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27 10:5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1月27日 | 查看:719次
人物故事:
年轻时颠沛流离只身回国,中年喜得两子却都是智障儿,晚年贫困丈夫离世。八旬的印尼归侨杨乐珍48年如一日,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一个家,用母爱默默的浇灌两个儿子,让他们快乐成长。
印尼排华,只身回国入农场
杨乐珍个子不高,戴着老花眼镜,一脸温和的笑。年近八旬,杨乐珍口齿和思路依然清晰,聊起在外人看来并不如意的人生,她颇为淡然。
杨父在祖籍揭阳有一房妻子,生了2个孩子,后远赴印尼做生意,再娶一房,生了6个孩子。1938年,杨乐珍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降生。杨乐珍在印尼的中文学校上学,长大后成为中文学校的老师,教汉语和数学。杨乐珍刚工作不久,父亲撒手人寰。彼时正值印尼排华,关闭所有中文学校,打砸华人商铺,对富商和青年华人最为排斥。
作为中文教师的杨乐珍失业了,面对紧张的形势担惊受怕。恰逢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正宣传回国的好处,尽管母亲不放心,杨乐珍依然决定回国。
1967年回国,她和其他归侨被送到广州三元里华侨招待所,等待进一步安排。杨乐珍回国的初衷是继续学业,她在印尼只念到高中,想回国上大学。不料国内入学年限规定为不超过26岁,29岁的杨乐珍超龄,被安排到潼湖华侨农场。
从未接触农活的杨乐珍投入到早出晚归的农作中,未来已容不得自己思考。她从一名安逸的老师突然变成风雨来雨里去的农民,又不适应国内的气候,落下了一身病痛。风湿病至今折磨着她,那时候得下心脏病前段时间还去做了小手术。期间,不少老师申请去香港,她曾代课几年,50岁那年申请病退。
当头一棒:大儿子先天性智障
在农场时,杨乐珍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马来西亚归侨,1970年,两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和她一样,丈夫的家人多在国外定居。丈夫归国后在国家统一供销所当售货员,后承包出来自己开百货店。
1972年,儿子黄豪杰出生。杨乐珍夫妇孤身生活在陌生的地域,新生命的到来本应该充满喜悦。未曾想,孩子不久后被检查出先天性智力障碍。说到这里,杨乐珍并没有像很多智障儿的母亲一样抹眼泪,她面容平静,缓缓道来:儿子出生后体弱多病,夫妻俩都不熟悉国内的气候,不懂如何照顾孩子。孩子生病后注射了很多抗生素,丈夫一直认为是孩子注射过多抗生素致此。
1977年,第二个儿子黄伟杰出生,令杨乐珍夫妻俩欣慰的是,小儿子一切正常,学习成绩还很棒。考取惠阳的一所重点高中,说起学业,已经39岁的黄伟杰说:“当时很多同学都考不上,我考上了。”但家里没钱,黄伟杰没能继续上学,到父亲的店里帮忙卖东西,也曾进过电子厂。
噩耗连连:小儿子脑电波失常
厄运像是盯紧这个并不幸运的家庭,小儿子黄伟杰在23岁时发病,喜欢抱着电线杆,有时倒在田里。杨乐珍说,当时有人欠债后到店里恐吓,扬言再催债,要拿刀来砍,小儿子目睹了这一幕,自此精神失常。杨乐珍带小儿子到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说孩子脑电波有问题,一直靠药物维持至今。黄伟杰说,“不吃药会头痛、失眠、烦躁不安。”
两个儿子相继出现问题,杨乐珍夫妇近乎绝望。丈夫也因此常和她吵架,烦躁的时候甚至拿棍子打儿子。她只能耐心的劝丈夫,孩子都这样了,不管他长多大,他永远只是孩子,何苦再打他?
作为一个母亲,她只能默默的承受事实,拿出了40多年如一日的耐心陪伴着自己的孩子,还要时时宽慰丈夫。
坚强面对:教会两个儿子独立
夫妻俩退休后,靠两人的退休金,一家四口刚好够生活。2006年,上天再次把杨乐珍置于困境。丈夫在地里干活,血压突升倒在地里,最终抢救无效过世,留杨乐珍独自承担照顾双子的重担,承受失夫之痛。
杨乐珍没有因此放弃生活,而是选择了坚强面对。她很早就意识到,她和丈夫终有离去的一天,她不仅要陪伴孩子,照顾他们的生活,更试着教他们学会独立。当丈夫意欲动怒暴力时,杨乐珍像面对老鹰的母鸡护小鸡般,对孩子百般宽容和爱护。不过杨乐珍并没有一味的溺爱孩子,她让他们各自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鼓励他们不断学习生活技能。
如今两个儿子生活都能自理,还分工合作完成家务,大儿子洗衣服,小儿子煲饭。杨乐珍说,“做菜要是交给他(黄伟杰),会很咸,他不知道该放多少盐。”
上午11点,黄伟杰骑着电单车载着哥哥下班回家,兄弟俩现在在康园中心上班,做手工串塑料花,每人每月能拿300元工资,悉数交由母亲打理。
一进门,黄豪杰用并不顺畅的话兴奋的说,“前几天星星家园(一家电子工厂)过来看我们,说要找我们做工,工资高一点。”接着他弯腰低头,凑近杨乐珍的耳朵,用手护着跟母亲耳语……
黄伟杰啥话也没,进门后利索的给每人倒上了一杯水,接着再把热水器加上水。没多久,他开腔,思路清晰,说他前几天去参加小学聚会,有不少同学都结婚生子,还有从美国回来的,“身体健康的,到我们这个年纪全都有孩子了。”黄伟杰讪讪的说道,杨乐珍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儿子没作声。
杨乐珍说,小儿子年轻的时候,也有些人上门说亲,但当时小儿子有自己的要求,终究没成。拖到现在这个年纪,要找人也不容易。
母子互依,盼儿子自力更生
杨乐珍已经82岁,在生活中她和儿子之间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俩儿子常起不了床,杨乐珍总是6点半起床,把他们叫醒,做好早餐,好让他们能8点半准时到康园中心上班。没有几个孩子愿意吃药,更别说准时吃药。杨乐珍总是苦口婆心的督促儿子按时吃药,她非常欣慰的说,孩子吃药后情况好转了很多。
黄豪杰哥俩喜欢出去玩,总要带上母亲。杨乐珍反复提到,小儿子对惠州很熟,眼里透着自豪。杨乐珍心脏不好,去医院看病的时候,都是小儿子陪着一起去。患有高血压,过几天有免费的降压药领取,村委交代黄伟杰,让他记得带母亲去领取,他一一记下。倒是每次杨乐珍小感冒,大儿子更上心,会到床边安慰她,照顾她。
现在靠自己的退休金和政府的补贴,一家人勉强过日子,杨乐珍忧心,自己也离去的那天,两个儿子该怎么办?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他们能有稳定的工作,能靠自己工作养活自己。
来源:广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