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的精彩人生(图)

发布时间:2010-07-05 01:54 | 来源:新华网 2009-08-16 15:49 | 查看:3289次

  相关链接:齐·宝力高:用马头琴传承草原的灵魂(图)

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的精彩人生

  “马头琴,只要与我同在,我就能与世界人民交流。”专程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赶回国内的齐·宝力高,谈起马头琴兴奋异常。经过他和一批热心蒙古族文化事业人士的不懈努力,国际马头琴艺术学校即将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成立。齐·宝力高将手持马头琴,向世人细述成吉思汗后裔们所传承下来的文化内涵。

  无疑,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让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马头琴逐渐走向了世界。这其中,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功不可没。虽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蒙古人那样魁梧高大,却也显得十分结实的齐·宝力高,一张硕大的脸庞上镌刻着深深的皱纹,给人一种饱经沧桑的感觉。他说:“马头琴是民族乐器中解放弓子的乐器,马头琴的音色是大自然的产物,当你拉空弦时,那声音就足可打动人。”

  齐·宝力高3岁那一年,被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的莫力庙确认为第五世活佛。但他的活佛生涯只有一年时间,“我是三岁登基,五岁退位”,齐·宝力高风趣地说道。

  从喇嘛庙回到家里的小齐·宝力高对乐器极感兴趣,善解人意的父亲,请人给他做了一把“潮尔”(类似马头琴的一种古老乐器)和一把四胡。每逢过年,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都会请来民间艺人到村子里拉马头琴、弹三弦,整夜不停。在这种环境中,不识谱的齐·宝力高凭感觉模仿着大人给母亲演奏。8岁时,他能和民间艺人合奏几十首民歌了。

  1958年,齐·宝力高被内蒙古实验剧团(后改为歌剧团)选中。从此,他走上了专业化的艺术道路。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齐·宝力高有幸向马头琴大师桑都楞等学习马头琴,他还抽空学习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并将小提琴的跳弓、快弓运用到马头琴演奏中,大大丰富了马头琴的艺术表现力。

  “文革”结束后,齐·宝力高相继出版了蒙、汉两种文版的《马头琴演奏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马头琴的理论书籍。1979年,齐·宝力高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周年文艺演出,他以一曲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一举夺得作曲银奖和演奏金奖。同时,他创作的《草原连着北京》等马头琴曲,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电台播出后收到良好的反响。

  齐·宝力高从乐器本身到演奏技巧方面,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头琴,并将凝结着蒙古民族个性气质、充满草原游牧生活气息的马头琴演奏艺术发展到了非常高的阶段。他曾在传统马头琴的基础上,对马头琴进行过三次重大改革。改革后的马头琴,在重奏、齐奏、协奏乃至与交响乐队的合奏中,音质音色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极具穿透力。1986年,齐·宝力高经过多方奔走,成立了“野马”马头琴乐队。这支队伍首次亮相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祝会上。他们的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轰动了整个会场,并得到音乐界高度赞扬。

  1989年,中国马头琴学会在呼和浩特成立。齐·宝力高担任马头琴学会的会长。同年夏天,他组织来自中国8个省区的27位马头琴手,进行了强化训练。年底,赴北京给中国音乐家协会作了专场汇报演出,演出受到音乐界和文化部的高度评价。马头琴,这个自古以来多以独奏形式出现的乐器,其演奏法第一次得到统一。随着齐·宝力高与日俱增的声望,他陆续被聘为蒙古国马头琴协会名誉主席和日本国际交流马头琴协会名誉主席。

  作为中国马头琴学会的会长,齐·宝力高始终致力于马头琴的宣传普及和推广工作。2001年,呼和浩特国际青少年马头琴艺术节上,他率领1000名来自国内外的马头琴演奏家及演奏人员,以一曲雄壮的《万马奔腾》直取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今,齐·宝力高的上千名弟子遍布在世界各地。学马头琴的不光有蒙古族、汉族等中国国内的年轻人,美国、法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也对马头琴表现出浓厚兴趣。齐·宝力高的学生中光是日本人就有350多名。

  齐·宝力高使马头琴成为世人所瞩目的神奇乐器。外国人称马头琴是“蒙古人的马头琴,草原上的切鲁(大提琴)。”齐·宝力高,这位曾是科尔沁草原上的活佛,如今,将继续用他一生中最钟爱的乐器--草原上的“切鲁”,永远做一个草原灵魂的歌者。(记者阿斯钢 高文静)(完)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