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雷锋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图)

发布时间:2021-03-02 20:53 | 来源:辽宁日报 2021年03月02日 07版 | 查看:3064次



雷锋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星”。作者 薛 飞

编者 的话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动体现,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抚顺参观雷锋纪念馆时作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重要论断。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是要从雷锋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凝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接续奋斗的磅礴力量,使雷锋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在时代坐标中 把握雷锋精神意蕴

房广顺

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伟大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孕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伟大共产主义精神。今天,踏上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在呈现新气象,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精神意蕴和时代价值,日益彰显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的时代内涵。同时,越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越是提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用雷锋精神塑造一代新人的紧迫要求。因此,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坚守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政治定力,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使雷锋精神不断展现出品德塑造、思想支持和精神动力的魅力。

雷锋精神内含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质的时代表达——为人民谋幸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最深刻的内涵和最鲜明的特质。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群众所做的平凡事情,诠释了共产党人在和平建设年代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共产党人除了人民利益没有任何特殊利益的伟大品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强调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和落实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理念,既是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时代表达,也赋予雷锋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和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们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人民谋幸福,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坚持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坚定不移的初心和使命,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为人民谋幸福强调和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要求党依靠群众的力量,汲取群众的智慧,激发群众的创造,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科学理论;强调和坚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作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评价尺度和检验标准,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归根到底在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调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并与任何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

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一要坚定不移地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的性质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永葆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二要扎扎实实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推进发展的根本目标,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新情况新特点,把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重点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为实现人民幸福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雷锋精神内含的为国家繁荣富强甘于奉献精神的时代表达——为民族谋复兴

把祖国装在心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奉献一生,是雷锋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容,是雷锋精神为人民所敬仰并不断传承发展的内在因素。雷锋参军后,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体现了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庄严承诺,体现了雷锋精神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完美统一。为民族谋复兴是伟大责任担当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牢记初心和使命的时代表达,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肩上的责任,首先“就是对民族的责任”,这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一力重千钧的时代承诺,以战略思维和历史眼光回顾和总结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发展的辉煌历史和文化积淀,深刻阐述了中华文明再创辉煌的历史基础和时代要求,坚定了实现伟大梦想的民族自觉与民族自信,吹响了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号角,凝聚起整个中华民族的奋进力量。

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要以更坚定的信念信心,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和凝聚起来,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合力。当下,我们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实现民族复兴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既要紧紧扭住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又要脚踏实地推进“十四五”规划建议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为乘势而上实现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以百折不挠、奋力前行的精神状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坚决克服各种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坚决破除顽瘴痼疾,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雷锋精神内含的民族精神人民情怀人类意识的时代表达——为世界作贡献

雷锋精神是把伟大民族精神、博大人民情怀和高远人类意识紧密结合的伟大精神。雷锋以参军入伍、献身世界和平伟大事业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维护和平环境的世界情怀,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世界人民的和平发展事业统一起来,把爱国主义情怀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际主义精神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同“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统一起来。当下,中国和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的和平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同样需要强起来的中国提供方案、贡献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更是当代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要进一步推动中国发展,为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发展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一是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要坚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也要看到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客观现实,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同并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作出中国贡献。二是坚定不移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积极参与构建国际新秩序。积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处世之道、治理理念同当今世界的共鸣点,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又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不断提高参与国际治理的能力与水平。三是继续敞开大门搞建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并以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世界作出了新的贡献。在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牢牢掌握发展制高点和战略主动权,在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同时,“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不断续写 新时代雷锋故事

理 评

生命停留在22岁,面带笑容的雷锋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历经半个多世纪,这份记忆从未模糊,而且愈加清晰。清晰的原因在于,纵使社会思潮纷纭激荡,都丝毫影响不了雷锋精神所具有的穿越时空的永恒力量。清晰的原因还在于,“雷锋”不是一段尘封的往事,而是正在当下时刻演绎着的鲜活故事;“雷锋”不是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符号,而成为无数个好人共同的名字。今天,我们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格外珍视雷锋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不断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不断释放精神变物质的巨大力量。

汇聚信念的力量。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雷锋的信念是什么?归根结底一句话:“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人生短暂,但求灿烂。雷锋的信念启示我们,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群众过得更美好、为社会变得更美好的奋斗中,才能让生命长度延长、生命意义延展、人生价值倍增。今天,我们学习雷锋,首先就要学他信念如炬,用信念之力推进伟大事业。党员干部尤其要带头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标杆,像雷锋那样自觉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将个人抱负与党和人民事业有机统一起来,引领全社会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厚植大爱的情怀。大爱是雷锋精神的鲜明标识。当代作家有诗云:“雷锋精神代代传,常思常学常新鲜。悲悯情怀凌云志,爱到深处自无言。”雷锋做好事不单纯是天性使然,更多则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工作,培养和升华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和人民无私大爱、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伟大觉悟和品格。之所以称为“大爱”,就因为雷锋精神是人类先进的价值观,展示了人性最美好的价值追求,因而突破了国界,具有世界意义,得到世人普遍认同。情怀是一种深沉而持久的力量,一个有情怀的人,往往能够一以贯之、坚持到底。今天,我们学习雷锋,就要努力做到既有本领,又有情怀,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情怀传递善的力量,为实现伟大梦想努力奋斗,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传承忘我的精神。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这些杰出代表,无不是雷锋式忘我精神的化身。忘我,在有些人看来未免“太傻”,甚至认为不可能。有我必有私,如何忘我、何以无私?其实,这是一种混淆。人固有我,但有我不等于唯我。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却终其一生也不可能触摸到幸福的真谛。今天,我们学习雷锋,既要做到责任担当有我,又要做到利益得失忘我,忘小我私利而为大我公利,从而脱离低级趣味,在有益于社会和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

激荡进取的锐气。雷锋,原名雷正兴,曾改名为“雷峰”,激励自己奋发努力、攀登高峰,后改名为“雷锋”,寓意冲锋在前。名如其人,改名之间,便可看出雷锋进取的锐气不可阻挡。实际上,从红船精神到抗疫精神,从抗战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从长征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里,始终贯穿着一股子锐意进取的劲头。精神状态往往决定人生姿态、事业成败。是暮气沉沉还是朝气蓬勃,是精神早衰还是斗志昂扬,相信每个人都会作出正确的选择。今天,我们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敢闯敢干、一往无前。

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还应将其置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加以全面完整地把握,将学习雷锋与学习党史结合起来,从中感悟我们党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从中汲取丰厚滋养,进而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凝聚起再创人间奇迹的磅礴力量。

从三个维度认识 雷锋精神永恒价值

邢军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高度重视,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指明了方向。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部分来自部队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时明确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抚顺参观雷锋纪念馆时再次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可以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加以认识和把握。

历史维度:雷锋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是永恒课题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繁荣发展的文化基因和精神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思想精髓、精神品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优质基因,为雷锋精神的孕育提供了丰厚沃土,是造就雷锋精神的思想文化源泉。雷锋精神彰显着中华民族精神与优良传统美德。雷锋精神中“向上”的人生姿态和“向善”的思想境界,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阐释。

人类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精神文明成果,都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真理不断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同时又不断在实践中被充实,进而产生新的活力。雷锋精神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种转化和发展的成果在雷锋日记中均有具体体现,如“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我就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等等。雷锋日记相关内容既是雷锋本人发自肺腑的表达,同时也是对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内在地具有可继承和不断创新发展的特性。因此,在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全面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价值取向趋于多元的今天,雷锋精神不仅不会过时,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升华,焕发出强大精神能量。

理论维度:雷锋精神根植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是永恒课题

信仰是一个古老的、在任何时代都无法回避且能够避免精神迷失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对于信仰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共产主义信仰是雷锋精神的灵魂和核心,进而成为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和构成要素。雷锋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他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实现这个愿望而努力,化理想为行动,其行动最终凝结并升华为精神。

理想信念是管方向的,左右着前进的目标和行动,不同的理想信念决定着每个人不同的人生发展方向。能够与时代同行而不落伍的人,恰恰是因为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因为,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不管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何提高,精神世界的相互慰藉都是不可或缺的。但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且修养与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当下,随着利益多元化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人们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也更加多元。雷锋以自身坚守的共产主义信仰,证明了人类迄今为止最富吸引力的未来政治理想和美好图景是共产主义,并以自己一生的实践和行动告诉人们,信仰和信念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且不懈追求的。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思想为引领,不断学习和实践,矢志改造主观世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雷锋精神给予我们的又一启示。

实践维度:雷锋精神根植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满足时代需求是永恒课题

“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雷锋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在于其来源于实践、服务于时代需求的特性。雷锋精神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根植于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以及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从雷锋精神的发展历程来看,其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实践证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和国内外形势的严峻挑战不但没有削弱雷锋精神的时代光环,反而更加坚定了人们学习雷锋、践行雷锋精神的满腔热情与坚定信念。新时代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雷锋精神传承者,是雷锋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强大感召力的体现。这再一次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雷锋精神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更需要雷锋精神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正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随着收入的增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是第一要务”没有改变,发展仍旧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新特点,继续艰苦奋斗,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作者系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新视界SHIJIE

雷锋精神是红色文化重要内容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杨畅、谢文凤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撰文认为,雷锋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鲜活体现,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红色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社会发展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表着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文化自信的基本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蕴含丰富红色文化精神的革命圣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特别强调“共和国的颜色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坚持将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雷锋精神是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得到弘扬发展的红色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了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形成了以团结一致、求真务实、攻坚克难、万众一心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雷锋精神与当时的红旗渠精神、大寨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共同推动了红色文化的发扬光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要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弘扬雷锋精神不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紧密结合,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学雷锋活动开展已经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推动了红色文化的弘扬发展。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