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27 17:3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1月27日 | 查看:1167次
人物故事:
赵子荣,男,1934年3月生(已逝),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公路管理段退休工人;赵菊贵,男,1964年10月生,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公路管理段工人;赵海林,男,1986年9月生,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公路管理段工人。三人系祖孙三代。
1949年11月,赵子荣开启公路养护的职业生涯,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公路养护工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累了就蹲在路边休息,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就吃顿粗茶淡饭,一干就是38年。1983年10月,赵菊贵子承父业,接过父亲赵子荣手中的铁锹,当上了一名养路工人,一年四季顶风雪冒酷暑,风里来雨里去,起早摸黑地打扫卫生、种草植树,让一条条道路变得生机盎然,转眼便是37年。2011年9月,赵菊贵之子赵海林接力当上了“路三代”,他一边向前辈认真学习道路养护知识,一边迅速掌握压路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护路机械的操作技术,用心用情用力守护着爷爷和父亲奉献一辈子的“舞台”。
新中国成立时,公路基本上都是泥结碎石路,人们出行不是赶着马车就是步行,就连摩托车、自行车都很少见。在百业待兴的艰苦条件下,赵子荣加入了公路修筑队伍,磨练出一双深深刻着时代烙印的手。在那个以人力为主的年代,筑路人长期日晒雨淋,皮肤粗糙、手指变形是他们特有的“体征”。赵子荣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用铁钎将大石头分成小石头,用锤子或用石头互砸变成需要石料,累了蹲在路边抽支自裹的叶子烟,渴了就喝岩石缝里淌出的山泉水。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常常自带饭菜,在工地上架上几块石头,拾几把柴火,一顿粗茶淡饭即可充饥。
泥结碎石路养护的艰辛与苦楚,非亲历者难以体会。一天下来,从头到脚全是灰尘,有人开玩笑说:“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拾破烂的,仔细看才知道是养护段的。”养家的艰辛和工作的艰苦,让很多人辞职离去。而赵子荣不但不怕吃苦,还重活累活抢着干,当上抱管道班班长后,他更加辛勤地默默付出,带着大家推料补坑、清理坍方、打扫路面。他所在的抱管道班因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多次受到表彰,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
1986年4月,赵子荣从干了37年的公路养护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每当走在宽敞的马路上,他便思绪万千,感受着过去护路工作的艰辛,感慨着康庄大道日新月异的变化,为国家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由衷高兴。
父亲赵菊贵,1964年10月出生,1983年10月子承父业,接过父亲赵子荣手中的铁锹,当上了一名养路工人,现年56岁的他,已经从事公路养护工作37年。
赵菊贵接班时才19岁,受父亲的言传身教,爱上了公路养护事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一年四季,他早出晚归,顶风雪、冒酷暑,风里来、雨里去,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实干认真、成效突出,1990年当选为抱管道班班长。
为满足工作需要,上级部门给抱管道班配了一台“川路”牌养路车,赵菊贵刻苦钻研,短时间内学会了驾驶操作,当上了“川路”牌养路车的司机,每天开着养路车,和同事们齐心协力,出色地完成了公路的沥青路新改建任务。
人爱美,路也要美。为了让道路“美”起来、“绿”起来,赵菊贵起早摸黑地种树、植草,一条条道路变得越来越有生机,沿途青山绿水,风光迤逦。
工作可以平凡,但每个为社会事业建设默默坚守人都不平凡。赵菊贵一心扑在公路养护事业上,少有时间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妻儿,家里的土地耕种全靠瘦弱的妻子一人承担。
赵海林,1986年9月出生,2007年9月被都匀公路管理局录用,安排到都匀公路管理局福银收费站皂角井站任收费员,2011年由于二级路的收费站不再收费,收费人员实行自主择业,父亲把赵海林叫回来到云雾养护站上班。
从学校毕业后,赵海林先后在煤炭局、工厂工作,直到2007年进入了都匀公路管理局当上了收费站收费员。2011年收费站撤掉后,收费人员可以转岗到养护岗位做聘用人员。这是赵海林的一次抉择,也是一次机遇。刚刚撤掉收费站的时候,赵海林也曾想拿着几万元的补偿费去做生意,可爷爷和父亲都希望他将祖父辈钟爱的公路养护事业继承下去,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多次。“要想富,先修路,只有把公路养护好了,我国的社会经济才能蓬勃发展壮大”,在爷爷和父亲的百般劝说下,赵海林选择了放弃理想,毅然决然接起父亲手中的铁锹,成为了一名基层公路养护工人。
面对新环境、新工作,赵海林开始有些不适应。但当他融入到养护工作中之后,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这里的一条条公路,是爷爷、父亲坚守了几十个春秋的“舞台”。如今,他成为养护站的一员,沿着祖辈、父辈坚实的脚印走下去,深切感受到养路是一份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
进入工作状态后,他对机械的天赋得以很好的发挥,凭借着愿意学、敢操作的劲儿,逐渐熟练掌握了挖掘机、压路机、摊铺机甚至复杂拌合楼的操作技巧,有效解决了养路段工人年龄老化导致机械运作不畅等问题。
有些老同志感叹:赵海林让这些东西(机械)能使上劲,没一会儿就挖通坍方,不费劲就清洗好路面和波形梁,几个人就能造出那么多油砂,比从前的养护快了多少倍,这就是为国家创收的实干精神。
71年风雨兼程,71年沧桑巨变。祖孙三代,身处三个时代,为公路养护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他们如铺路石般平凡而质朴,在悠悠岁月中筚路蓝缕,挥洒一腔热血,书写无悔青春,就像一首歌中唱道:“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的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来源:贵州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