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吴品仙:魂系千年古歌(图)

发布时间:2010-07-04 00:27 | 来源:新华网 2008年03月16日 11:56:39 | 查看:1338次

 

侗族大歌歌师吴品仙(中国好人网配图)

  新华网贵州3月16日电(申俊辉、周之江)获得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后,吴品仙的感觉却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她喜的是国家和公众对侗族大歌越来越关注了,忧的是能唱纯正好听的侗族大歌的传人越来越难寻了。

  侗族,这个据传是古越人后裔、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老民族,似乎天生与歌相伴。侗家自来有这样的说法:“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要做侗家人,先得唱侗家歌”。

  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侗族大歌的历史,与侗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侗族现有人口260多万,主要聚居于贵州、湖北、广西、湖南等省区。经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实地考证表明,目前侗族大歌流行区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黎平县南部地区。

  63岁的吴品仙堪称“活着的历史”。自幼在被誉为“歌的海洋”的侗乡长大,逢年过节,全村男女老幼都会聚集在村口的鼓楼里教歌、学歌、唱歌。

  7岁起,吴品仙就喜欢上了侗族大歌,“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歌就去学”。

  侗族大歌没有伴奏,没有指挥,当然更没有乐谱,全靠死记硬背。长辈教一句,吴品仙就跟着学一句。

  口耳相传,历经千年,侗族大歌仍在民间流传。可惜的是,这美妙的歌声却因重山阻隔不被国人所知,国外有些学者在论及中国音乐时甚至妄加断言,认为中国音乐一直是单声部的,根本没有多声部,更别谈和弦和声了。

  侗族大歌走出山外,打破了这一断言。

  1986年10月3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组织了11人组成的侗族合唱团,首次赴法国巴黎,参加秋季艺术节活动。

  她们在巴黎夏乐宫的演出,轰动世界,仅谢幕就达37次。艺术节执行主席马克尔维多为此激动不已:“美极了!美极了!东方一个仅几百万人口的民族,能够创造和流传这样古老纯正,如此闪光的艺术,在世界实为罕见”。

  侗族大歌从此为世人所知,而吴品仙正是传承这一悠久文化的佼佼者。

  吴品仙生平最得意的事情,是为贵州省黎平县永从乡培养出了吴勇勤等三位侗族大歌传承人;生平最难忘的一次登台演出,是2003年7月1日,那天,她带领的15位侗家妹子在黎平县民歌比赛中摘得桂冠。

  侗族大歌的历史和魅力令吴品仙骄傲,但是,其现状却令她十分忧虑。

  “年青人都到广州、深圳打工去了;村里的人,只有农闲的几个月有机会演出。”吴品仙说。

  在她一手调教出来的三位高徒中,两位已远嫁广州,只有吴勇勤一人进了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民族班,继续学习民族音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贵州省黎平县开展了“侗族大歌进课堂活动”。吴品仙每周都会义务教小学生唱侗歌,有演出的时候,她也会组织村里人一起练歌。

  如今,“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给了老人荣誉,也增添了她肩上的担子。“我得抓紧时间,得从村里的老人那儿把那些将要失传的曲目学回来,还得赶紧教出一批年轻人”。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