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05 11:09 | 来源:京报网 2021-03-04 16:38 | 查看:3505次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发表了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也纷纷刊登。随后,又发表了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的题词。这些题词,既可以激励和鼓舞人心,同时也是经典书法作品,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毛泽东(图1)
毛泽东所题“向雷锋同志学习”(图1)乃个人代表作。签名字形放大,章法处理变成三行,可谓天衣无缝,妙不可言。“向”字以楷书落笔,斩钉截铁,第一行三字不相连属;第二行“同志”和“学习”各自分别相连,形成特殊的节奏感,书写速度明显逐步加快。至签名“东”字右点画戛然而止,给人余韵徐歇之感。
朱德(图2)
朱德题词(图2)笔意取法黄庭坚,第一、二行末的“锋”和“席”字皆有长竖,不避雷同,反而更出彩。虽然每行都是四个字,但是处理各不相同,尤其最后一行的四字挤在一起,使左下方留空,通过签名和年份组成的落款,做到整齐端正,使得章法平中见奇,疏密对比强烈。
刘少奇(图3)
刘少奇的题词(图3),笔墨浓重,起收笔斩钉截铁。字形中宫收紧,利用笔画的轻重、粗细来加以调整,有反差对比,又整体和谐。
董必武(图4)
董必武此诗(图4)为毛主席题词发表十周年所作,可见对雷锋精神的宣传和弘扬,一直在持续。董老用笔内敛谨严,字形收缩,笔短意长。同样也学黄庭坚,与朱德书法韵味不同。
陈云(图5)
陈云题词(图5),所写字字独立,字形大小不一,极其随性,不但在形式上营造出对比,也可以看出题写时的庄重心情。
叶剑英(图6)
叶剑英题词(图6)在1977年。同样是字字独立,字距和行距进一步拉大,加了标点,留白更多,使得气息流畅,书卷气扑面而来。签名下方的年份恰与“心”字平齐,使得章法浑然一体。
周恩来(图7)
周恩来题词书法(图7)受魏碑影响较大,点画凝重,但并非特别厚重,主要是融入了帖学行笔方法,凝重中见空灵,最典型的方法就是提按对比,有的地方不时出现“断笔”,使笔画不相连,从而改变了碑派笔法过实的不足,灵秀飘逸,潇洒之极,人书合一。
邓小平(图8)
邓小平题词(图8)同样采用横式写法,而且加了很多标点,完全是从实用醒目的角度来考虑。但是从运笔尤其是很多字的草法来说,极其规范,说明是详细研究过书法技巧的。用笔凝重苍老,笔画时有夸张,显然也学过黄山谷。
谢觉哉(图9)
谢觉哉题词(图9)也是学黄山谷,讲究用笔节奏。但是,那些极其夸张的笔画没有了,字形中宫收紧,字字独立,字距小而行距大,尽得“计白当黑”之妙。
徐向前(图10)
徐向前1990年的题词(图10),距毛主席题词发表已过去27年。徐帅时年近九十高龄,书法已然返璞归真,平淡天然,可谓人书俱老。
杨尚昆(图11)
杨尚昆题词(图11)似为硬笔书,却有毛笔之韵味,流利飘逸,个人风格明显。虽是横写,却通过一些夸张的竖画,使得上下行列呼应,第一行的“都、锋”二字效果极其明显,第二、三行虽没有像这两笔的字形,却也能遥相呼应。最末的“力”字更是有补白作用,加上签名,一气呵成。
有关雷锋的题词,一直不断在增加。时间延续,见证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雷锋没有惊天壮举,他的很多事迹都是润物细无声。如果要问雷锋精神在今天的社会还有什么意义,也许正是在于这些平凡中的伟大。无数细微的温暖加起来,社会就更加和谐。就像《雷锋日记》中所说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2021年3月5日来临之际,重温这些题词,感受榜样的力量。
(原标题:笔赞精神)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百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