊永和夫妇洗得发白的衣服和每餐的粗茶淡饭,这些“孩子”总是过意不去。熊永和资助过的这些孩子一个个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也提出为他们改善生活,“义父,我们也有能力了,要不给您和义母换一个有电梯的房子吧?”

“我和老伴也去江南看过,是很漂亮,但是把我这套老房子卖了,还要贴进去不少钱呐,我想着,这些钱够好几个孩子上大学了。”熊永和思前想后,还是婉拒了,并提议他们用这些钱去资助大学生。

而今,熊永和的义子也参加了“扶助特困学生上大学”捐助活动,承担了2名贫困学子大学四年的学费。“助学图回报,不是我们的为人。我资助的钱,不需要你们还给我,只希望你们有时间就过来看看我这个老头,有宽裕的钱就去帮助其他贫困的学子。”这是熊永和对他资助过的孩子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有没有想过要资助贫困学子到什么时候?”

“反正,我还能走,还能干活,都行!”

而今,77岁的熊永和已退休10多年,但他每天仍然打着几份工。3月份,他便盘算着:自己的退休金,加上几份额外的收入,到了9月份应该够付4个“孩子”大学的学费了。

王佳萍是熊永和口中这4个“孩子”中的一位。2013年,她考上中山大学,但因无钱交学费而发愁。熊永和得知情况马上就给王佳萍打电话,表示可以资助承担她四年的大学学费。

当王佳萍与熊永和见面,从他手中接过7100元时,感到非常意外:有如此善举的人竟然是位生活不富裕且年过古稀的老人。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笔助学款,是熊永和跑了几家亲戚筹借来的。

2016年,熊永和又同时资助了考上中山大学的卢玉珠(化名)、考上华南师范大学的徐敏霞(化名)和考上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刘钰(化名)。

这样的名单还很长很长……“以前,我资助的多是一些小学生,这些年我就挑选一些大学生,也是因为自己年龄越来越大的缘故,小学生的资助时间比较长,担心如果中途中断会影响孩子。”熊永和合上笔记本,由衷地说道。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